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今年5月7日到8月14日,普京的俄罗斯总统生涯“破百”;从叶利钦任命普京为俄罗斯总理到今年8月9日,普京实际掌控俄罗斯事务已历时一年。但是8月12日“库尔斯克”号的沉没和紧随其后的莫斯科中央广播电视塔的大火,使日后历史学家为普京的统治划分阶段,提供了更好的切割点  相似文献   

2.
2000年 10月 7日,卸任后的叶利钦再度成为媒介焦点,他和他的回忆录《总统马拉松》闪亮登场,受到世人广泛关注。书中披露了叶利钦选择普京当接班人的一些内幕,使国际政坛的新一代风云人物普京的行情进一步看涨。伴随着叶氏精心策划的“新总统、新世纪”这场政治大戏的圆满落幕,“普京时代”犹如世人瞩目的俄罗斯芭蕾舞剧已翩然开场。可想而知,这位“冷面王子”会多么吸引俄罗斯大众传媒的视线。刚刚浮出水面的普京,也对俄传媒给予了不失时机的合作与关注,可以说,普京及俄罗斯大众传媒,已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悄然写就了双人舞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世界》2007,(4):38-38
俄罗斯总统普京自上台后,曾多次沦为敌人暗杀的目标,至少7次逃过了这些未遂的暗杀计划。上任不到两个月就遭到刺客暗杀1999年12月31日,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辞去了总统职务,宣布普京出任代总统。然而不到两个月后的2000年2月24日,普京就遭  相似文献   

4.
国家领导人媒介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和研究国家领导人媒介形象,对构建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价值.俄罗斯联邦自1991年12月独立以来,历经叶利钦、普京、梅德维杰夫三任七届总统,走过了近30年转型与发展历程.俄罗斯国家形象由最初的体制转型,发展到了大国振兴.这与从叶利钦到普京媒介形象由弱转强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考察叶...  相似文献   

5.
叶利钦虽然交出了权杖,但俄罗斯依然在按照他的意志运行。浮出政治水面的普京,依然难以走出叶利钦的铁幕1月3日,普京到克里姆林宫上班。现在,他是俄罗斯最耀眼的人物:代总统、总理。而此时,叶利钦已经飞往中东,展开了他卸任后的首次多国旅行。手扶舷梯、步履艰难的叶利钦真的已经远离俄罗斯政坛的风云了吗?  相似文献   

6.
为与俄联邦大众媒体法保持一致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 2 0 0 2年 1 0月 4日废除前总统叶利钦于 1 991年 8月 2 7日颁布的第 93号法令。这一法令曾给予自由欧洲广播电台在俄国从事新闻报道以极大方便普京废除关于自由欧洲电台的前法令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06,(11):10-10
俄罗斯总统普京2006年3月21日抵达北京,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这是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6年以来第4次访华。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政府对于21世纪媒介环境的总体设想反映在媒体国有公共服务体制的形成上。这个概念始于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执政的后半时期,到普京总统继续执行并巩固这个设想计划。它体现在俄罗斯政府建构的一个完整架构的法制规范之下,由联邦中央扮演主导角色,强化行政政权的执行力、参与媒体营运、控制技术和整合有限的频道资源,以及亲总统的政府派政党投入结合通信产业经营有线电视频道等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星火》杂志出版社不久前出版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新著《总统日记》,该书以总统私人日记的形式编写,它详细记述了叶利钦为获得权力和巩固权力而进行斗争的主要事件。作者本人在书  相似文献   

10.
新年的头号新闻,当属叶利钦辞职。一段时间以来,西方舆论一直大谈特谈。仅从巴黎的视角看,不需“细嚼慢咽”,就可以发现一个问题,谈论在深化,口吻也在发生微妙变化。法国的两家主要周刊《新观察家》和《快报》,分别以“叶利钦的罪刑”和“要害怕普京吗?”作为封面标题,从中即可管窥一斑。给人的感觉,不论是对叶利钦、普京,还是对俄罗斯,褒扬让位贬责,揣测变成担忧。若借用中国京剧的表现手法,那就是“红脸”下场,“白脸”登台。叶利钦宣布辞职之初,西方舆论普遍亮出高分,尤以各国政要评论最为明显。从克林顿到希拉克,从布…  相似文献   

11.
环球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13,(21):12-12
谁嫁普京这样的人? 在第三个总统任期上,俄罗斯总统普京近30年的婚姻走到了终点。此前,总统的婚姻状况,一直是俄罗斯人暗自揣测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他的个性正如他的名字“鲍里斯”的俄语意思一样——斗士。如果说戈尔巴乔夫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叶利钦就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他主导了苏联的解体.他设计了新俄罗斯.他留给了俄罗斯一个普京。他的名字,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一个极为特别的符号.深深地印刻在俄罗斯的史册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火线宣言     
“哪里有匪徒,我们就要打到哪里。如果我们在厕所里抓到了匪徒,就直接把他塞进便池里。——俄罗斯总理普京没人能想到这个47岁、沉默寡言的“克格勃”官员,会成为俄罗斯高级领导人,8月9号,他突然被放到了总理的位置上。在俄罗斯政界,普京是这样的形象:因头脑冷静而得叶利钦赏识,坚定无情地执行叶利钦意愿——正是这种素质,让他获得了这个新工作,并坚决地打击起恐怖分子。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月11日,在参加哈萨克斯坦总统就职典礼期间。在阿斯塔纳零下30度的严寒中,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尤先科进行了会见。  相似文献   

15.
叶利钦总统接受天津人美社赠书 在我国进行访问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1月9日在俄驻华大使馆接受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刘建平赠给他的该社近期出版的中文版高档精品画册《列宾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200年俄罗斯素描经典》和《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藏画》。叶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火车爆炸案,并没有改变俄罗斯国家杜马的选举结果,一如选举前的预测,支持普京的“统一俄罗斯”在选举中胜出,成为俄国家杜马第一大党。这意味着,普京得到一个支持他的议会下院(国家杜马),在明年3月的总统选举中,普京胜券在握。  相似文献   

17.
叶利钦时期对西方的强硬态度并没有给俄罗斯带来实惠;而普京主动向美国人示好,国内专家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倒向西方,对中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新老领导人在世纪之夜交班,引得世人瞩目:叶利钦在旧世纪即将结束之时,突然宣布辞职,叶利钦时代也随之宣告结束。被叶选为接班人的普京,因第二次车臣战争而崛起,是让西方暗中畏惧而极力巴结的俄罗斯人,被视为俄罗斯复兴的希望,但库尔斯克号潜艇的沉没却使他和俄罗斯的声望再次受损。  相似文献   

19.
普京既强调巩固政治体制,也表示要扩大民主基础,继续私有化改革。他还宣布将投入1700亿美元用来改善民生,但这笔巨额资金尚不明来源从1月16日开始一个月之内,普京连发7篇施政纲领,从民生、经济到国防、外交,都展现了俄罗斯的雄心壮志。"普京感觉到有必要向精英分子解释他的政策。2004年总统竞选的时候,则根本没有这个环节。这些文章同时也是对总统辩论环节的代替,因为普京拒绝进行总统  相似文献   

20.
环球速览     
BORIS YELTSIN 叶利钦出回忆录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在近日出版回忆录《午夜日记》中写道:“如果戈尔巴乔夫没有叶利钦的话,那么他也不得不发明一个。” “像我这样一个嘴无遮拦、言辞激烈的人是不会为官僚制度所容的。” 在回忆录中叶利钦谈到了自己在90年代对俄罗斯的统治、他经常酗酒误事的恶习以及他在1999年12月31日辞职的原因。 对于为什么选中普京,他说,这个前克格勃官员不像其他克里姆林宫的助手,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