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家庭治疗师。章:李老师您好!我们目前正在做“孩子睡觉要与父母分床”这个话题。从道理上讲,很多人都明白孩子从出生起就应该独自睡觉,但一方面是住房限制,一方面受传统育儿观念的影响,实际上有很多孩子是同父母同床而睡的。您对这种现象是怎么看的?李: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可以让他和父母分开睡。单独睡觉的孩子,当他醒来时,不得不面对醒来后的孤独到了六岁,孩子该上学了,就应该和父母分开睡觉了感,这个孤独感可以促进他的成长。因为他会由此在心理上接受他是独立的,他跟父母是分开的,而不是…  相似文献   

2.
所有的孩子都会惹父母生气,这是孩子了解哪些是行为界线以及当他超越行为界线时,父母会怎样对待的一个途径。一岁的孩子就会通过做惹父母生气的事情来获得这种经验。孩子正是从惹人生气开始了解你控制他的能力,了解周围世界的。许多父母自找麻烦,对孩子的活动规定了许多禁令。孩子要不违背这些禁令,只有原地不动。这反而引起了孩子的招惹行为。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BarbaraRowley先生是一位婴儿教育专家,他刚巧有一个18个月大的女儿,我曾与他作了一次很有意义的交流。对婴幼儿的依恋行为问题,BarbaraRowley先生有独到的见解。依恋早期不是爱在孩子依恋早期,父母都应该明确,孩子依恋一方而不是更爱一方。依恋不是爱,只是更多地依靠父母中的一个,这是他对安全感的需求。事实上,与孩子整天呆在一起的父母中的一方,往往更容易成为孩子依恋的对象,在双职工家庭中,孩子对父母双方比较均等的依恋是可能的,但是很少。这个变化过程经常发生在1~3岁婴儿之间,而在婴儿18个月时表现得特…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一个有礼貌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而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更是令人欢喜,并且他的家庭和父母也随着孩子有礼貌而受人尊敬。讲礼貌也需要父母从小培养,而且是在生活小事中培养,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能够通过讲礼貌成为一个有智慧和有社交风度的人。礼貌是人内心对待别人的看法在外在行为上的表现。这种表现——无论对方是谁,都承认他和自己是平等的,并且处处尊重对方。以下是有关孩子礼貌行为的年龄阶段要求,中小学生的家长可以对照它来衡量一下自己家庭教育中的礼貌教育进行得如何,应该做些什么调整和计划。5岁~6岁的礼貌行为要求…  相似文献   

5.
5岁的棋棋越来越令父母担忧了,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家里,一有客人来访,马上躲进自己的房间。即使在幼儿园里,棋棋也是一个人坐在某个角落,老师让他去做游戏,他也不肯动一动。像棋棋这样的表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退缩行为,多发生在5 ̄7岁的孩子身上。这类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社交场合因感到陌生、害怕而极力逃避。他们像棋棋那样,性格孤僻,从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尤其怕见陌生人,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与父母等熟悉的人在一起时,还是能高高兴兴地谈笑与玩耍的。需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正常的孩子如果突然到了一…  相似文献   

6.
1、给予孩子积极的注意每一个孩子都有需要父母给予爱抚的积极注意的天性。但是,如果他从父母那儿能获得的唯一的注意是训斥的消极注意,他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因为他以为消极注意总比没有注意要好。一般家长更多地是当孩子行为出轨时才给予注意。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做出更多的不良行为表现,因为这是他们能获得热望中的父母对自己注意的有效方法。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孩子不良行为的心理和行为的习惯动势,不良行为也就会随之而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风景区,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两岁的孩子坐在高空缆车上。不幸的是,缆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坠入了山谷,在下坠的刹那间,父亲用力托起他的孩子。结果,缆车上除了这个两岁的孩子生还以外,其余十四人无一幸免。天亮了,救援的人员把这个孩子救了出来。著名歌手韩红收养了这个孩子。每年到了孩子父母遇难的日子,韩红总是带着孩子去坟前祭拜。  相似文献   

8.
每每初见一些一两岁的小孩子,发现他们比他们的父母长得要漂亮得多,好像既不像他的父亲,也不像他的母亲,直道说现在的孩子真会长。孩子上了学,再看这个孩子,怎么看都像他的父母,而且一年比一年更像。这个时候就要感叹遗传的厉害。其实遗传除去我们常说的生物性遗传之外,还有一种社会性的遗传。也就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语言、行为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这两种遗传就使我们做父母的对于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都脱不了干系。非常想和父母们交流这方面的想法,于是有了本期的话题———《缺点是可以遗传的》。做了这期话题,我们才…  相似文献   

9.
你常这样认为只要孩子在我的视线范围内,他就是安全的。事实却是这样除非你寸步不离地跟着孩子,否则,只用眼睛盯着他,并不能完全保证孩子的安全。有调查显示:5岁以下孩子的意外伤害事件,有将近一半是发生在父母身边的。而更糟糕的是,直到现在,仍有许多父母认为:只要我在孩子身边,他就一定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一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扔东西,父母给他拾起来,他又扔在地上。对孩子这样反复扔东西的行为,许多父母不理解。其实,周岁孩子喜欢扔东西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这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是他们的一种探索行为。孩子将扔东西当作一项“科学实验”。研究东西扔出后,会发生什么反应;在扔东西的过程中,探索自己  相似文献   

11.
许多父母常会为了宝宝的闹情绪,而伤透脑筋。面对孩子不当的行为、举止时,做家长的应先了解其原因,再以适当的方法处理。但如果孩子以丢东西、打架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时,父母就需适当给予处罚,让孩子了解他的这些举动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2.
编前语:孩子的青春期可能是令父母最欣慰的时期,因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在日渐成熟;可能也是最烦恼的时期,因为孩子开始出现了逆反心理,他的情绪波动很大,很可能就做出了什么错事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解决事物有了自己的方式,怎样引导孩子,让孩子用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的过失,对待自己不公平的际遇,是父母应该思索的问题。来话者:我的孩子现在14岁,上初二,在班里还是课代表。最近他和同学打了一架。打架的起因是由于那个同学在老师面前告了别的孩子的状,他看不起这种行为,打抱不平,就和另外一…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实质上是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的结果负责。当孩子的行为过失给自己造成消极后果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归咎于它物,不要责怪别人,而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去选择正确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好多家长却在自觉不自觉地帮孩子推卸着孩子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有这样两个例子:一个冬天的早晨,天气很冷,天空飘着雪花。有个5岁的男孩入园迟到了很久。我问原因,他竟说:“都是因为妈妈没喊我,才迟到的。”而那位陪同前来的爸爸竟也连声说:“都怪他妈,他妈今天早上喊他起床晚了。” 一天,一位母…  相似文献   

14.
孩子的思想就像蔓生的野草一样杂乱而没有 规律,与父母的期望相去甚远。当儿子长到两三岁的时候,他便有了许许多多令人惊诧的主意。他的固执与叛逆令我深感头痛。我真正体会到教育孩子是一门特殊的行为“艺术”便始于这一阶段。 行为“艺术”是从我内心深处涌起的一个怪名词,我不知道它的定义是否科学,我只想用它来表达教育孩子确确实实有着相当的难度。行为艺术可谓一门科学,但又需要采用很艺术而不是很严格的手段。对一个活主主的思维敏捷而又怪异的小东西,你只能用“艺术的”、“科学的”方式来引导他,以实现你期望的目的,否则,…  相似文献   

15.
2岁左右,幼儿将进入人生中的第一反抗期。他们一改先前听话、顺从的乖宝宝形象,开始不遗余力地、鲜明而强烈地和成人的意志进行对抗,你让他朝东他偏偏朝西,你不让他怎样,他却偏要怎样。从儿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这种情况在本质上是孩子不断成长、自我意识逐渐萌生并增强的必然结果,是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在发展的典型标志。因而,这是一件值得父母为之庆幸的事情。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孩子所表现出的一些行为,比如天气变凉了,孩子却一定坚持要穿单衣出门;洗澡水放好了老半天,孩子却仍然不停地跑来跑去等等,往往会让父母头痛不已。很多父母无奈之…  相似文献   

16.
说谎是一种令人讨厌的虚假行为。如果发现孩子说谎,父母肯定又气又急,认为孩子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往往将其痛打一顿,然而这种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我们应该先仔细分析孩子撒谎的原因,以做到对症下药。造成孩子说谎的原因大致如下:逃避责备:孩子因做错了事,怕被人责备而说谎。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时,说谎是最常见的事例。一个男孩子告诉父母他的数学考了95分,但家长发现成绩单有改动的痕迹,去同老师核对后才知,原来他把75分改成了95分。家长的管教过于严厉:有的家长过分严厉,动辄打骂,孩子见了父母就像老鼠见了猫。生活…  相似文献   

17.
父母不仅要教给孩子文化知识,更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1809年,林肯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一个农民家庭。在他两岁时,他们全家就重新开始了拓荒生涯。林肯才5岁时,已是父母的好帮手了。艰难与贫困的生活培养了他勤劳吃苦的品质,提水、劈柴乃至下地锄草等活他都经常做,而且很内行。  相似文献   

18.
如果孩子故意撒谎,请父母检查和孩子的关系及自己言行,再进行良好交流。按儿童发展心理阶段,若5岁的孩子会做虚假的陈述,说明他内心真的认为事情就是这样,他好像还没有将想像和现实区分开。所以.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是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10岁的小S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课上总是瞪着迷茫的眼睛,不知在想什么,一打下课铃他立刻就精神十足,一提作业就头疼。从他的父母处得知,他是家里的惟一的男孩,小时候很受宠爱。上学后,父母认为该严格管理了,于是孩子一犯错误,父母就是拳打脚踢,很少讲道理,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分析学习上的问题了。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相似文献   

20.
法国著名的学者罗曼·罗兰一岁半时,父母就有意识地教他看书。3岁时,父母把他送进一所以教孩子认字为特色的幼儿园。5岁时就能独立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成了当时的“神童”。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他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明显高于同龄孩子。书是他一生的良师益友,他曾自豪地说:“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主要原因是从咿呀学语时,父母就训练了我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