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域文化是特定地域内的文化现象,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民族艺术、人文心态、道德规范等的总和。制度变迁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制度中的非正式制度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的文化传统和行为规范,是对人的行为不成文的约束。文化传统是非正式制度的主要来源,地域文化通过非正式制度为中介对地域经济发展产生凝聚、激励、规范和评价功能,从而形成特有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理论认为,正式制度只有在与非正式制度融合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城乡教师流动的非正式制度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学校和社会层面等。为此,政府应该从政府文化、学校及教师文化和社会公众认识等三个方面推动城乡教师流动非正式制度的建设,实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经济文化类型是民族因素介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它以非正式制度方式强烈作用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应该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充分尊重各民族传统经济文化类型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阿克塞县作为哈萨克族自治县,在经济发展中围绕哈萨克族传统经济文化类型畜牧经济开展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充分说明尊重各民族传统经济文化类型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经济文化类型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文化类型作为民族因素的集中体现,运用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民族因素如何作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提出民族因素是以非正式制度因素作用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将民族因素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纳入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框架,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民族因素和经济因素无法融合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相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制度安排的经济绩效要求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必须形成相互融合、彼此促进的关系.在市场化制度变迁过程中,如果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不相协调,就有可能出现剧烈的制度变形,影响交易秩序,降低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影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并渗透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作为非正式制度约束因素的地域文化,对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地处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江西省,地方文化内涵深厚,省域内与省际间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江西经济地理差异背景下的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欠发达地区和中部崛起省份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地域文化的构成性影响,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地方经济与区域文化的协同演进与创新促动效应。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法律、宗教、伦理、文化、心理、制度及教育等非经济因素既可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又可能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大部分非经济因素对民族经济发展往往起制约作用。本文从文化、人口素质与教育、思想观念及其他非经济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学者关于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研究进行讨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经济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将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制度缺失导致的农村经济主体融资能力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笔者在制度层面剖析了农村金融缺失因素,并从正式金融制度安排和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方面,提出了制度改革和创新思路——基于“功能观”的金融制度架构,及其对策建议,以期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是教师在长期的非正式学习实践后,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教师发展与存在的稳定方式,是教师发展的深层次、机理性东西。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具有目的的非功利性、表现形式的非结构性、来源的多元性、"成果"的非显现性、场域的情境性、主体的自主性等独特性特征。当下,要从观念层面上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制度层面上互补"显性制度文化与隐性制度文化"、物质层面上融合"物化与人化",以建设一种符合学校教师终身发展的非正式学习文化。  相似文献   

10.
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是教师在长期的非正式学习实践后,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教师发展与存在的稳定方式,是教师发展的深层次、机理性东西.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具有目的的非功利性、表现形式的非结构性、来源的多元性、“成果”的非显现性、场域的情境性、主体的自主性等独特性特征.当下,要从观念层面上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制度层面上互补“显性制度文化与隐性制度文化”、物质层面上融合“物化与人化”,以建设一种符合学校教师终身发展的非正式学习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制约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制约因素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对相关的制度因素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改变城乡教师流动的失衡态势,促进城乡教师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2.
从新制度主义视角看,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制约因素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完善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一是应理念先行,推动非正式制度的建设;二是应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各项正式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经济文化因素作为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从深层制约和影响着个体及社会活动的状态,从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这里立足于山东实际,对经济文化这一无形资源进行研究,研究山东省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的变迁,分析经济文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探讨经济文化变迁对于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经济文化变迁,带动山东农村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均GDP突破3 000美元就是标志。这时社会往往会对传统文化提出复兴的要求,这是时代对传统文化之客家文化的呼唤。当今,反腐败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等已呼之欲出。实践精神要求我们研究传统客家文化,提取其"廉洁文化"的精华。"文化反腐"是逻辑在先,而文化又是"制度之母",由此从文化到制度,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演进路径,也是"反腐败"制度化的结果。这帮助了客家文化应对时代挑战,并同时焕发客家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三门峡市县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淀深厚的区域文化以及独特的历史沿革等背景下形成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习惯习俗和宗教等非正式制度资源,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推进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与创新,充分发挥非正式制度在三门峡市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非正式约束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说明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用以界定、规范和协调人们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经济制度”由“正式约束(正式制度)”和“非正式约束(非正式制度)”两部分组成。正式制度是人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出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和规则,从宪法、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各种政策规定、实施细则,最后直到个别交易活动的个别契约。非正式约束则是指一个社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不依赖于人们主观意志的社会文化传统和行为规范,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等等。制度经济学家在对非正式约束概念的严格界定中,揭示了其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刘佩璐  贾西贝 《考试周刊》2013,(15):194-195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地区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社会与文化因素支撑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描述这些要素,我们引入了"制度厚度"这一概念。准确界定"制度厚度"的概念和探索"制度厚度"的构成要素十分困难。文章在归纳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厚度"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形成对制度厚度的中国化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东德从社会主义制度转向西方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机制变革与创业精神复兴紧密相连。东德创业有其独特性,受正式机制和非正式机制等两大因素交叉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等正式机制是影响东德转型时期创业的重要因素。在前、中和后社会主义时代,东德地区创业水平有显著差异。地区创业文化等非正式机制能在正式的政治经济制度剧变中存活,是影响东德转型时期创业的又一重要因素。非正式机制变化比正式机制更慢、更持久。东德转型时期创业的两大影响因素,对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关键时期、正在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中国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市民化受阻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强大的城乡二元社会制度,而其中的制度冲突则构成制度制约的主要根源。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冲突表现为正式制度之间、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以及非正式制度内部的冲突等,它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对制度需求的认知能力不足、利益团体之间的矛盾、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不同的起源、特点、作用及变迁时序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只有加快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才能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导向和支持,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河西学院学报》2015,(4):64-70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非正式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当它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强化激励机制,提高经济绩效;而当它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一致时,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行,阻碍制度的变迁与创新,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发展好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正式制度实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将有助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稳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