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课程知识的呈现体现出一定的"人性化"特色。然而现行化学教科书在仪器使用规范、实验操作、定量实验、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呈现上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绝对化"和"理想化"倾向,易造成学生科学素养的缺失。为此,需要化学教科书编写开发人员、教材使用者共同矫正。  相似文献   

2.
"非常规"物理实验的特点决定其从开展教学所选用课程资源的来源和所体现的实验教育取向两个方面可以充分实现"生活化取向",使物理教育中的这一不公平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把体现"生活化取向"的"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与体现"学院化取向"的利用厂制实验仪器开展的实验教学相互结合,能给学生提供更加立体、全面的物理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微观层面上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孔子从道德意义上将人界定为"道德人",人只有在道德上实现了自我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其理想的人格就是"君子",而政治理想就是由"君子"成为为政者,实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生理想,由"道德人"转变为"政治人"。而在历史长河中,由"道德人"成为"政治人"的理想建构从未实现,最终演变为政治人通过修身成为道德人,再到为政者自吹自擂为道德人,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实在是历史的吊诡。  相似文献   

4.
《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饱"、"乐岁终身苦"句颇难理解,笔者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出发,即把"终身"的"终"和"身"分开,"终"字和前面的"乐岁"合成偏正短语,并根据当时"乐岁"的现实状况来解释"饱"字的意义,使整个句意自然贯通。  相似文献   

5.
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阐释了权力、知识、话语三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即权力制造知识、支配话语,话语又是权力的表现和争夺对象。借助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本文探讨了"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在翻译目的、翻译内容、翻译策略上的发展路径,有望助力于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两课"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略见成效,从初期的实验阶段逐渐向成效阶段过渡。本文从"两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理论基础、存在的争议、未来发展趋势等六方面探讨了"两课"双语教学的体悟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四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年探索时期的大胆尝试,是社会建设的初步实验。本文概述了2009年至今中国大陆"四清"运动的相关研究状况,对"四清"运动的成因、过程、人物等问题进行评述。同时,国内"四清"运动研究的薄弱环节需要学界的共同努力和有关方面的鼎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黄维若话剧作品兼具生动与深刻,在"历史"阐释和人性开掘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在"历史"阐释方面,直面"宏大叙事",以"小人物"的"发现"和"大人物"的"还原"实现对"历史"的深度爆破。在人性开掘方面,以"技术挑衅"建构人性的"实验场域",在不同的情境中试炼人性,既展示了人性的多维面向,又揭示出人性的丰富层次。  相似文献   

9.
"六艺"和"七艺"是中西方古典课程的典型代表,对二者进行比较发现:课程都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课程依据具体学科知识设置;但在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存在差异。"六艺"和"七艺"对新时代高校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的"新生代"电影以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在影坛上大放异彩,"新生代"的导演成为大众瞩目和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论述了"新生代"电影的前卫时尚的风格,进而对"新生代"导演和其电影的未来作出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有着"天堂上的地狱"和"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是作家们所津津乐道的对象,本就是"上海味"的"老上海后裔"程乃珊是上海书写中的一个小分子,她紧紧围绕着上海写出了一系列作品,而她对同一个上海的书写,却呈现出对"蓝屋"生活的批判和对"绿屋"生活的向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舌尖上的中国"表达的出现迅速引起了"舌尖上的X"流行语的形成。文章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视角探讨了"舌尖上的X"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研究表明:"舌尖上的中国"在多重压传机制下形成,并在高频使用中逐渐固化为心理构式;"舌尖上的X"是在用法事件中抽象出来的部分图式性构式,其完形义在一系列认知机制的作用下形成;该构式在多种构式的影响下具有独特的音位、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云南腾冲侨村董官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了特殊的侨村文化——"孝善文化"。其中所蕴含的"孝"、"善"、"义"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文化为主导的儒学风范,同时又显现了一种渐次升华的文化品格;这既属于以家族文化为背景的、带有人文关怀的村落文化,也彰显了腾冲"侨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宋明理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然溯其源头可至唐中叶的韩愈和李翱。韩愈站在时代的高度,痛斥佛老,力图重振儒学,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道统"论和"性三品"说,其道统思想上承孔孟、下启程朱,开宋代理学道统论之先河,是承前启后,联结两端的中间环节。与韩愈亦师亦友的李翱修正了韩愈的"性三品"说,提出了"性善情恶"的"复性"说,这不仅开启了理学心性论的先河,也为宋代理学融合三教做出了表率。据此而言,以韩愈和李翱为代表的儒学复兴运动,可以算是宋代理学的先导。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的"大学院"制改革本质是教育"去官僚化",它与当今的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在目的与手段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虽然"大学院"制改革受到政治环境等的阻力未实现历史使命,但对当今高等教育"去行政化"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校"去行政化"改革需要在政府定位、发展需求、遵循规律、法制保障、思想传播等方面从"大学院"制改革中吸取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6.
加强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军工技术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新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结合自身实践,详细介绍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专业在"订单式"培养军工技术人才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法,并阐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戏剧中,剧作家在剧本中通过控制观众以及角色之间的视角发展剧情,带动戏剧冲突。在舞台上主要表现有三种戏剧视角:"多变式"视角、"聚焦式"视角和"聚合视像式"视角。它们借用台词,构建戏剧的叙事结构,表现复杂的戏剧情节,以此建立舞台与观众之间的联系,形成戏剧的内外交际系统。角色之间构建的内交际系统与观众与舞台形成的外交际系统经由视角的引导,被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剧作家引领观众观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空白教学法"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怀疑、寻找、发现教材中提供的每一篇范文在内容、结构、行文等方面的"疏漏"甚至"错误"之处,并加以修补或改正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教学设置"空白艺术"的方法有:充分利用学作品中的艺术空白设为"空白点",教学过程设置艺术空白;巧妙的板书空白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高职商务英语"任务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的分析,对该模式的理论依据及特点进行阐述,介绍了"任务型,项目化"教学应用实验,笔者对实验结果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该模式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了词语"了"的一部分使用偏误加以调查和归类,并运用"最小树假设"分析了造成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使用偏误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教学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