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叵敬之。”尊重他人,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交往准则。一个尊重他人的人,也必将赢得他人的尊重。一次,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离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  相似文献   

2.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源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教师只有用自己诚挚的爱心、信心、宽容心去拥抱学生,才能真正感化学生,才有可能细致观察,正确评价,发掘闪光点.因为学困生心里脆弱,自尊心较强.所以一但他们有所进步,应该多加表扬,让他们增强自信心,而不是用冷言冷语去批评他们.爱心是促进学生的进步基础和情感前提,信心是激发学生的无穷潜力,宽容心是播撒美好的种子.缺少“三心”,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它的人性本质.  相似文献   

3.
有教养是这样一种优良品质,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习惯性地自我约束,使自己言行得体,不至于干扰他人或使他人不愉快,比如在公共场所衣着整洁、不大声讲话;更高层次上,他(她)积极给有需要的他人提供便利或给予关怀,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有教养就是.讲文明。有教养者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必然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而没有教养者是让人厌烦的。人与人和谐相处离不开教养。毋庸讳言,当下有不少国民缺乏教养。  相似文献   

4.
卞海燕 《考试周刊》2011,(45):117-117
一、"把好脉,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后进生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他们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成绩差。作为教师,我们应具体学生具体分析,逐个解决。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源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相似文献   

5.
“汶川特大地震让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见识了生命的坚强。我们要积极投身到丰富的‘三生教育’活动中去,感受生命的珍贵,学会关心,懂得感恩,尊重他人,乐于奉献,把自己培养成爱生命、懂规则、善沟通、会约束自己、能宽容他人的人格健全的人。”这是昆明市春城小学六(2)班学生张一夫在课程启动之初对“三生教育”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张日华 《新高考》2006,(2):11-12
首先来分析一道2005年高考政治题:“诚信是利人不利己的行为”。参考答案:(1)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讲诚信体现了关心人、尊重人、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是利人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人总要同他人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如果人人都讲诚信.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都会得到尊重,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就会和谐。诚信不仅有利于他人和社会,而且有利于自己。(3)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行为,而且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题中观点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7.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懂得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班主任要认真倾听家长的看法,站在家长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去体谅理解家长。班主任在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班主任也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班主任要善于搭建这座沟通的平台,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它便是一座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了!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7,(Z1)
清朝的张廷玉是安徽桐城人,他素来注重修身养性,颇得他人尊重。他也非常孝敬父母,在朝廷任宰相时,亦经常回家乡探望双亲。一次,张廷玉回来看望母亲时,觉得家中的房屋出现破败之象,就命令手下人起屋造房。安排好一切后,他又回到京城。  相似文献   

9.
尊重自我     
现在老师们总是问:“我如何能让学生尊重我?他们在见到我之前就已经决定当我走进教室时表现得不尊重我了。”很明显,你是无法让所有人都尊重你的。你可以去要求他人尊重你,可这是无法强迫的。儿童已经理解了这个概念,所以他们偏要执拗下去,反抗你要求尊重。  相似文献   

10.
学会尊重     
尊重,指的是尊敬和敬重。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一个人修养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进入初中,随着学生日益走向成熟,个体意识也逐步增强。当学生过多地关注自我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他人的感受甚至忽视他人的存在。本次班会旨在通过一种温馨的话题探讨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在传递温暖,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下面是此次班会的实录与设计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丁蕊 《今日教育》2007,(1):22-23
学会尊重他人,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种品德。只有尊重他人的孩子,才可能正视他人的意见。不尊重他人,他人对他提出的忠告,他也决不会接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与社会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尊重,也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尊重他人,他人也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这样就会失去许多朋友的支持。让幼儿学会尊重是良好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的前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迅速发展,技术的日新月异,越发需要人们相互配合,共同合作。为此,就合作学习,共同发展在小学基础教育中的意义,我也来谈一谈合作。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在成人的呵护中长大的,不是在与小伙伴的玩耍中成长,他们往往缺少现代社会中经常需要的合作、沟通能力,甚至缺少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表现出自私、不合群、占有欲强。因此,作为教师,我给他们创造多种机会,让孩子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让他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中,在不断地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片面重视知识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生命伦理的关怀,缺少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有关人生意义、生命价值与尊严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导致有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程度扭曲,缺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既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校园自杀和群体暴力等生命伤害现象时有发生。教育学生懂得尊重生命、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是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的基本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因此,积极探索生命伦理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尊重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情怀,一种力量。从人的角度来看,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格尊严辩证否定的发展史。尊重,就是尊重人的自然生命,尊重人的社会生命,尊重人的精神生命,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从他人那里得到尊重,尊重他人是快乐的,被他人尊重是幸福的。尊重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人性。  相似文献   

16.
奉献与索取     
人生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虽然有的人轰轰烈烈,有的人平平淡淡,但都会碰到一个最基本的选择——“取”与“舍”。有的人只讲索取,好像社会和他人欠了他的债;而有的人则以奉献为乐,心里想的是别人,手里做的是为他人奉献。孰优孰劣,读者一看就明了……  相似文献   

17.
合作学习是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流中学会沟通,学生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最终实现共同提高和发展。本就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创设合作学习环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贾桂清 《河北教育》2010,(12):22-23
提起“尊重教育”,人们可能会马上想到人的尊严、人的权力、人的主体地位,以及尊重他人人格和行为的自由、他人权力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但这些只是一种直接的现象。实际上,“尊重教育”的意义,就社会教育的功能性来看,是为了社会秩序更好、更健康地发展。存在主义的代表萨特认为,如果每一个人都“无目的”地自由,  相似文献   

19.
一百多年前,一位叫康德的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尊重别人,帮助别人,理解别人是崇高道德的一种表现,它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同时,也会拥有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理解与帮助。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生干部是广大学生的领头羊,是沟通学生与老师的桥梁,是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如何使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一方面,需要广大学生和老师的大力支…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员的工作和服务,我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哪一样都离不开他人的奉献和付出。"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是一种美德,懂得感恩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懂得感恩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帮助,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的手。如果人人都怀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去创造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大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