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二) 细致形象,如临其境—通讯中描写成分的表达特点和要求。通讯播音中描写成分表达得如何,是创作成功与否的关健一环。通讯中的描写成分,有的是表现人物性格的,有的是交待人物活动环境的,有的是衬托人物的心情、烘托气氛的,也有的是描绘山川风光,寄情于景的。无论哪种情况,在表达的时候,都要力求做到绘声绘色,细致入微,情景交融。通过有声语言的描绘,把形象刻画得有立体感,层次感,真切传神。要达到这种境界,重要的一条就是,播音员必须如临其境,感物动情。这里所说的“境”不仅指客观的环境(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而且指主观的心境,要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心情。如临其境,才能获得具体而真切的感受,才能情动于衷并形之于声。下面我们用实例,具体说明人物通讯和风貌通讯中的描写成分如何表达。  相似文献   

2.
所谓白描,是指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以简炼、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事物或人物的形象,传达出细致的精神的一种描写方法。鲁迅先生把这种写作方法归纳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把白描手法运用到新闻写作中去,可使新闻作品既简明扼要,又生动形象。白描有“静态白描”和“动态白描”之分。静态白描就是抓住报道对象的环境、景象或人物身体的特征等,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截了当地去描写。  相似文献   

3.
要使一幅新闻照片丰厚或立体起来,除了表现的主体形象要突出、生动、活灵活现外,我们常常会在拍摄时借助主体形象前后的环境景物、人物、道具等来烘托陪衬.这些烘托陪衬主体形象的视觉要素,就是前景和背景.  相似文献   

4.
消息写作的经验告诉我们,背景材料往往对新闻事实发生或发展的历史、环境和原因进行说明。它又能解释新闻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表达报道的主题服务。因此,写消息要交代必要的背景,正是让读者全面地、发展地了解报道的事实。由此可见,背景在消息中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而是烘托报道主体必需的内容。概括起来说,背景材料在消息中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主要有如下种种:其一,人物背景。这类背景主要是交代报道中涉及的人物有关经历、爱好等内容。有些消息除告诉读者某人做什么事或什么事发生在某人身上之…  相似文献   

5.
刘冰 《军事记者》2006,(10):28-29
一篇人物通讯要拨动受众的心弦,影响受众,不仅需要精心的组织和酝酿,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更需要一个“诱人”的开头。开头是决定读者是否愿意继续了解人物的关键。明末清初著名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而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里面凝结着作者对生活的深入体察。1、映衬烘托映衬烘托是文学作品写作中的常用之法,也是人物通讯开篇的重要手段。人们常说:“红花还要绿叶衬”,指的就是映衬和烘托。它可以是许多荣誉的罗列、各种数字的对比,也可以是特定环境中的映衬或是…  相似文献   

6.
雪珥 《报林求索》2009,(7):26-30
建立了洋枪队的美国人华尔,不仅当中国将军、拿中国俸禄,还加入中国国籍,做了中国女婿,成了地地道道的"华籍美人"或"美裔华人"。在美国,他被视为大英雄:一个为自己的信仰而不惜牺牲的伟大人物,一个为中国而献身的国际主义者。而在中国,他曾被推崇备至,后又被彻底妖魔化。  相似文献   

7.
通讯两种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一是叙述,一是描写.这两者相比,叙述较易,而描写则稍难.因此,有必要把描写专门说一说. 恩格斯曾经讲过:无论自然界还是社会,“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出总画面.”(《反杜林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写通讯也是向人们呈现一幅面面.如果没有描写,特别是没有细节的描写,那么这个画面就会模糊不清,通讯中记述的人或事就难以动人和感人,难以叫人信服. 描写,是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比较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以增强通讯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文化新闻要善于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新闻中的描写,就是用形象化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和特征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描摹与刻画,使受众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的感受和鲜明的印象。与叙述相比较,叙述主要反映文化新闻的“真”,描写还要捣示文化新闻的“美”。 (一) 文化新闻不论描写舞台艺术形象,还是描写艺术工作者本人,只要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写得有细节、有情趣,就会取得特殊的效果。《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就是文化新闻中人物描写的“精品”:  相似文献   

9.
描写是人物通讯写作的重要手法之一,它是在忠实于新闻事实基础上的有别于文学作品描写的一种现实生活细节的再反映,是新闻记者深入现场、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后,把事件或人物的本来面貌在文章中的再表现.使主人公血肉丰满、跃然纸上的要点,就在对 人物的细节描写上.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曾把“细节的真实”列为现实主义文学的要素之一.可见,细节描写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象人体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那样,文学作品则往往是由一系列细节描写而构成.因而,细节便成为作家在描写社会环境、展现事态进程的同时,用以突出人物性格的最基本的手法。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是对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物作细膩逼真、具体生动的描写,赋予人物以真实感和形象性,进而“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性格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勇敢,有的怯懦;有的慷慨,有的吝啬;有的善良,有的残暴;有的率直。有的狡黠…….就每一个人而言,性格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但作为性格  相似文献   

11.
巧用空镜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镜头一般指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空镜头是影视艺术中特有的表现手段。一般有这几种用法:一是介绍环境(事件或故事发生地);二是表示时间(事件或故事发生的时间);三是用于人物情绪。恰到好处地运用空镜头,能唤起观众的联想,借景抒情,从而烘托和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变化。空镜头的运用,可以把单纯的景物与主观情绪结合起来,向观众灌输作者思想。在电视新闻中巧用空镜头,具有拟人、比喻、对比等作用,通过视觉形象给观众以联想、冲击或震撼。一、空镜头的拟人作用拟人,是把物(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当作人来写,使这些描写对象看起…  相似文献   

12.
对话描写,就是运用人物对话刻画,描绘人物。常言道:“言为心声”,就是说人物的语言是其内心世界,思想和性格的直接体现,而人物语言的表现方式又在于写好对话。广播新闻作品依靠电波传送声音信号,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感官,更应提倡运用“有声语言”,“化声音为形象”。在广播新闻写作中运用对话描写,必需根据广播自身的特点,做到以下几点。一、简短明快,适合演播。鲁迅先生曾说他从来不让自己笔下的人物说上一  相似文献   

13.
张俐 《青年记者》2012,(9):47-49
“逼真的对话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够吸引读者.它也比其他任何东西都能更快、更有效地表现角色的特点(狄更斯有一种在你头脑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至于你感觉他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描写对象的外表——如果你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你会发现,他实际上只用了两三句话描写外表,其余的都是他用对话来完成对人物的塑造).”美国“新新闻学”之父汤姆·沃尔夫的这个观点不仅对文学写作有用,对于新闻写作同样有用.  相似文献   

14.
细节,就是细小的情节,或云细微末节。用高尔基的话来说,就是“细小而又有代表性的事情”。新闻细节,就是新闻作品中人物、环境、事件中的最小的基本组成单位,如人物的细小神态、环境的精雕细刻、事件的细微情节。新闻细节的描写,是指新闻作品中那些细微而含义深邃的情节的描写。  相似文献   

15.
人物通讯,要着重揭示正面人物的思想感情。为此,有许多文章常常以看似平凡琐屑、实质意蕴丰富的细节来显现,使读者从中获得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雷军长”夫妇失去“小北京”后》(原文附后)即为较好的一例。看过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人,都还记得雷军长和他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独生子“小北京”吧。雷军长的生活原型是谁?就是现在的张自信将军,“小北京”的生活原型则为张将军之子张力。这篇人物通讯就是通过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了张将军夫妇在失去爱子之后的内心世界和奉献精神,令人荡气回  相似文献   

16.
三、用生动简洁的文字,勾勒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宪成背景烘托先进人物都在特定的环境中活动。不同的历史。地域。职业和劳动条件,是写出不同人物特性的重要因素。譬如绘画,画人画物,都缺不了相应的背景。写人物通讯也是如此,只有勾勒出先进人物活动的历史、地域、职业、劳动条件等特定背景,用以烘托映衬,才能依笔下人物熠熠生辉。古今高手写人物,都长于用背景烘托人物的行为和爱憎,或以是抒情,或寓情于是,做到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穆青同样长于此道。分别举五个不同的例子来作分析:例一:在《泪洒偏关》一文中,为了衬托出抗日…  相似文献   

17.
董庆  梁燕 《中国广播》2013,(8):84-86
“引出语”即广播录音报道中音响出现的“开场白”。“引出语”使用是否恰当和精彩,对一篇录音报道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出语”既为音响服务,也为通篇报道服务,有着承上启下、美化结构、烘托意境的作用。常见的录音报道的“引出语”大致包括“叙述式”“描写式”“议论式”等几种形态。同时还有“标注式”“反引式”“非语言式”等形式。  相似文献   

18.
电视栏目中的音乐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  李明  周丽 《新闻前哨》2008,(5):65-67
电视中的声音与画面各自承担着不同功能,音乐是声音的一部分,它与语言、音响和画面一起构成了声画结合的电视栏目。电视栏目中音乐主要指片头音乐、片中音乐、片尾音乐和配乐。电视节目中音乐可以渲染、烘托环境气氛。刻画、描写人物心理。要掌握好音乐应用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一些优秀的西方新闻作品,大都具有生动细腻、实感性强的特点,这主要在于记者注意了对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观察与描写,注意了描写有关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细节。他们勿需使用形容词和副词,便能使文章写得引人入胜。 重视现场描写,成为西方新闻写作的一条重要规律。美国新闻学教授曼切尔说:“记者的第一信条也许是:要表现,不要陈述。”他认为,平铺直叙的叙述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状况,表现主人公的言语和行动,会使人身历其境。由此,西方记者在写作中很注意在现场气氛的渲染、细节的选择与描写上下功夫。在作人物的现场描写方面,他们运用了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之重要。”我们搞新闻报道的人,要使自己心中想报道的东西,既符合事实原貌,又不会使读者看不懂或产生歧义、误解,就一定要认真研究和准确使用新闻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