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常以物自喻表明心志。从这些自喻中,我们可以受到启迪。 曹操——马。曹操以老马自比,表达自己晚年的雄心壮志。他在《龟虽寿》涛中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常以物自喻表明心志。从这些自喻中,我们可以受到启迪。曹操——马。曹操以老马自比,表达自己晚年的雄心壮志。他在《龟虽寿》诗中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纲——牛。南宋抗金名将李纲,在被罢去宰相一职后写了一首《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  相似文献   

3.
名人自喻     
曹操自喻为“老马”。他的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关汉卿自喻为“铜豌豆”。他如是说:“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自喻“磨刀石。”他这样说:“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么。”恩格斯自喻为“山泉”。他如此说:“一股汹涌的泉流,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枯树在它面前轰然倒下。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开一条大道。我也将和这股山泉一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居里夫人自喻为“蚕”。她说:“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  相似文献   

4.
曹操观马     
这日曹操闲来无事 ,想起那些伴随自己征战多年的马儿 ,便到马厩去看马。只见马厩中马匹成群 ,即使老马也气势不弱。曹操心中得意 ,不禁抚须诵道 :“老骥伏马历 ,志在千里……”还没念完 ,忽见一匹马瘦骨嶙峋 ,目无精光 ,与别的马大是不同 ,不禁奇道 :“你跑得快吗 ?”“回丞相 ,我跑得不快。”马儿答。“如果行军迷路 ,你能识别归途吗 ?”“不能。我一无所长。”“那你怎么能到这儿来 ?这里的马都是为大军征战沙场用的呀。”“我是凭三个后门 ,四道关系得进此处的。”曹操摇摇头 ,笑了笑 ,继续看马。忽见一马身体肥胖 ,四蹄看似无力 ,便又问…  相似文献   

5.
方寸之地     
1.徐庶是三国时刘备的军师。他多谋善断,料事如神,深得刘备的信赖。 2.—次,徐庶识破“八门金锁阵”,打败曹操手下大将曹仁。曹操说:“刘备必有能人为他策划!” 3.曹操打听到刘备的军师是徐庶,便想把他骗到自己身边来。他们摹仿徐庶母亲的笔迹写信给他。 4.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扣押,挥泪告别刘备。他说:“现在失去母亲,我方寸已乱,没法再帮助您。恳请与您告别!”  相似文献   

6.
将时间、地点、行军速度三因素相结合,可解“赤壁战役主战场在何处”之千古谜团。认定“曹操从江陵出发”,无助于“蒲圻赤壁说”。建安十三年十月初一,曹操第一次从江陵出发——冬十月“曹操以舟师伐孙权”。即使曹操这一次行军路线直接走长江,途中经过了“蒲圻赤壁”,“火烧赤壁”也与蒲圻无关——因为“火烧赤壁”发生在十二月底。十二月初一,曹操第二次从江陵出发——“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曾军没有必要经过“蒲圻赤壁”,那样会导致曹军在千里江河上“瞎晃悠”。总之。“火烧赤壁”与蒲圻无关。曹操“遣张合肥”是解开谜团的关键。《吴主传》“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忘将骑赴合肥”有误。《武帝纪》“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忘救合肥。”是正确记戢。建安十三年有闰十二月,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老马》是诗人臧克家的代表作之一。这首短小凝练的咏物诗,自问世以来,被不少论者当作写农民的诗章。有的说:“这里歌咏的是老马轭下的生活,却象征地概括了多少年来农民背上的苦难重荷”;有的认为“这匹忍辱负重低头拉车的老马,象征着在阶级重压下的中国苦难农民”“用马头的一俯一仰,既概括了某种类型的农民的特征,又能鲜明地表现一种人生观。”然而作者在谈到这首诗时,却一再表白  相似文献   

8.
世人常夸老黄牛精神 ,却未曾有人赞赏老马精神。我觉得这实在是不太公正的。老黄牛精神 ,固然值得称道 ,然而 ,老马精神 ,尤其应该大力提倡。值此新世纪第一个马年奔腾乾坤之际 ,我要为老马歌颂 ,大赞老马精神。一赞老马负重不怕苦精神。马牛同是食草动物 ,吞下的是杂草 ,付出的是苦力。生活上可谓“低标准” ,工作上却是“高负荷”。尤其是马 ,它的负荷量比牛的负荷量大得多 ,付出了更大的苦力。再说 ,老牛拖破车慢步挨 ,老马负重载快步奔。更何况老马高负荷 ,长途跋涉 ,马不停蹄 ,日行百里千里 ,故有“千里马”之称和“路遥知马力”之说。…  相似文献   

9.
曹操的《薤露》、《蒿里》两篇乐府诗,后人目为“汉末实录”。因此理解这两首诗尤应评参史实。近日重读《蒿里行》,觉得诸家注本在解释首四句时,咸以“义士”指袁绍、袁术等,以为前四句都是对绍、术等人而言,这种说法似乎与史实不谐,失了作者本意。愚以为首四句乃曹操自明本志之言,“义士”实是曹操自指。始陈鄙见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静娟 《四川教育》2004,(12):28-29
创造性阅读———让生命充满智慧【案例描述】《赤壁之战》:“给曹操的一封信”思考、理解“火攻”第一步———“写信假降”这一节时,先让学生自读,然后让学生说说黄盖在这封信中写了哪些内容。学生认真地读了文中的三句话:一是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二是说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三是说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之后我问:“曹操接到黄盖的信后表现怎样?”“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仅仅三句话就使统率八十万大军的曹操信以为真,曹操也未免太浅薄了吧。”“黄盖的信中还写了其它…  相似文献   

11.
记忆清洗剂     
周锐 《小火炬》2010,(6):8-10
曹操常常会丢三落四.要靠蒋千提醒。早上蒋干会捂着鼻子对曹操说:“丞相,您今天忘记漱口了,您可是有口臭的!”  相似文献   

12.
曹操“:那位将军是谁?”赵云“:我是Cloud赵!”曹操“:Cloud就是云,所以Cloud赵就是赵云!”曹操“:那位将军是谁?”张飞“:我是Fly张!”曹操“:Fly就是苍蝇,所以Fly张就是张苍蝇!”张飞“:……”马超“:穿红袍的人是曹操!”曹操“:糟了!”(当场扯下红袍)马超“:胡子长的人是曹操!”2.谁是曹操曹操“:糟了!”(当场剪下胡子)马超“:胡子短的人是曹操!”曹操“:糟了!”(当场贴上胡子)马超“:有头的人是曹操!”曹操:……(“耍我呀?”)3.在麦城吕蒙“:关羽军断粮20天了吧?”陆逊“:是的!想必他们都饿到无法出战了。”吕蒙“:好!出击打垮关羽!…  相似文献   

13.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家庭.长子。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时有位名土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相似文献   

14.
赤壁之战     
话说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领号称80万的大军杀至赤壁,与孙权隔江对峙。“各位将士!”孙权在大营中对将士演讲,“你们可知……谁有打火机,我先来支烟。”全场倒。“呼(吐了口烟)……其实,曹品自北方……”“是曹操!”周瑜纠正孙权。“噢!曹操自北方来,将士们多水土不服,定有30%已生病……”某将:“应该约分!”“噢!定有十分之三已生病,所以只有……80乘以十分之七得……560000万人可以……不对,只有56万人可以打仗。”孙权定了定神,“下面请周瑜同志发言。”周瑜缓缓走上主席台。他打开小盒子,取出眼镜戴上:“我令黄盖为本部先锋,吾为主将。”…  相似文献   

15.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简称《本志今》)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这段话表明了他确确实实“尊汉”“拥汉”、是东汉朝廷的“忠臣义士”。藉以排除人们对他的猜疑。实事果真如此吗?令不妨从东汉时期的政治社会历史进行一番回顾,并结合曹操的《本志令》进行探讨,就可证明曹操所说的上面那段话,不但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而且是“欲盖弥彰”,完全是欺人之言了。考察曹操有无“不逊之志”,应根据曹操本身实力的发展,并不取决于曹操的本志初衷。考察曹操能否代汉称帝,又须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来自朝廷内外的阻力。今可就此二者,试作剖析于后。  相似文献   

16.
在《三国演义》里,荆州刘表死后.次子刘琮刚继位.曹操率大军直逼襄阳而来,“荆襄之民.闻曹兵至。未战而胆先寒”,刘琮和属下几经商议.派人献上降书,曹操大喜,兵不血刃.就将荆州纳入势力范围。然后.他将矛头对准东吴,发檄文给孙权说:“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幸勿观望。速赐回音。”意思是要孙权也赶快弃甲投降。  相似文献   

17.
试析曹操不敢代汉称帝之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简称《本志令》)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这段话表明了他确确实实“尊汉”“拥汉”、是东汉朝廷的“忠臣义士”。藉以排除人们对他的猜疑。实事果真如此吗?今不妨从东汉时期的政治社会历史进行一番回顾,并结合曹操的《本志令》进行探讨,就可证明曹操所说的上面那段话,不但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而且是“欲盖弥彰”,完全是欺人之言了。考察曹操有无“不逊之志”,应根据曹操本身实力的发展,并不取决于曹操的本志初衷。考察曹操能否代汉称帝,又须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来自朝廷内外的阻力。今可就此二者,试作剖析于后。  相似文献   

18.
老马其人     
老马名日:马天添,乃我“四人搞笑组”之一员猛将,其人和蔼可亲,让我想起卖肉串的老奶奶。又因时常见其“玉米大牙”,故叫他:“马玉米”。但是,此词只在“特别时期”才用,所以,平时还是叫“老马”安全。  相似文献   

19.
汪渊 《中学生电脑》2009,(10):16-16
上午给老马去电话.得知他将去初一当年级组组长。我一时不知所措.老马不能教我至毕业.实在令我心酸。老马却给我一个谦虚的回答:哎呀,我的水平不行啊。  相似文献   

20.
寓言三则     
老马和壮马马厩里有两匹马 :一匹是老马 ,另一匹是壮马。有一天 ,主人要驾车送货进城 ,问两匹马谁去。壮马说 :“老马经验丰富 ,当然该他去。”老马默不做声地驾车上了路。又有一天 ,主人要进城拜访朋友 ,壮马迫不及待地说 :“我年轻 ,我去。”他驮着主人上路 ,撒开四蹄飞奔 ,那矫健的身躯、追风逐电般的速度赢得了路人的不住赞扬。壮马出尽了风头 ,非常得意和自豪。壮马看不起老马 ,认为他只配出苦力。就这样 ,主人每次出门赴宴或探亲访友 ,总爱骑着壮马。随着岁月的流逝 ,终于有一天 ,老马死了 ,壮马也成了老马。主人于是让他担起驾辕拉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