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最近读古代笔记时得到一点启示,源远流长的古代笔记不乏优秀的评论佳作,这些评论熔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的各种事理于一炉,只要能够符合作者明道、析理的需要,无不信手拈来,为之服务。它们在内容上,涉猎广泛,万象森罗;在形式上,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短小精悍。这些写作特点,恰是现代新闻评论所应借鉴的,下面介绍  相似文献   

2.
特写的特点     
一般新闻作品的写作多侧重于记叙,通过叙述向读者报告新闻事件。特写则侧重于再现,往往是用极省俭的笔墨集中而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事件中某个富有特征的片断,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切感觉。具体说来,新闻特写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对新闻事实的采访,而忽视对新闻背景材料的了解,写出来的新闻显得单薄,没有深度。大家知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即用最典型的新闻事实迅速地传播给广大读者(听众或观众)。然而,新闻事实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也就是说,每一个新闻事实都包含一定的背景材料在内,而有的背景材料虽不是新闻事实本身,却起着衬托和说明新闻事实的作用,在新闻表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新闻写作中,用好背景材料对于更好地交待新闻事实、写出有深度的新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交待背景…  相似文献   

4.
一定的消息精品结构形式,常常对应于一定的生活事实,又契合于一定的写作主体。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加之写作者在写作活动中的不断积累、创新,使消息精品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各臻其妙。从社会公认的一些优秀新闻作品和近几年获奖的好新闻看,消息精品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倒金字塔式结构这种上大底小的结构形式在消息写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结构,相当一些获奖的优秀新闻作品采用了这种写作形式。倒金字塔式结构的特点是头重脚轻,它完全打破了记叙事件发展的常规,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  相似文献   

5.
李秀芳 《大观周刊》2010,(48):126-126
当前高中生写作议论文得高分的不多,其中有一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议论文中记叙部分的写作技巧.议论文的特点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记叙是讲道理的依据,不是为了记叙而记叙,而是为分析道理证明论点服务的.所以议论文中的记叙则具有简明性、概括性.没有事实论据的支持,再精深的道理、再正确的观点也站不住脚.记叙用得好,文章才有说服力.所以在议论中用好记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论"用事实说话"--与陈力丹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有同志向我推荐了几篇文章,这些文章一致否定“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却又对新闻写作有无规律不置一词,这样,他们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新闻写作学,从而也否定了新闻学。这事是由尹连根博士引起的。前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去年,《新闻界》刊载了  相似文献   

7.
现代新闻写作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也是新闻人的一项基本工作技能,所以在新闻写作上,要注意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在现代新闻宣传工作中写出好的新闻作品,为广大群众展现更多更详细的新闻事件事实。  相似文献   

8.
张永红 《新闻导刊》2006,(6):33-34,32
随着新闻写作形式的不断创新.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发生了的新闻事实,而是尚未发生的.即“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从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理解.它没有发生似乎并不构成新闻:但如果将“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发生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仍是新闻写作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王新弟  王伟 《新闻三昧》2000,(11):31-32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新闻与文学虽然都属于社会科学体系,但两者的研究对象和写作的角度是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它们各自有自己的规律和要求。新闻是事实的真实,是以事实为准绳的;而文学是艺术的真实,是可以虚构的语言艺术。马克思在谈到二者的不同时。曾指出:“根据事实描写事实,还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但二者之间又不是井水不犯河水,新闻在诸多方面可以借鉴文学的写作手法,特别是在人物新闻的写作中,可以恰当地运用渲染、白描、抒情、比兴等文学手法,  相似文献   

10.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活动的"规定动作",即是必须的最基本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作者记不住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近年来笔者接手的新闻稿件中,缺少新闻事实或事实不清的占了相当数量.在此仅将个人长期在采编一线积累的部分认识和见解,向热爱新闻写作而又不得其法的读者试做一次交流笔谈.  相似文献   

11.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任何一条导语都肩负着如何把主要新闻事实及其意义表达出来,如何吸引读者来阅读该篇新闻的双重任务。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新闻传媒事业也随之有了长足的进步,新闻写作也应同时发展,新闻作品在保证对事实的严谨报道之后,也应对新闻美学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作为应用文的一种,借鉴文学写作的手法是新闻写作的一个良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闻写作的角度,就是指新闻写作时选取或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同样一条新闻,挖掘的深浅和表现的角度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不同,新闻价值也不同。选择角度既要求符合写作要求,又要注意写出新意,这是新闻"新"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样一条新闻,这个人写可能就枯燥无味,另一个人换个角度写就会引人入胜。那么,新闻写作的角度应该怎样去选择?抓特点,找角度特点,是一篇新闻稿件的魂,围绕特点选角度,就要注意报道对象的特征,写  相似文献   

14.
卢焱 《新闻爱好者》2000,(3):30-30,31
写出个性写出特点,是新闻传播规律的客观要求。新闻报道是以客观事物为报道对象、以新闻事实为报道素材的有意识的行为过程。新闻事实来源于客观事物,但并非所有的客观事物都能成为新闻事实,也不是所有的新闻事实都能构成新闻报道。新闻写作的终极产品──新闻作品,既不是新闻事件、新闻事实的全过程,而是全过程中一个有别于其他事物个性特点的一个细节亮点;也不是众多新闻事实的大拼盘,而是作者对诸多新闻事实进行过滤、筛选按新闻价值规律和读者阅读心理的需要,将最有特点的事实重新排列组合而成的。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能够抓住…  相似文献   

15.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考察当前新闻导语写作,就会发现概念性导语、概括性导语、笼统性导语、综合性导语等等抽象性导语充斥在我们的新闻报道当中。抽象性导语恰恰忽视了读者阅读新闻时的首因心理,不能调动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缺少激发读者阅读的兴奋点。为解决这个问题,记者在采写…  相似文献   

16.
刘红 《新闻前哨》2004,(11):54-55
“幽默笔法”是指写作的一种幽默技巧,新闻写作的幽默笔法,是指把这种幽默技巧运用到新闻写作之中。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和社会传播性等特点。新闻写作能否引入“幽默”因子?笔者通过对不少优秀作品的分析和实践认为:“幽默笔法”在新闻中不仅能运用,而且应大胆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一、地位 新闻策划是为了一定的新闻宣传目标与效果而精心筹划和设计的报道活动。那么策划在新闻实践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一是策划与新闻采访和写作相随相伴。 有不少突发性,事前我们并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有时还偶然碰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对于这一类新闻,记者是一边采访一边策划,采访得到的信息在不断地为策划提供“原料”,策划同时也在不断地指导采访。采访结束时,新闻主题也已成竹在胸,动笔写作  相似文献   

18.
消息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叙述的方法、迅速及时地向公众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它是新闻大家族中的主力军。关于消息写作的特点有各种各样的概括,同其他新闻体裁一样“以事实为本”当是消息写作最基本的特征,即消息写作应提供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事实。通过消息所提供的其实、准确、具体的客观事实,受众获取对自己生活和工作有用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消息是信息的载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记者》2006年第3期发表张永红的文章《探析否定式新闻》。 文章说,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的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而是没有发生的。“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存在了的。这些新闻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用否定的角度比肯定的角度更适合表达新闻事实的典型性,也决定了否定式写法在新闻写作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甘社会 《新闻世界》2009,(12):38-39
我们常说,新闻是一种写作。是写作。就要讲究语言的运用。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评价新闻作品的质量高低.在事实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语言表达的“精准”程度显得十分重要。记者采访得来的“新闻素材”能不能变成“新闻报道”,能不能变成“新闻精品”,关键要看有没有厚实的写作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