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乔治·西默农承认自己是个精神变态者。他在20多卷回忆录和自传中描写的人物梅格雷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一点,《不是梅格雷的人——乔治·西默农的画像》一书的作者帕特里克·马尔哈姆作了详细说明。西默农如果不是小说家,他也许是罪犯,或者是谋杀犯。西默农的一生是使人迷惑不解的。他跟1000个女人有过性爱关系(“睡觉”是不准确的字眼,因为他与其中多数相遇者在一起只有10几分钟而已),据他第二个夫人准确估计,有1200个女人。在他看来,性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种乐趣。如马尔哈姆所  相似文献   

2.
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的创作生涯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从20年代末30年代初开始,一直延续到风云变幻的战后岁月。在20世纪小说界各种“主义”与试验形式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格林始终将悬念和惊险作为情节的助推器,将人性和道德;中突作为故事背后的叙事动力。就故事性和道德关怀而言,他的小说更接近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3.
第1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0月18日~11月18日在上海举行。参加本届艺术节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40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著名艺术表演团体、30多个知名演出机构、20个友好城市的嘉宾,以及来自中国20多个省市的有关领导、艺术表演团体和演艺机构。中国优秀文化与世界经典艺术、传统文化与时尚艺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艺术节舞台交相辉映,提升了艺术节的国际性,呈现出国际文化大都市丰富多元的文化形象,很好地营造了10年庆典的喜庆氛围。  相似文献   

4.
<正>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的创作生涯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从20年代末30年代初开始,一直延续到风云变幻的战后岁月。在20世纪小说界各种"主义"与试验形式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格林始终将悬念和惊险作为情节的助推器,将人性和道德冲突作为故事背后的叙事动力。就故事性和道德关怀而言,他的小说更接近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就类型而言,他的许多小说可以划为间谍小说、犯罪小说或惊险小说;就题材而言,格林既使用以天主教信仰为主的宗教题材,也关注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问题;就其题材范围而言,他的小说覆  相似文献   

5.
乾隆皇帝(1710—1799)是清朝的第四代皇帝,姓名为爱新觉罗·弘历;历史上称他为高宗纯皇帝.他活了89岁,在位60年,又当了3年多太上皇,实际上统治中国63年零4个月,是中国封建帝王掌权最久、寿命最长的一位.中国有句俗语“人活七十古来稀”.在科  相似文献   

6.
谷羽 《世界文化》2023,(7):15-18
<正>谢公说:李白是我的最爱。这里的谢公,不是谢灵运,也不是谢朓。说这句话的不是中国人,是外国人。他是俄罗斯汉学家谢尔盖·托罗普采夫。这位汉学家,1940年4月23日出生于列宁格勒。1944年跟随父母迁居莫斯科。他的父亲阿尔卡基·托罗普采夫是建筑师。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苏联援助新中国建设的专家来中国工作,曾担任北京展览馆和上海展览馆的总设计师。因此,1954年至1955年期间,谢尔盖曾跟随父亲在北京生活过两年多,到过上海、西安等中国大城市。  相似文献   

7.
《上海文化年鉴》2013,(1):113-128
第1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10月18日~11月20日在沪举行。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个演出团体参加了本届艺术节,3300多名艺术家带来43台参演剧目和80场演出,  相似文献   

8.
凌夫 《寻根》2010,(5):67-71
<正>陈之佛(1896~1962年)是一位艺术上有着多方面建树的大师级人物。陈之佛是图案家。陈之佛生于浙江余姚,16岁考入杭州浙江省工业学校,191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作为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拓荒者,他创造了多个"第一"。留校的第二年,他就编出一本图案讲义,这是中国现代图案学的开山之作。1918年,他东渡日本,专习工艺美术,成为  相似文献   

9.
安德烈·马尔罗(1901—1976)是法国现代杰出作家兼国务活动家,他一生传奇式地活跃在文坛和政坛。马尔罗与中国有三大重要关系:一是使他成名的两部早年作品都以中国革命为题材;二是他晚年是外国有地位的高级知识分子中见到毛泽东主席的第一人;三是在欧美方面,他对中国的看法有一定影响力。马尔罗不是坐在书斋中一心著书的职业作家,他一生充满了冒险精神。青年时期,他在大学里研究考古学,并对东方艺术,特别是高棉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20年代末,马尔罗出走印度支那,参与了“青年安南”的革命活动。在远东,他曾和当时一些越南、中国、苏联的革命者有过频繁的接触。1925年至1927年,马尔罗在中国广州居留,亲眼看到了蓬勃  相似文献   

10.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作家。他一生中曾经与中国及中国文化发生一定的联系,他在这方面的某些看法和态度,由于受到他世界观的影响,因而不免片面和失之消极。但,他仍然是希望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和热切向往中国的。东方文化曾长时间吸引着托尔斯泰的注意力。1870年,他患着宗教苦闷时,就开始寻觅浏览东方宗教方面的书籍。不久,他搜集完成了《圣贤思想集》,其中包括着《圣经》、佛、中国的老子的言论。在亚洲各国中,托尔斯泰感到在思想上与他最  相似文献   

11.
艺术市场的价格指标 徐悲鸿画作的价格多有据可查且涨幅惊人。1915年,20岁的徐悲鸿为《谭腿图说》所绘的100多幅体育挂图,首次得到的收入仅30元;而1942年他在大理为抗战义卖的50余幅绘画,收入达两万多银元;其所绘的马每匹300块银元,而当时80块银元便可在大理买一匹活生生的好马。至新世纪以来,徐悲鸿画作在拍卖行大量出现并不断刷新价格纪录,由此成为引领中国绘画市场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2.
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3),是本世纪初盛行一时的“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创始人,他自20年代初译李白诗始,到70年代初去世止,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对中国文字和诗歌的趣味有增无减。庞德对于中国古诗、儒家哲学及日本戏剧的翻译介绍,在英美文学界掀起喜爱东方文学、哲学的高潮,并且他在中国古典诗  相似文献   

13.
孫衛國 《中国文化》2012,(1):147-162
郑天挺(1899-1981)是中国著名的明清史专家,翻开任何一本有产中国20世纪明史研究概况的著作,几乎无一忽视郑天挺的重要地位。但他对明史学界的独特贡献,在明史领域的独到见解,即使回顾与总结性的著作,以及产注郑氏史学成就的论文,也鲜有详细介绍。在明史研究领域,郑天挺既没有在清史领域像《清史探微》那样的标志性专著,甚至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亦不多。可是,却无人否定他对於中国20世纪明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达森 《寻根》2012,(4):137-141
19世纪末,在欧洲的文化舞台上,活跃着一位留着长辫子的中国人。他频繁出入于欧洲外交界和文化界的沙龙,成为政治杂志的封面人物;他还用法文创作了多部作品,是第一个在西方获得巨大成功的中国作家。在中学西传的历史上,辜鸿铭、林语堂也只能瞠乎其后。他就是晚清的外交官、曾朴的法文导师——陈季同。  相似文献   

15.
1919年,一位刚刚离开战场的法国青年,身着法国陆军上尉制服,口袋里仅有几十个法郎,却满怀对新大陆的憧憬,只身来到美国纽约,追寻他的梦想。从无到有,终于,他的名字在20世纪变得家喻户晓,他的作品世人皆知。“可口可乐”瓶型与标志;壳牌石油标志;流线型汽车、火车、飞机;肯尼迪总统座机“空军一号”;登月宇航员的飞船座舱等等,由他主持、参与的设计达数千项。他,就是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推崇的封面人物、20世纪最伟大的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RaymondLoewy)。以勤奋和才华追寻梦想1889年罗维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富裕家庭,他曾在巴黎学习工…  相似文献   

16.
姜胜 《寻根》2010,(6):115-116
<正>吴敬梓是"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胡适语),他的传记资料要比同时代的曹雪芹翔实丰富得多,无须为考据其生卒年和生平经历大费周折。在他逝后不久,程晋芳就写了《文木先生传》,真切记述了他的生平思想和创  相似文献   

17.
孤篷 《世界文化》2014,(4):15-17
<正>我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让-保罗·萨特(1905-1980)是中国知识界青年的热门话题。谈到萨特,我首先忆起的是他那张在街头叫卖左派报纸"人民事业报"的照片。他老态龙钟、其貌不扬,躲在酒瓶底似的老式近视眼镜儿后面。这幅照片后来被法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先生收入他主编的文集《萨特研究》(1981)中。  相似文献   

18.
爱尔席,原名乔治·雷米,是比利时现代著名连环画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极享盛誉的作品《叮叮历险记》共出版了22集,不仅风靡整个法语地区,而且畅销世界各地。其间,爱尔席曾由于得到一位中国艺术家的真诚协作和帮助,使他在创作“叮叮”这个有趣的形象中,向全世界介绍了有关中国的文化,使欧洲亿万人民对中国有了新的了解。青年时代,爱尔席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二十世纪报》做编辑工作。1929年,他以“爱尔席”为笔名,开始创作一套连环漫画。爱尔席把画中的主人公“叮叮”塑造成一个富于冒险精  相似文献   

19.
正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他在史上留下了多项"第一"和"之最":第一位到达印度的中国僧人;第一位连续走完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年过花甲还到外国取经的高僧;第一位对取经经过之地都留下记载的高僧;还是西行取经走得最远、到的地方最多的高僧。  相似文献   

20.
一生热爱自然生态的徐霞客是江阴人,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著有《徐霞客游记》一书。为纪念他的历史人文贡献,江阴市每两年举办一届大型地方文化节“中国江阴徐霞客文化旅游节”。该节融文化艺术交流、旅游观光、美食展示、经贸洽谈、产品展销等于一体,促进了江阴与海内外的经济贸易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提高了江阴的知名度和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自1991年10月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四届。每届旅游节都设置20多个文化、旅游项目,规模大,档次高,节中有节,内容丰富。特别是“天华杯”全国少年民族器乐大赛、徐霞客学术讨论会等全国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