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黄朝进(瑞昌市实验小学)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63页至第64页和练习册第77页练习三十一。教学目标:1.认识乘号,知道相同加数连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2.能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如2×3就是求3个2连加的和;...  相似文献   

2.
建筑式结构数学第二册78页例1、例2“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会读会写乘法算式;懂得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过程如下。教学开始,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上堂课课外作业第2题:1+2+3,2+2+2,4+4十3,3+3+3+3,思考这些题都是什么算式?找出加数相同的算式,说出相同加数是几,各有几个。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小结:在加法算式中,如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容易。  2.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计算机、维美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小机灵开着飞机来了,他要和大家比一比,看谁学知识学得又快又好。(出示课件)  师:请你们根据加数的特点,将这些连加算式分成两组,…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19—20页。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 ,初步认识和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2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引入新课1 直接写出得数。5 5 53 5 57 6 4 23 3 3 37 76 2 4口算后 ,教师引导观察、比较 ,然后合理地将它们分成两组 ,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结论 :在加法算式中 ,如果每个加数都一样 ,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提问 :第一组中的每个算式所有加数都相同。请分别说出相同加数是几 ,…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一、二册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学生在运算和认识上的一次质的突破。初次接触乘法,学生会感到陌生,理解上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好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自然地弄清乘法的意义及来源,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尤为重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②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并能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为此,我对这一…  相似文献   

6.
教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并能用图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提高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用图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过程可按以下的思路来安排。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三册第13页“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的有三: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一种简便计算; (2)认识乘号,能读写乘法算式; (3)能准确地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根据这些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时,教师有时可采用无声授课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追  相似文献   

8.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会读会写乘法算式,懂得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二册第65页例1、例2。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连加,预作准备1.板演:(?) 2.口算:4+1+4 7+3+5 3+3+3 6+6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板演的两组连加式题,说出第(2)组中的两道连加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指出:一样的加数称作相同加数。第(2)组的两道算式都是相同加数连加。(板书:相同加数)  相似文献   

10.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教材首先通过实物图从相同数连加引出乘法,通过连加式子与乘法式子对照,让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在教学乘号的同时,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  相似文献   

11.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九义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三单元的起始内容,其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正确读写乘法算式,难点是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了更好地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景中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经历乘法运算形成的数学化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3.懂得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相似文献   

14.
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一样,表内乘法是小学阶段计算的基础。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由加到乘.初步认识条法的意义教学应清晰地体现如下认识过程:(1)在比较中发现特点。可先让学生计算几道加数不相同的连加法,然后引导学生用学具依次摆出3个2朵红花,并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朵红花,得到2+2+2=6,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摆学具,列算式计算,又得到3+3+3+3=12,4+4+4+4+4=20。接着进行比较,发现摆学具列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2)初步认识乘法算式。发现特点后,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三册17页例1。教学目标1.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2.会把相同加数的加法改  相似文献   

16.
刘川芳 《四川教育》2006,(10):33-33
[案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小棒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在规定时间内摆出若干个同样的图形,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再根据“几个几”的认识,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观察、归纳,让学生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老师强调指出:“像‘5+6+7’加数各不相同,能用乘法算吗?”多数同学说:“不能。”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09—110页“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社编)教学目的①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口述乘法算式表示的意思。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教具准备6张红花图,12个正方形纸片(每个学生也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第一种读法.(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P13—P14)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第一种读法以及算式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思.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和怎样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理解“相同加数”、“相同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认识乘号,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法。3.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具学具游乐场情景放大图或课件、乘法算式卡片、若干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知1.算式:2+4+5+8和2+2+2+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教师说明:后一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其中的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相似文献   

20.
在“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教学内容中,如何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一个乘法算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