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险阿富汗     
2004年7月13日至17日,我随外交部新闻司组织的中国新闻采访团前往阿富汗采访,短短5天的时间里,我们采访了当时还是阿富汗临时政府总统的哈米德·卡尔扎伊、联合国驻阿富汗特使等重要官员,参观了戒备森严的驻阿富汗联合国兵营,经历了带着保镖采访和从雷区边缘走过的危险。这一经历对于我这样一名习惯于在和平环境下采访的记者来说,足以让我铭记一生。 作为本次采访活动的重头戏,到阿富汗的第二天,我们便被通知准备好采访临时总统卡尔扎伊。在采访过程中,除了卡尔扎伊优雅的风度、机制幽默的语言让我们折服以外,感触最深的就是采访前经历的安检。 经历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安检" 7月14日下午3点半,前来阿富汗采访的中国记者准时  相似文献   

2.
这种事让我碰到不是少有的几次:要材料——越来越多的年轻记者常在采访一些会议时,追着会议举办方的有关人员问"有没有材料"。这是"画面"。"画外音":没材料怎么报道?早先是为记者提供领导讲话稿,后来是发给记者"新闻参考稿",再后来就更直接和更干脆了,连"红包"带"新闻通稿"  相似文献   

3.
我作为中国记者协会赴老山前线采访团第二批的成员,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八日至十九日,在前线采访了十二  相似文献   

4.
报载:由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等多家媒体组成的中央新闻采访团的记者们,在赴鞍山钢铁集团对郭明义同志进行采访后表示:"不仅要写好郭明义,更要向他学习."这样表示以后,立即见诸行动.  相似文献   

5.
1997年4月21日至30日,我作为首都新闻采访团的一员,到正在建设的陕京输气管道工程工地进行采访。在10天的时间里。我们途经三省一市。翻峻岭,上高原,跨黄河,穿沙漠,驱车2800余公里,详尽采访了全线的施工情况。通过这次采访,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青年记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是深入采访写出优秀作品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6.
一是新在组成方式:采访团首次打破媒体界限,横向组团。二是新在策划方式:分团长牵头策划,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三是新在活动方式:八分团同时活动,多点开花。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不久,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都媒体采访团",启动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分设8个分团,参团记者兴奋地称之为"八路军"。这支"秉承"了光荣称号的采访队伍紧扣"十八大",深入"走转改",通过机制创新、形式创新,最大程度地激发编辑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和推动市属媒体特别是都市类媒体把更多力量投入主体宣传,把更多版面留给宣  相似文献   

7.
从5月10日开始,中宣部组织“‘三个代表’在基层”百人采访团下基层采访,历时一个多月。这次采访团记者下去采访严守纪津,工作扎实苦干,受到各方好评。延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马京民  相似文献   

8.
去年10月,我俩有幸参加了河南省记者协会、郑州市记者协会联合组织的河南新闻记者五羊自行车采访团。采访团对省界42个县进行采访,行程2600余公里,任务是反映边界地区和贫困山区的变化,培养记者艰苦奋斗,深入采访的优良作风。寻寻觅觅的20天采访活动,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唉!过去太舒服了 10月11日,我们小分队6人从三门峡市沿崤山脚下向东北方向进发。起初,平坦坦的柏油马路挺好  相似文献   

9.
本刊乌鲁木齐讯中国记协采访团应新疆军区邀请,从7月28日起对天山南北军营进行了近40天的采访。这是建国以来全国性的记者团第一次采访新疆边防部队。采访团由中央报刊电台的7名编辑记者组成,抵乌鲁木齐后分为两个组奔赴南北疆,先后采访了  相似文献   

10.
100多年前的1879年6月21日,圣路易斯的30位记者组团采访,为了采访活动顺利成功,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即把印有“和蔼问答,可以却怒;采访团不对一人怀恶意,要向大家提问题”的小牌戴在胸前,并解释为新发明的“群访术”。百年前的记者也知道采访不易。因为想要采访是记者的需求,而是否回答问题,怎样回答问题,回答多少问题,则是人家的自由。不然,何必亮出“……不对一人怀恶意,要向大家提问题”的牌牌。来昭示于众,让大家都知  相似文献   

11.
《南方日报》记者谢思佳老师曾对我说,"你不要把自己当实习生,你跟我们一样,就当自己是记者。"作为《南方日报》特派世博小组中唯一的实习生,那段紧张而忙碌的采访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可谓终生难忘。从小事做起,紧抓一切可能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当"记者"的体验大概是1984年的麦收时节,那时的我还在淮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当"公务员",其实就是打扫卫生的勤杂工。工作之余,指挥部团委让我负责办了一张青春信息小报,由团委介绍,我到96处三工区对"雄狮队"进行采访报道。采访后我写  相似文献   

13.
4月26日,北京日报的世博采访团再次出发,这次的任务是要做开幕式揭秘特刊和北京周特刊及日常跟踪报道.采访这么大的活动,不仅需要提前策划,更需要记者运用多种采访技巧.第二次"出征",除黄加佳、戴冰和笔者是上一次"勇闯世博"的成员外,其他几位沈衍琪、巩峥等都是第一次来世博园,兴奋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4.
笔者初当记者时,把看材料当成主要“采访”手段,常常忽视那些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采访对象。1986年,我采访一位扎根海岛数十年,事迹非常感人的全国优秀教师。由于我只重材料不重人,只根据材料写稿子,结果把一位闪闪发光的人物写得干巴巴。这件事教育了我: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切实改变采访作风,变“用大部分精力研究材料”为“深入现实生活中去采访,在采访中获取写作激情”。  相似文献   

15.
首都新闻单位赴青海采访团,历时26天,行程6000公里,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获得了全新的认识和感受——新闻是用脚底板写出来的。记者同志们把这一新的感受致信全国记协的领导同志。 生活第一线出新闻,这并不是采访团同志们的发现,他们的贡献在于:他们用自己卓有成效的采访实践,用自己的心血,甚至带着病,吸着氧,重新验证了这个真理。这个重新体验和实践更加让人觉得新鲜,有价值。发现只有一次,而实践却要千百万次。现将赴青海采访团的信摘发于下,供新闻界同仁参考。 ——《新闻动向》编者  相似文献   

16.
20日上午,张云泉给中央采访团的记者讲述了自己22年从事信访工作的甘苦。到11点,由记者自由提问。坐在后排的上海《文汇报》记者周玉明第一个举手,但主持人没看见,她按捺不住,蹭地站起身来,大声说,我不是提问,只是有一肚子话要对张云泉说,我要说:“你让我的内心有种强烈的震憾,甚至让我昨晚遭遇多年少有的失眠!”  相似文献   

17.
"采访"是媒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记者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新闻来说,记者采访内容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该条新闻的价值程度如何,那么记者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采访取决于记者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了让新闻内容有价值,被大众所喜闻乐见,记者在平时的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运用采访好技巧,让采访的内容符合大众的接受度,以真实还原事物的本质,不夸大不虚构,让观众了解真正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8.
2010年9月,一个香港采访团在河南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采访活动,主题是中原经济区。采访团在开封随机采访了一位路人:你知道不知道中原经济区?当然知道,这位路人回答:我们很拥护,对我们有好处啊。香港记者们感慨:没想到中原经  相似文献   

19.
这次随首都新闻采访团赴陕京输气管线进行实地采访,是我们这些年轻记者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陕京输气管线全程860公里,沿途多为人烟稀少的荒山秃岭,河流沟谷。我们每天要在山路上颠簸六七个小时,采访两三处施工现场,累得连饭都不想吃。  相似文献   

20.
王婕 《新闻战线》2012,(2):56-59
2012年元旦刚过,中宣部组织中央媒体记者对丹东市广播电视台"民生早报"记者刘彤进行集中采访,我是采访团成员之一。在白雪皑皑的鸭绿江畔,我见到了这位百姓口中的"泥腿子记者"——憨厚、寡言、稍显木讷的东北汉子。一辆蹬了11年的红色女款自行车、一个稍显破旧的采访包、一支老式采访机,外加两条腿,就是他采访的全部"行头"。15年来,他行走在田间地头、城镇社区,话筒一直对准百姓,笔尖始终圈点民生。跟着挑粪工挑粪,帮着菜农卖菜,在建筑工地与农民工一起扎钢筋,和环卫工人扫大街到天亮……为了写稿,他用自己的盒饭去换老乡家里的电;为了采访,他把自己累出了心肌炎。他很"轴",连洗头洗澡的日子都固定雷打不动;他很直,为了工作不怕冲撞了谁;他很"木",话不多,却在这座小城有着众多的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