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云晓 《科技文萃》2001,1(6):41-46
2000年8月5日,即《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故事在中国发生整整8周年的日子,我应邀来到日本本土,参加了中国两国青少年的一次登山探险活动。我们用14个小时的艰苦跋涉与奋力攀援,去征服2053米的原始野山——黑姬山。假若重提内蒙古草原上的较量,不过是一场轻松的游戏,而黑姬山探险却是重量的级的生死较量。当然,这较量决不仅仅在山上。  相似文献   

2.
较量:思想的较量──《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引起争论现象的剖析孙云晓自1993年秋冬以来,《夏令营中的较量》(以下简称《较量》)一文被广泛转载介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一个被热烈讨论的公众话题,尤其是《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3.
正电影《决战中的较量》讲述的是二战期间,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红军的一名狙击手瓦西里与德军少校狙击手较量的故事。故事中,瓦西里技艺高超,对静止或缓慢移动的德军目标百发百中,而德军狙击手的枪法更高于瓦西里,他能击中快速运动的目标,也是百发百中,但瓦西里沉着冷静,双方对峙中反复要求自己"我静得要像一块石头",终于令德军狙击手沉不住气贸然出击,被瓦西里一  相似文献   

4.
六评中日儿童《较量》风波一知《较量》一文是否真实的争论掩盖不了一个基本事实:中日两个伟大民族间本身就存在着历史性的“较量”。在那段痛心疾首的时光里,因日本军国主义作崇,这种较量被扭曲而表现为铁与火。最终,中华民族以坚毅不拔、前仆后继的伟大气魄作为胜利...  相似文献   

5.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老人与海》,感触良多。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位老人连续八十四天都没钓到鱼,在远离陆地的大海上遇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经过三天三夜耐力与毅力的较量,老人终于杀死了那条大马林鱼。  相似文献   

6.
“挫折教育”之我见宣州市南湖中学刘化1993年中日两国联合举行了中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反映出中日两国孩子在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随后《中国教育报》上连续刊登了《夏令营中的较量》、《沉甸甸的问号》、《教育者之间的较量》三篇文章,引起...  相似文献   

7.
李慧 《文教资料》2013,(24):1-2
“鸿门宴”是楚汉战争的缩影,它以生动而又惊奇、错综而又复杂、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的情节,再现了历史真实场景.其故事内容不仅是一场军事政治上的较量,更是人格力量上的较量,是项羽和刘邦两种截然不同性格人的殊死较量.通过赏析《鸿门宴》,人们认识到在人的一生中,性格才是决定命运的主要因素,因而《鸿门宴》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鲜明的教育意义与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8.
书名:《黑焰》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鹤接力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简介:故事是从青藏高原最荒凉的藏北草原上的一个雪夜开始的。母獒在与雪豹的生死较量中失败了。但她留下了  相似文献   

9.
一位退休老教师的来信孙云晓同志:看了《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上登的文章《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作为一名有30年教龄的退休老教师,我也感到震惊,我想对您,《夏令营中的较量》作者说几句话:1.去年下半年,《较量》一文经各种传媒...  相似文献   

10.
为下世纪培养自强自立的新一代──西宁地区部分师生谈《夏令营中的较量》《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相继发表后,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最近,我们就此走访了西宁地区部分中小学师生,请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学生素质的缺陷反映了学校教...  相似文献   

11.
正当《夏令营中的较量》(以下称《夏文》)引发的关于我国青少年教育问题大讨论热烈进行的时候,北京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以下称《杜文》)对《夏文》来了个基本否定。紧接着,  相似文献   

12.
肖伯纳的《卖花女》是一部反差幽默讽刺艺术的典范之作。作品情节结构的真假较量与台词语言的虚实结合。形成了反差幽默的直观性呈现;作品简单的故事、复杂的理论、激烈的观点的系统结合,形成了反差幽默的隐喻性呈现。  相似文献   

13.
从1993年发表《夏令营中的较量》,到2003年出版《较量背后的沉思——中日儿童教育比较》专著,我积累了难忘的经历与丰富的感受。我想,或许将这些感受变成一些建议,更能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便试着写下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及一切关心教育未来的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或许还记得10年前,一篇题为《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文章引发了一场社会大讨论。在这场夏令营的较量中,日本孩子占了上风,中国孩子的表现则令国人汗颜,以致事后竟有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当时,不少人写文章反驳。2000年,《夏》文的作者孙云晓又写了一篇题为《千年警世钟———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续篇》的文章,写的同样是孩子间的较量,只是地点由内蒙古草原移到了日本的黑姬山。作者是这样描述这次较量的:“假若重提内蒙古草原上的较量,不过是一场轻松的游戏,而黑姬山探险却是重量级的生死较量。当然,这较量决不…  相似文献   

15.
关天中日少年草原探险夏令营的话题,近来又一次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个中原因除了《夏令营中的较量》 (以下简称《较量》)一文本身的反响以外,还由于在讨论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这是好事。既然是讨论,就该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充分交流。允许观念的碰撞,对事不对人,这是大家都应该遵守的共同准则。 作为《较量》一文首发在《黄金时代》杂志上的责任编辑,我不仅一直参与了这场讨论,而且也  相似文献   

16.
你说我听     
我是《故事作文》的忠实小读者。《故事作文》曾帮我找到了我的一位好朋友。事情是这样的:我曾经在西北新村小学结识了一个好伙伴,可不久,我转学了,我们之间再也没有联系过。直到有一天,我从《故事作文》中看到了她的作文,心中无比激动,便给她写了一封信。就这样,我们又重逢了!我非常感谢《故事作文》,因为是《故事作文》让我和我的小伙伴再一次相逢,我衷心地说一声:“感谢你,《故事作文》!”此外,我也要投稿了,希望有一天,我的那位伙伴也能在《故事作文》中看到我的作品!你说我听$甘肃兰州市宁卧庄小学六(2)班@王雯清…  相似文献   

17.
1994年3月16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孙云晓同志的文章《并非杜撰也并非神话——<夏令营中的较量>作者证言》 (以下简称《证言》)。作为《证言》中提到的《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 (以下简称《神话》)一文的作者之一,愿意心平气和地告诉孙云晓一些情况和自己的看法。 首先应当指出,尽管双方存在一些重要分歧,但就其目的而言,双方都在为如何培养跨世纪的一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个时期,关于日本孩子打败了中国孩子的话题牵动着人心。由此引发的“社会大讨论”已是沸沸扬扬。 孙云晓发表在《黄金时代》的文章《夏令营里的较量》 (以下简称《较量》)告知人们:中国儿童在探险夏令营中表现得怕苦、脆弱,与日本儿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以至“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  相似文献   

19.
魏娟 《现代语文》2006,(4):114-114
读苏童的作品就如同在剥蚀着自己的灵魂一般,让人感到一种痛后的快感,《私宴》就是这样一篇作品。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也极其普通的故事:故事就在马桥镇——这个充分记录了作品中所有人物的童年经历的地方展开:博士包青春节回到家乡,已成为家乡首富并把握着家乡经济命脉的老同学——大猫宴请了这位在北京已小有成就的博士同学。由于童年时期饱受大猫的欺侮,此时的包青对大猫既有反感,更有愤怒。然而,经不住大猫的软硬兼施,包青终于还是来到了大猫的酒桌。较量也在酒桌上展开了。不过是老同学简短的春节聚餐,却上演了知识与金钱、善与恶的较量。当然,更叫人深思的却是作品所展示出来的人性的弱点与人格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窃读记     
林海音因贫苦而到书店窃读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而我在家窃读的经历也让我回味无穷。自从上了五年级,我就一直忙忙碌碌,除了每天的作业,还要看《围棋手筋大全》,做死活题,准备考围棋三段。排得满满的时间让我为看不成课外书心急如焚,于是我费尽心思想了几招,准备和妈妈较量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