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我的印象中,自己仅有的几张童年时代的照片都是在故乡小县城的照相馆里照的,直到多年后自己先后买了傻瓜相机和数码相机,所拍的照片才突然增多起来,以至厚厚的相簿就有十几本.而从拍摄的地点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照片都是去外地出差或旅游时在动物园里拍摄的.因为全家人都喜欢去动物园,因此常常少不了要在动物园里拍照.……  相似文献   

2.
以拍摄“上海人家”闻名的摄影师胡杨,于9月5日~10月15日,在上海香格纳画廊展出了他历时28年拍摄完成的又一专题——“上海弄堂”。同时,他的上海纪实摄影三部曲——“上海人家”、“上海弄堂”、“上海青年”三本摄影画册也在展览会上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共展出胡杨从1968年至2007年间拍摄的上海弄堂人家的生活场景照片60幅,作品均采用黑白影调制作,图像细腻古朴,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与生活气息。照片拍摄地点均在上海闸北区、普陀区等地的弄堂。  相似文献   

3.
刘武 《世界文化》2011,(5):41-43
2006年12月9日,我开车从埃及西北部的塞卢姆关口进入利比亚时,过关、人关之所以花了很长时间,除了当地人办事效率低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需要换车牌。利比亚的车牌比中国的宽而短,一般是白底绿字,上面一行阿拉伯文,下面就是几个简单的数字。其中有一块的车号是9465,我开玩笑说这谐音是“就是刘武”,这牌子就搁我开的车上吧,顺便我还拿着这块车牌拍了个照片,以验明正身。  相似文献   

4.
白洁 《世界文化》2001,(4):36-39
世界沉浸在狂欢中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几天后,纽约一些报纸刊登了由艾福雷·艾森斯拍摄的照片《吻:1945年8月14日纽约时代广场》。此后,世界各地报刊转载了这张照片。50年后,美国著名摄影评论家梅森对《吻》作了这样的评价:“这是一张最能体现当时美国与世界人民心情的照片。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新闻摄影的最佳终结,也是战后新生活摄影的最佳开始。”关于这张照片的创作经过,艾森斯曾作过这样的说明:1945年8月14日,二次大战这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浩劫正式结束了。全世界都沉浸在狂…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化交流》2011,(11):89-90
据外媒报道,南非摄影师迈克创立一个名为“明日之脸”的项目。迈克环游世界,拍摄不同国籍和民族的妇女肖像并用电脑编制各国的标准“国脸”。迈克共拍摄741个国家和民族超过100名妇女的头像,照片被电脑程序叠加起来,创造每个区域的一张典型照片,  相似文献   

6.
1.2014年1月,第五届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在世界各地陆续展开,项目总量达570个,覆盖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的321座城市,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舞台,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窗口。图为我驻埃及大使宋爱国(二排左四)与埃方贵宾及双方演职人员合影。  相似文献   

7.
蛇村     
在埃及首都开罗市郊的大金字塔附近,有一个“蛇村”。这个村庄以其“人蛇共处”特色.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成为埃及最富裕的村庄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关超 《寻根》2005,(3):122-126
八句法国老人河南探亲 100年前,一位法国工程师援助修建汴洛铁路来到河南,在这里生活3年,拍摄了500多张照片。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一直精心保留着这些“原生态”照片。如今,工程师的儿子已经85岁了,老人多年来一直有个梦想,要来到河南,来到父亲工作过的地方,向河南人民展示这些从没有被披露过的照片……2005年4月16日上午9时,老人历经曲折,携带这些传奇照片,第一次踏上中国的领土。  相似文献   

9.
一千颗弹子     
万新 《世界文化》2005,(3):35-35
我是一位业余无线电话务员,平时把大量的业余时间都花在鼓捣无线电接收设备和电子器件上了。几个星期之前,我在“电话诉衷肠”节目里听到了“一千颗弹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不经意之间,生活教给了我们许多道理。  相似文献   

10.
古镇州城     
张旗 《大理文化》2014,(10):72-75
钟鼓楼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州城的标志性建筑。 在宾川县文管所所长张明先生的摄影作品中,我一眼就认出了它。张所长告诉我。这帧照片是他站在州城南门街临街一民宅的屋顶上拍摄的。我在照片上辨认出它的方位,这让我激动不已。钟鼓楼(原名宾兴楼)建成二十年后,我就是出生在照片左下角这间屋子后面一老屋里的。  相似文献   

11.
为期1个月的“走进金字塔——古埃及国宝展”年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系埃及在北京举办的首个古埃及文物展,多达143件的展品是埃及政府所提供外展文物最多且等级最高的一次,其中顶级国宝40多件,如“叛逆的法老”、“埃赫那吞法老的巨型石雕像”等,均是首次出国展览。其中一件眼镜蛇雕像,系流失国外最近才由美国返还埃及的,该文物回归埃及前参加此展,在埃及人民尚未见到时,中国观众则可先睹为快。该展共分“法老的世界”、“官吏阶层”、“享受生活”、“众神护佑的国度”和“永恒的来世”等5 个部分。古埃及国宝亮相京城…  相似文献   

12.
真主对埃及似乎格外厚爱.赐给那里的人们充分的闲暇,让埃及人有时间泡在咖啡馆里.悠哉游哉地啜咖啡,抽水烟,侃大山,享受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幽默四则     
不可胜数在词汇课上,小学教师正在讲解《不可胜数》一词。他说:“数量如此之大,以致人们无法计数。例如人的头发。”此时,一位小朋友举手发言:“老师,您举的例子不当。我爸爸的头发可以数出来!”快速致富佩罗走进书店,对老板说:“我要橱窗里摆的那本《如何快速致富》。”书商转身取下两本书。佩罗说:“我只买一本”。“我知道,”书商回答说,“这里一本是橱窗摆的那种,一本是《刑法》,我们总是将它们一起出售的。”等待秋天一对夫妇参观画展,丈夫驻足观赏一幅画作。该画为展示女性身体美,只在隐私部位加上几片葡萄叶。妻子见…  相似文献   

14.
在埃及的东撒哈拉沙漠,有一个洞。这是个有待科学家揭示的奥秘。这个洞之所以如此神秘,就是因为它很象火星上的一个洞。埃及的这个洞位于号称乌维纳特大沙海的东撒哈拉沙漠。洞壁层层相叠,如同阶梯,其边缘呈锯齿状,凹凸不平。这个洞是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院国家太空博物馆的地质学家法罗克·埃尔巴兹发现的,他在研究该地区的一些照片时发现了这个洞。这些照片是1977年由在高空运行的卫星拍摄下来的。埃尔巴兹博士是太空博物馆地球与行星研究中心负责人。他认为,该洞是很久很久以前火山活动所造成。火山喷射到地表的软石被风蚀了,而残留部分,即洞边缘的硬石则未受风蚀。  相似文献   

15.
天真如我     
随亦 《大理文化》2014,(4):28-32
一冬季阴天的食堂里仅开了两三盏灯显得有些黯淡,又适逢周日,刚过了午饭时间,食堂里一个学生都没有.窗口里打饭的服务员们也不见了踪影。食堂的四周被窗口包围着,在食堂中央均匀地分布着八个承重的柱子,柱子上面挂着宣传画.上面用黑色行书写成的“德”、“学”、“哲”、“思”等字,字下面配上几竖行的小注释。注释的旁边还画了水墨丹青,可见这是一个非常注重文化修养的学校。  相似文献   

16.
字写得不好     
邮局里有几个人在出售邮票的窗口前排队。一位手打石膏绷带的先生,走到靠近窗口的一位女士身边。“请问,您能为我这张明信片写个地址吗?”那位女士很热情,不但写了地址,还为他写上几句简单明了的话,最后代他签署了名字。“好了,”女士说,“您还有什么要我做的吗?”“是的,”那位先生回答说,“您最后再附上一句‘请原谅,字写得不好’就行了。”字写得不好@正华  相似文献   

17.
往事的联想     
奶奶八十三岁了。中风以后使她不能说话了。夏天里我的一项家务活儿就是给她收拾房间。只是在她醒着时去拾掇,我感到怪不自在的,因为我的一举一动她都盯着看个没完。有一天,我揩拭奶奶来同我们一起住时带来的那只旧皮箱,它的小弹簧锁突然崩开了。奶奶那会儿正睡着了,我不禁好奇地往箱子里张望了一下。里边放的东西不多:有几本旧记事本,一张奶奶的结婚照片,还有一只带项链的金鸡心。鸡心里放着一张奶奶十五六岁时的照片。原来我长得非常象她;我要早知道该多好呀。我翻开一本记事本,看见第一页上这样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时光荏苒,人生易老。一生谁无乐和愁,记录下来好处多。愿你的日记能向子孙表明你此生并非虚度。你亲爱的父亲。”  相似文献   

18.
刘武 《世界文化》2009,(9):42-44
离开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穿过西奈半岛向努韦巴前行时,我就踏上了圣地之旅。通往努韦巴的山谷据说有123道弯,几乎没有一处直道,道路两旁峰峦相接,壁立干仞,不知当年摩西带领在埃及过着奴隶生活的希伯来人走出埃及时,是否就通过这条弯曲、狭长、险峻的通道。接近努韦巴走出山谷后,眼前豁然开阔,我很快就来到了连通红海的亚喀巴湾,看到了那艘即将带我进入约旦的“王子”号游轮。  相似文献   

19.
我15岁时的一天下午,在翻看家里的旧照片时,偶然看见一张三个男孩的合影。这张照片是我父亲,岁左右时照的,照片中另一个男孩是他们的弟弟特雷西,还有一个男孩看上去好像还要小一些,但是我不认识。母亲告诉我:“他就是梅尔罗斯,你父亲的弟弟,他从*-岁就住在一所特殊学校里。”母亲告诉我:父亲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长子,实际上是他将梅尔罗斯带大的。梅尔罗斯天生弱智,连话都说不清楚,去卫生间、系鞋带,等等都需要帮助,而这些照顾弟弟的工作就落到父亲的肩上。有时叔叔因无法理解,无法应付这个世界而感到十分沮丧,便躺在地上,…  相似文献   

20.
结识克里斯多弗·里夫是在他一跃就能跳过高楼大厦的时候。那是1977年,他25岁,正在拍摄影片《超人》——一个会使他成为全美国人的偶像的角色。当时我是一名摄影师,为杂志拍名人照片,为电影拍剧照。在为《超人》拍摄剧照期间,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位身材高大、魁梧的演员。但是,我并没有想到他会对我今后的人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