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主修指挥,获奥地利国家指挥家及合唱指挥家双文凭以及美国探格乌音乐节小泽征尔指挥奖,受聘瑞士卢塞恩歌剧院首席指挥,被世界指挥大师祖宾·梅塔誉为“与生俱来的指挥家”……在这一圈又一圈光环映照下的张培豫,坐在我面前,一位普通的女性:她黑衣黑裤黑鞋,脑后束一条马尾辫,素面朝天。但随着她对自己音乐指挥生涯的娓娓叙述,我一点一点地勾勒出这位穿行于各国之间,在方寸台上尽情挥洒激情、坚韧、自信和执著的女指挥家的风采。张培豫此行大陆,是为执棒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春之韵”交响音乐会的。在她的指挥…  相似文献   

2.
1980年英国在一套四枚邮票上(1130—1133),纪念了四位伟大的音乐作曲家兼指挥家。亨利·伍德爵士、托马斯·比彻姆爵士、马尔科姆·萨金特爵士和约翰·巴比罗利爵士分别出现在面值12便士、13.5便士、15便士和17.5便士的邮票的画面上。他们在生前,使世界上差不多上百万的音乐爱好者获得音乐享受,的确是值得印在邮票上加以纪念的。美国也发行了一套“美国名人”的邮票。在一枚面值2分的邮票上,纪念了另一位作曲家兼指挥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  相似文献   

3.
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是以他的性情粗暴,同时对女人逢承而闻名的。有一次他正在指挥排练一出威尔第的歌剧。演唱者是三个意大利独唱演员和一个年轻的美国歌唱家。她们不断地唱走调,最后,一个特别刺耳的音调惹恼了这位大师。由于他不能对女人太粗鲁,便把自己的忿怒用一个短语表达了出  相似文献   

4.
1880年夏天,身为职业音乐家的马勒,年方20,就在林茨近郊一个温泉疗养所的小剧场里登上了乐队指挥台。之后,马勒一直担任乐队指挥,名誉和地位蒸蒸日上。37岁时他荣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的乐队指挥。此时的马勒已是一位闻名遐迩的指挥家。然而,他常说的一句话却是“当指挥是为了活  相似文献   

5.
姆斯基斯拉夫-罗斯特洛波维奇,俄罗斯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指挥家,于2007年4月27日在莫斯科病逝,享年80岁。罗斯特洛波维奇是当今最著名的大提琴家,他演奏过几乎所有著名的大提琴乐曲,许多著名作曲家都曾为他作曲。近年来,他作为指挥家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先后为美国和欧洲许多著名的交响乐团担任指挥,受到世界各国听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瑞士、英国、德国、芬兰、瑞典的许多音乐爱好者都知道他的名字。他是第一个荣获威尔地-托斯卡尼尼金质奖章的原苏联演员,这种奖赏只授予世界上最优秀的歌剧演员。  相似文献   

7.
谈论乔亚基诺·罗西尼的生平和作品对我来说的确是一种乐趣,而罗西尼的音乐创作全部目的也正是为了给人们以乐趣。瓦格纳对此则持有不同的见解。瓦格纳的音乐作品都是非常庄重的,而罗西尼对瓦格纳和李斯特的“未来音乐”则是不赞同的。罗西尼是意大利人。对意大利人来说,最高的艺术形式是歌剧,歌剧最值得夸耀的是嗓音的优美和“美声唱法”的演唱。所以,音乐在意大利是遵循各种不同的要求发展的。罗西尼1792年生于佩萨罗,他的父亲是屠宰场的检查员,也在当地剧团吹奏圆号和小号。他母亲是位歌手。罗西尼儿时首先接受的是一个屠夫的教育,到了八岁,就表现出他的音乐天才,并开始受到比较正规的训练。他在十二岁时写了一组很具有魅力的六弦奏鸣  相似文献   

8.
西藏歌舞团团长,国家二级指挥,中国音协会员,西藏音协副主席,中国合唱家协会理事。欧珠多吉1960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从师著名音乐教育家丘建华先生学习小提琴,毕业后,任西藏歌舞团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随后,赴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学习专业,从师于著名指挥家黄晓同先生和著名合唱指挥马革顺先生,并得到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的指教,197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该院。欧珠多吉有较深的艺术修养和造诣,他的指挥动作准确严谨,手势清晰,对比鲜明,富有激情,处理作品风格独特,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他曾指挥、创作并上…  相似文献   

9.
不少曾经名声显赫、盛极一时的作曲家在经过几代人之后相继由盛变衰,但贝多芬高耸的雕像则无论在专业音乐家还是一般听众的心里都获得持久不衰的崇敬。专业音乐家们认为他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他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形式和语言,继法国大革命之后,集中体现了自由的理想主义的新时代;而对一般听众来说,他那热情洋溢、激动人心、充满斗争精神的音乐,在他们心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他家族中的两代人都出自佛兰芒血统,服务于科隆选帝侯宫廷。他的祖父是小乐队指挥,父亲为男高音歌手,因此,在他没有出息的父亲想把孩子培养成“神童”的情况下,他自然也得受雇于选帝侯,在歌剧管弦乐队担任古钢琴师、宫廷风琴手,继而又担任中提琴手。他在键盘  相似文献   

10.
多明戈无论在德国的哪个城市演出,和1万名前来欣赏他的演出的观众相比,音乐大厅都显得太小。这位具有西班牙和墨西哥人血统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每年至少在德国演出两次。他的歌声,尤其是他演唱威尔地歌剧的时候,备受青睐。这位52岁的歌唱家不仅演出歌剧,还指挥贝多芬的交响曲,有时演唱流行的儿童歌曲。他在汉堡国家歌剧院特别  相似文献   

11.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萧斯塔科维奇1906年9月25日出生于彼得堡。他的父亲是化学工程师,母亲是钢琴家。他自己曾说过,他生长在一个非常热爱音乐的家庭里。他的母亲在音乐学院里学习过几年,是位优秀的钢琴家。父亲热爱音乐,而且歌唱得很好。在萧斯塔科维奇一家的朋友和熟人们中间,有许多喜欢参加家庭演奏会的音乐爱好者。他能准确地记住从工程师、卓越的大提琴家和热情的室内乐爱好者住着的邻室里传来的音乐曲调。他的身边时常聚集着一批演奏莫扎特、盖德恩、鲍罗廷和柴可夫斯  相似文献   

12.
应叙利亚国家歌剧院邀请,中央歌剧院一行168人于5月6-8日携歌剧《图兰朵》赴大马士革,在阿萨德文化艺术宫连演3场,4000多名观众先后观看演出。《图兰朵》此番西行叙利亚,是两国建交以来规模最大的艺术交流,也是外国歌剧首次在叙歌剧院的整场演出。中方派出以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为总领队,由院长、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俞峰指挥的艺术表演团。  相似文献   

13.
何塞·卡雷拉斯几乎不能起床,他头晕,牙疼得厉害。那是1987年7月13日,卡雷拉斯在巴黎拍摄歌剧电影《艺术家的生涯》。也许是因牙疼而长期服用抗菌素使得他感到如此难受与疲倦;也许是由于他紧张的工作日程所致。在过去四个月的时间里,他奔波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家之间,日夜不停地灌制唱片,拍摄电影,举办独唱音乐会,扮演歌剧中的角色等。“我看上去简直糟糕透了。”卡雷拉斯望着他下榻的宾馆套房的镜子里自己那憔悴惨白的面孔沉思着。他决定住院做彻底的身体检查。生活对当时40岁的卡雷拉斯是慷慨的。他在事业初期就被誉为世界最著名的三位男高音歌唱家之一(与卢恰诺·帕瓦罗蒂和普拉西多·多明戈齐名)。他英俊的外貌及自然的表演才能使他成为受歌剧观众青睐的演员,他那豪爽的性格受到指挥和演出主办人的喜爱。从维也纳到东京都  相似文献   

14.
在斯卡拉剧院指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时,地震震得剧场的大吊灯咯咯作响,而他却是那样全神贯注,对此毫无觉察。在斯图加特演出时,他又是那样地怯场,无法自控,以至呕吐到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乐谱上。在慕尼黑指挥贝尔格的《沃伊采克》时,他是那样地追求演奏的完美,竞坚持排练了34次之多。他是那样地愤世嫉俗,甚至使演员们都惧怕他。有一次,他对一位女高音歌手说:“我很高兴,你要是不再唱下去,我才高兴呢。”羞得对方满脸通红。由此可见,卡洛斯·克莱伯是一位非同寻常的艺术大师。克莱仙脾气古怪、要求苛刻、坚毅而又自信,  相似文献   

15.
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和小提琴家内森·米尔斯坦每逢演奏时都习惯闭着眼睛,为的是提高精神的集中。在瑞士卢塞恩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他们初次同台演出之后,米尔斯坦回忆说:“我们彼此非常了解。只有一个紧要关头,那就是:当我睁开眼睛时,我看到卡拉扬正在闭着眼睛指挥。我马上闭上眼睛,以免破坏了这种气氛。”  相似文献   

16.
阿德利娜·帕蒂(Adelina Patti,1843—1919)是为歌剧舞台而诞生的,也险些降生在舞台上。她母亲1843年首次出现分娩征兆时,正在马德里舞台上演唱《诺尔马》一剧。多年后,帕蒂向西班牙皇后这样描绘此事:“他们刚从剧院回到旅馆,她就向欣喜若狂的丈夫耳语道,‘我是一个母亲了,’这恰是几小时前母亲扮演的诺尔马向父王德鲁伊德作最后忏悔时所说的话。”帕蒂的父母都是歌剧演员,在歌剧界颇有声望。小帕蒂六岁时就能演唱各种歌剧曲调。她在音乐气氛中耳濡目染,能听到程度不一的艺术家们的练唱,音乐从她喉中涌出就象清水从源头潺潺流出一样自然。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但又是为了人类。人类需要歌唱,不能没有音乐。音乐能够补偿人类在其它方面失去的东西。”这就是卡拉扬关于音乐的名言。音乐对他来说是终生的爱好,并以此为业,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皇帝。赫伯特·冯·卡拉扬出身于原籍希腊马格杜尼亚的一个家庭。他的一位祖先名叫卡拉扬尼斯,也就是“黑色约翰”,迁居到德国的希姆尼兹。他得  相似文献   

18.
今年有不少可纪念的日子。而这些日子又都这样或那样地相互联系着,它们是“黄金世纪”音乐文化史上的重要标志。米·伊·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为沙皇献身》)成为俄国古典音乐的奠基石,并决定着俄国古典音乐进一步发展的道路。1986年12月,是该剧首次上演一百五十周年。因此,等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来到时,我希望能讲讲这部歌剧的创作史及其不平凡的命运。现在我只提醒一下,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俄国音乐中,几乎没有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不是以米哈伊尔·伊  相似文献   

19.
今天人们都称巴赫为“音乐之父”。贝多芬说:“巴赫不应该叫‘小河’(德语巴赫是小河的意思),应该叫大洋。”这话表达了他对巴赫的无比崇敬。人们都称颂巴赫是位非常谦虚而又对金钱淡薄的人;可实际上他又是位固执己见的人,因此经常与人发生口角,一不如意就要调换工作。巴赫并非所谓圣人,而是一位有人情味的普通人。他从不做那种哗众取宠的事,一生没有写过一部歌剧,也没有写过一支爱情歌曲。他在世时,莱比锡的一家报纸组织的评选最佳音乐家的投票中,特勒曼居第一位,亨德尔居第二位,而巴赫却居第七位,充分说明了他的为人。  相似文献   

20.
格林卡的音乐对一般音乐爱好者来说,也许听得不太多,音乐会上也很少演出他的作品,但谁也不会否认,他的音乐创作无论对俄罗斯民族乐派,还是对柴可夫斯基,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尽管1804年他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从小生活优裕,幼年时代在他父亲的庄园里度过,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