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西哥人夏伯阳来中国好几年了。夏伯阳是我的学生,跟我学汉语。他说,“夏伯阳”这个名字是他的同事取的,因为和他的姓Chabolla发音相近。我告诉他,“夏伯阳”是一本俄国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他吃惊地连连“NO”,然后郑重其事地说:“我不是俄国人,我是墨西哥人。”  相似文献   

2.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俄国民族音乐“五人团”(又称“强力集团”)的成员之一,他对推动俄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1844年3月18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出生在俄国诺夫哥罗德的一个小镇,即现今列宁格勒东南180公里处。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的政府官员,应父亲的要求,1865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进了圣彼得堡海军专科学校,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学习音乐。起初他随乌科希学习钢琴,1859年又随卡米尔学习作曲。经卡米尔介绍,1861年6月8日他认识了“五人团”的首领巴拉基列夫,这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一生的转折点,从那时起,他开始了作曲生涯,并在创…  相似文献   

3.
左贞观是著名的俄罗斯籍华裔作曲家,也是第一位荣获“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的华裔艺术家。“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16岁到俄国定居。我接受的是中俄两个国家的文化和教育,这使我的生活很有意思。我的根在中国。”这便是左贞观在接受我采访的开场白。左贞观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系中俄混血血统。其父母均曾在复旦大学教书。适值1958年反右时期,其父遭遇不公正待遇。1961年,母亲将其4个孩子统统带往前苏联学习生活。左贞观曾求学于新西伯利亚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和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系。大学毕业后,作为职业作曲家,他在前苏联对华广播的…  相似文献   

4.
1962年托尔斯泰的遗嘱原本终于发现了,它们在莫斯科市音乐学院的已故教授哥尔顿维塞手中珍藏了五十多年。在遗嘱里,扎尔斯泰把他的全部文学成就毫无保留地赠给了俄国人民,那就是托尔斯泰的一切著作在全俄国范围内,任何人都可以印行,以广流传。尽管他的这一意愿遭到托尔斯泰夫人的反对,但他还是坚决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5.
正1930年,侯外庐结束了三年的旅法求学生涯回国,第一份职业便是在哈尔滨法政大学经济系任教,讲授经济思想史等课程。自1898年东清铁路开工以来,就有大批的俄国人移民到哈尔滨。至1920年,哈尔滨的俄侨人数已达13万以上,数量如此庞大的俄侨自然产生了迫切的教育需求。因此,在1920年3月1日,俄侨高校"哈尔滨高等经济法律专门学校"正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在他的短篇小说《鸭的喜剧》里记载了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在北京的一段生活。这位俄国盲诗人是怎样流浪到北京的?离开中国后又到哪里去了呢?  相似文献   

7.
俄国伟大诗人米哈依尔·莱蒙托夫,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走完了短短的26年。但他的生平和作品给学者和诗歌爱好者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的源泉。诗人许多永恒的秘密和他的人品引起了许多互相矛盾的解释。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一部有关莱蒙托夫的电影正由尼古拉·巴列耶夫执导并由他领衔主演。对这位导演来说,这是他首次独立拍片。他选拍关于莱蒙托夫这个主题的影片,并非偶然。有一次,人们问他,诗人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回答说:“诗人就是我的命运。”10年前他得到过一次扮演莱蒙托夫的机会,两年后他便利用现成的剧本,准备筹拍电影。于是实  相似文献   

8.
波兰的犹太少年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1859年12月15日生于俄国占领下波兰的一个小城市比亚梯斯多克。祖父和父亲都是波兰语教师。长期受环境的影响,柴门霍夫从小就对语言感兴趣,尤其喜欢俄语。他在学校里是用俄语上课的。通过俄语的学习,使他爱上了俄国文学,尤其爱读涅克拉索夫的诗歌,甚至梦想成为一名俄国诗人。据说他十岁那年便用俄语写了一个五幕悲剧。但是对俄国和俄语到底是爱还是恨呢?他后来对此逐渐有所理解:他知道了在这个国家里唯有俄语占主宰地位,只有讲俄语的人才算是人,其他人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的版图犹如振翅北飞的天鹅,省会哈尔滨则是天鹅项下的一颗明珠。这座中国北疆开放带上的大城市,地处当今世界最富潜力的东北亚经济区的腹地,是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在向东北亚重要国际经贸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这颗明珠日益推殡,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独特的冰雪艺术、民族文化、中西合壁的城市建筑,显现出哈尔滨深厚的文化意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曾是古代北方民族主要活动地区。哈尔滨是金代上京的京银地区二1897年,沙俄政府以哈尔滨为中心修筑了中东铁路。1946年,哈尔滨解放,成为第一个回到人民怀抱…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波兰钢琴家帕岱莱夫斯基赴俄旅行,在克里姆林宫演奏。清新、悠扬的琴声在大厅里回旋,沙皇和他的大臣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美妙的音乐,不禁陶醉了。演奏结束后,沙皇对年轻的钢琴家说;“俄国产生了这样的天才,实在是值得向全世界夸耀。”只见年轻的钢琴家站起来,扬起眉毛大声纠正说:“陛下,我不是俄国人,我是波兰人!”当时,波兰已被俄国征服,沙皇没料到一个“亡国奴”,竟然敢于当众顶撞他,顿时恼羞成怒,呼道:“放肆!”年轻的音乐家毫不屈服,仍然大  相似文献   

11.
芭蕾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对中国人的最初影响可以追溯到对世纪初。据舞蹈史家考证,最早接触芭蕾和西方舞蹈的中国人要数清政府驻法国公使裕庚的女儿裕容龄。1901年裕容龄曾入巴黎音乐舞蹈学院学习芭蕾,后来回国做了慈掉太后的御前女官,并为太后和光绪皇帝表演过各种中、外舞蹈。但裕氏的舞蹈活动基本限于皇宫内,对外几乎没什么影响。大约20年代初期,随着苏俄内战的爆发,陆续有俄国人涌来中国,芭蕾也随之传入。上海、哈尔滨等俄国侨民聚集的城市,开始出现零星的芭蕾表演和私人芭蕾舞班。1934年在上海,一个叫胡蓉蓉的5岁女孩,在索…  相似文献   

12.
曾有一个学中文的俄罗斯朋友对我说,中国人太喜欢“吃”了:商人谈判要在饭桌旁,朋友聚会要一起吃饭,就连恋人见面也免不了这道“重要程序”。吃饭,好像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的确,大多数俄罗斯人很不习惯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吃”上,他们经常简简单单地用面包、香肠和沙拉来打发一顿,节省很多时间。不过,正宗的俄式大餐同样有其精妙之处,让人过后难忘。氛围重于口味俄餐起源于法国。1717年,出访法国的彼得大帝初尝法国大菜,立刻钟情于这一美味。为了不出国门就能吃上地道的法国菜,他选一名法国厨师带回俄国。一时…  相似文献   

13.
1985年1月29日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诞生一百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众所周知,契诃夫188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随后便当上了私人开业的医生。他认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治病救人。他在一封信中,表面上是开玩笑,而实际上却是十分严肃地写道:“医学是我的发妻,而文学则是我的情妇。”契诃夫的医学活动是在莫斯科附近的奇金和兹维尼戈罗德开始的。他在莫斯科也开过业。在他租来的住房门上挂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安·帕·契诃夫医生”。在他的办公桌上,墨水瓶和钢笔旁边总放着听诊器和医生叩诊用的小槌子。  相似文献   

14.
曾思艺 《世界文化》2009,(11):13-15
普希金(1799~1837)的一位女友曾这样评价他:“在他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是他最喜欢的:诗与满足自己的强烈的爱欹。在这两方面,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对普希金的最中肯评价。在诗歌方面,普希金创作了八百多首抒情诗、数十首叙事诗,还有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诗歌乃至民族文学的基础,成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相似文献   

15.
正一我相信缘分。我与台湾著名学者金荣华先生,中间隔着浅浅的海峡。他在那头,我在这头。上帝安排我们成了同道。论年岁,我徒长他三岁,自然是兄长;论学问,他比我优秀得多,不能相提并论,故我一直称他为先生。我与金先生,是名副其实的亦师亦友。人的一生中,有些记忆是无法磨灭的。我与金先生初次见面的情景,时隔30年,至今还清晰地铭记在心。那是1986年夏,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应中  相似文献   

16.
送行     
这里选译的两篇散文,第一篇《灯光》的作者弗·加·柯罗连科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脍炙人口。他的长篇回忆录《我的一个同时代人的故事》是一部很有文献价值的文学巨著。柯罗连科批判黑暗的现实,同情劳动人民,憧憬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是他不同于一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灯光》是很有代表性的。黑暗如磐,光明在前,这就是柯罗连科的世界观及其全部作品的基调。列宁在一九○七年曾说:"柯罗连科是进步作家。"第二篇《送行》的作者马克斯·比尔博姆为英国文艺评论家,讽刺作家,生于一八七二年,卒于一九五六年。从《送行》一文中,可以看出他的笔调既幽默,又富于机智;通过这篇短文,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作了极其辛辣的讽刺。 --编者  相似文献   

17.
灯光     
这里选译的两篇散文,第一篇《灯光》的作者弗·加·柯罗连科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脍炙人口。他的长篇回忆录《我的一个同时代人的故事》是一部很有文献价值的文学巨著。柯罗连科批判黑暗的现实,同情劳动人民,憧憬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是他不同于一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灯光》是很有代表性的。黑暗如磐,光明在前,这就是柯罗连科的世界观及其全部作品的基调。列宁在一九○七年曾说:“柯罗连科是进步作家。”第二篇《送行》的作者马克斯·比尔博姆为英国文艺评论家,讽刺作家,生于一八七二年,卒于一九五六年。从《送行》一文中,可以看出他的笔调既幽默,又富于机智;通过这篇短文,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作了极其辛辣的讽刺。——编者  相似文献   

18.
大文豪客死他乡有机会到了俄罗斯,莫斯科国家文化联合组织的官员金基斯给我讲到大文豪托尔斯泰临终的一段史实。由于和妻子索尼亚的不和,世界著名的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终于忍受不了内心的矛盾,于俄历1910年10月2日,在他82岁高龄的时候离开了家。...  相似文献   

19.
陈方正 《中国文化》2010,(2):226-226
<正>刘殿爵教授过去了,大家要我说几句话,我觉得十分惶恐。因为无论从辈份、学问、与刘教授的亲近,抑或对他的瞭解而言,我都是不够资格的。当然,在过去二十五年间,我有幸和刘教授在中国文化研究所同事,得到他的指点和帮助,和他一起创办了《中国语文通讯》双月刊,更蒙他邀请我参加建立先秦两汉典籍计算机数据库,和编辑相关逐字索引,这都是缘分,也是我的幸运。不过,说来惭愧,由  相似文献   

20.
古镇州城     
张旗 《大理文化》2014,(10):72-75
钟鼓楼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州城的标志性建筑。 在宾川县文管所所长张明先生的摄影作品中,我一眼就认出了它。张所长告诉我。这帧照片是他站在州城南门街临街一民宅的屋顶上拍摄的。我在照片上辨认出它的方位,这让我激动不已。钟鼓楼(原名宾兴楼)建成二十年后,我就是出生在照片左下角这间屋子后面一老屋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