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张妮 《考试周刊》2011,(29):42-43
在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语境下,对消费的理解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商品的有用性而满足特定需求。鲍德里亚认为商品在被消费之前必须成为符号,人们消费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而非使用价值。需求的社会生成性在于符号价值,消费的目的在于建立差异,而差异又具有社会功能的暗指作用。在这种社会力的驱动下,消费主体丧失了其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消费取代生产的逻辑成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心,人们消费的对象,在形式上是物,而本质上则是物所代表的意义,消费的真相不在于享受物,而是要实现生产、建构和控制的功能。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为研究日常生活的消费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鲍德里亚认为,生产性社会和消费社会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消费社会的消费意识形态只是消费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言说,是消费社会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但在后现代拟像世界,由于符号与真实脱离关系,消费意识形态已不复存在。但是,如同将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置换成符号而继续沿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分析一样,对后现代的分析,鲍德里亚不过是又将符号置换成了拟像,其前后的认知模式和分析策略是一脉相承的。鲍德里亚在宣布意识形态消失的同时又走进了意识形态的牢笼。  相似文献   

4.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是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消费异化是一脉相承的.鲍德里亚认为文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商品,在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消费动机方面都已经符号化了.文化符号化的实质是在消费社会中文化的意义与符号之间产生了无法逾越的跨距,在大众传媒的强大推动下,文化的意义被消解.人们的文化消费只是符号消费.这些观点对于中国建设先进文化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不是对需要的满足,而是对符号编码进行社会区分的过程,传统的消费理论用需要的合法性遮蔽了生产的社会政治目的性,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撑物.在他看来,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由于预设了真实的主体及需要,同样没有揭露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彻底解码消费社会意识形态就必须进入符号学视阈,通过构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将矛头指向符号价值与符号形式.对鲍德里亚的这一理论我们要客观地分析、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类社会正逐渐由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转向以消费为中心的后现代社会,即转向了一个由符码、影像、信息等所主宰与操控的后现代消费社会,人们为了消费而消费,贪婪地吞噬着商品符号,因此人的主体性地位与价值被消解,符号成为了统治时代的工具,于是鲍德里亚认为的符号消费时代到来了。因此,从解读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开始,认识后现代消费主义,对于帮助我们树立社会主义和谐消费理念、构建当代和谐消费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鲍德里亚先是开创了符号-物社会批判理论,揭开了商品作为消费对象物的鲜为人知的特异性能,即现代社会消费物作为符号而为人的社会表意性存在。尔后,由符号-物社会批判转向拟真类象社会的批判探析,其新的理论创见在于以后现代的话语方式描述总括了西方高科技境遇中人们社会生活内容与方式日趋拟真模塑化、超真实效应、价值碎片化而不断拆解及无限重组的情势,并相应提出追随、助长客体致极的宿命策略,含蓄地预示了西方后现代这种超极限的增殖发展可能将导致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终结和某种新东西的出现。显然,鲍德里亚的后现代反讽式形上之思仍内含着狡黠的批判精神,而这是不容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揭示了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逻辑是“生产和驾驭社会符号的逻辑”,由此建构的是一个符号编码控制的虚拟世界,现代社会正面临着社会生态平衡丧失和人类精神异化的危机。因此,反思现代消费社会的价值异化及其困境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一、符号的消费和广义的媒介 鲍德里亚说:“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蕴含着‘意义’的消费。”这里的“意义的消费”,实际上就是指符号的消费(为了某种社会地位、名望、荣誉而进行的消费被称为符号消费),是消费产品所代表的一种象征和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消费社会本质上就是符号的消费。  相似文献   

10.
一、符号的消费和广义的媒介鲍德里亚说: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蕴含着‘意义’的消费。这里的意义的消费,实际上就是指符号的消费(为了某种社会地位、名望、荣  相似文献   

11.
消费社会虽然最初在西方产生和发展,但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东亚国家不可避免的加入到消费社会的大军中。现阶段东亚消费社会主要存在从本质消费到异化消费、从使用价值尺度到时尚价值尺度、从单纯消费水平的增长到等同于幸福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等问题。因此,必须对东亚消费社会进行转型。转向以生存论为基础的“合理消费社会”、以使用价值为尺度的“有限消费社会”、以“人类利益”为最终目标的“适度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12.
消费社会视野中的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在以生产为主导的产业社会中,大学的使命是培养生产者;那么在以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社会中,大学的使命则是培养消费者.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不再是生产的一个后继环节,却象征着地位,意味着一种新的道德.作为对产业社会的一种超越,消费社会在迎来物质丰裕的同时,也导致人们精神上的贫乏.在盲目"拜物"逻辑所主导的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下,目前关于大学的话语方式逐渐商业化,大学所付出的主要代价就是普遍的不安全感,并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的消费观念,片面夸大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把人们消费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的实现,把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作为消费主义的代价,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消费主义不可避免也影响到我国,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的消费模式并不适合在我国发展,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致力于消除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积极提倡“合理消费”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消费主导的时代,消费不再简单地只是经济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需要满足的活动而构成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工具理性的成就和物质的丰裕为表象,借助大众传媒与消费大众心理的里应外合,大众消费被成功地规划和组织并被纳入社会生产体系,同时有力证明了社会的合法性。对于消费意识形态应该有如下的认识,它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它是社会控制形式变迁的结果,它也是消费文化的现代表达,同时它也促生了新的人的自我异化。  相似文献   

15.
"消费社会"是波德里亚是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而非一个事实描述提出来的,其特点是以"物符"为标志,这与他后来提出的"拟像"和"超现实"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本文从这一概念出发,指出消费社会是自然的丧失和个人性的磨灭.而后又超越波德里亚,引入马尔库塞的"生产"维度,指出,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体系中,波德里亚所控诉的广告拟像,不过是生产、技术和商品这些真正凶手的替罪羊.马尔库塞对生产和技术所发起的意识形态批判或可能较波德里亚的符号论批判更加透入资本主义反人性、反自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把消费文化归纳为三个层次:物的消费、身份象征、心理满足。当代社会无疑已经进入了消费文化的范畴之内,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物的消费,而是在寻求精神上得到快乐和梦幻的所谓实现。符号制造与消费塑造着社会的形态与人们的精神世界,但这种欲望未必对社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需要理解与控制它的张扬与懈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文本的细读,认为其在对消费社会进行总体性分析时,始终贯穿着对文化的关注和分析。他认为“符号消费”背景下的消费社会的文化,以商品和媒介的形式存在,主要表现出平面化、日常化、同质化、非现实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丁龙庆  陆林 《巢湖学院学报》2009,11(5):43-46,103
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显现出消费社会的特征.文章借用社会学的视角以及消费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些地区居民的旅游消费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具备的特质进行了剖析,并对相应成因做出了解释,最后提出相关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美国消费社会初期的男性消费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现代消费社会在美国逐步兴起与发展。消费成为美国生活方式和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相信消费是一种女性化行为。而忽略了男性作为消费者的角色。但高涨的消费浪潮将美国男性卷入了不同层次的消费活动中。男性开始成为美国现代消费社会的一部分。随着20世纪的推进,男性消费群体的兴起逐渐获得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20.
消费社会颠倒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将消费和消费行为置于主导地位上。人们对于商品的享用,只是部分地与其物质消费有关,关键的还是人们将其用作一种标签,通过商品的使用来划分社会关系。消费社会广告创意过程模式以意识形态为起点。六种创造符号的方法——内涵法、语境法、情绪法、反应法、搭配法、信息组织法,则为我们从符号学角度探讨消费社会下的广告创意过程模式提供了基本坐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