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策解读类报纸的版面设计因其特殊的角色.与肩负的职能,常常难有突破,但是《黑龙江日报》从2006年12月4日起推出大型系列专题报道《贯彻全会精神、建设和谐龙江》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组报道被认为是“在版面安排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有声势、有效果”,“充分显示了省委机关报在宣传报道省委重大决定、重大决策方面所具有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是一次较成功的大型专题报道”(2006年12月20日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本文就以《黑龙江日报》的这组大型系列专题报道为例,谈谈报纸政策解读类版面设计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2.
“中奖了,有钱了,你会不会跟老婆离婚?”这是5月20日,成都市一家报纸在报道一位打工青年中了500万巨奖的消息中,记者对中奖者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得令人颇为费解,难道中奖与“休妻”有什么必然联系吗?记者提这个问题的动机又是什么?买的彩票中了大奖,对谁都是一件开心的事。  相似文献   

3.
2001年7月13日晚,在北京申奥成功的历史性时刻,许多新闻媒体作出了最快速的反应,在第一时间向读者报道这惊人喜讯,不约而同发出了“号外”。一时间,在沸腾的人群中千万双手在争抢,汇成了激情时刻的一景。 “报纸在固定出版期编号发行以外,临时出版的单张”谓之“号外”,通常用于急需报道的特别重大的最新消息。据记载,我国报纸最先发行“号外”的是上海出版的《字林西报》和《晋源报》,时间为1883年。1884年8月6日晚7时,《申报》也出版了它的第一份“号外”。这些号外的内容均为战事消息。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事业大发展,一些重大历史性事件发生之时,都有新闻媒体抢发“号外”,而这次的申奥成功,更是引发了“号外”发行又一“之最”。 下面是我们搜集到的报道申奥成功的一些“号外”及相关的策划、编辑故事。 让我们一道来为新闻史加页!  相似文献   

4.
陈雪 《新闻前哨》2007,(12):70-71
2007年3月29日至5月15日,《三峡日报》推出“宜昌80位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的专题报道,这是该报继2005年推出《农民进城打工服务线路图》后,再次关注农民工群体的一次新闻策划,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报道先后被全国10余省市40多家报纸和网站进行了转载和推介。与以往的策划报道不同,此次新闻策划由《三峡日报》和三峡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首次共同实施,是媒体与高校“学”、“术”互动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激 情的6月 ,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成为全球焦点 ,媒体也为此展开新闻“大战” ,演绎了一场“媒体世界杯”大赛。重拳对于这场世纪盛会 ,各家媒体都全力出击。从中央大报到地市县报 ,从综合性媒体到专业报刊 ,都以大量版面、长时间、重点版位、黄金时间段充分报道。许多人说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 ,铺天盖地 ,都是世界杯报道。《南方体育》在4月5日就推出了大概是国内最早一份世界杯特刊 ,4月28日该报又打出“痛打48版”的广告 ,率先扩版。《足球》、《体坛周报》、《21世纪体育》等专业报不甘人后 ,迅速推出自己的世界杯特刊 ,并在世…  相似文献   

6.
晓唐  楚楚 《新闻天地》2005,(12):22-24
2005年11月5日下午,在长沙市芙蓉路的一家快餐店里,三个年轻女子相拥而泣:经过勇敢地抗争.她们终于替自己、替所有受辱的打工姐妹们讨回了公道。那个衣冠楚楚、以玩弄打工女性为乐事的“校园诗人”亦然刚刚被其所在学校勒令退学!虽然校方尽量保持低调,并且对外界完全封锁消息,但这条不胫而走的新闻仍然令岳麓山下、湘江河畔的某高校师生大吃一惊:才名远播且温文儒雅、学业出众,深受师生好评的“校园诗人”亦然,竟然是以玩弄女性为乐事的“校园色狼”!  相似文献   

7.
4月20日,我省一些媒体对4月18日杭州余杭区妇幼保健院首例三胞胎试管婴儿的出生,作了“高调”报道,有的还刊登大幅照片。据报道,孩子的父母是重庆来浙江打工的,婚后不育,盼孩子盼了10年,一朝得三子,喜出望外。夫妇俩去年8月在上海施行了试管婴儿术。盼孩子盼了10年,一下子生了3个,对孩子父母来说,确实值得高兴。但是,作为媒体,在报道时,实在不应该如此渲染,更  相似文献   

8.
“报道”不就是发表一篇消息或通讯稿吗?不少企业报、工人报的同仁都是这么认为的。比如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山西工人报》曾刊登一篇写得很生动的报道《刘俊欲轻生铁警热心助》,讲了轻生少年受到铁警救助,被救后安全回家的过程。彷佛是“完事大吉皆大欢喜”了。但读者发现文中有这样的话:他(少年刘俊)前段时间在石家庄打工,五个月未领到工资,便偷偷扒货车回家。在闻喜火车站下车后,他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广州5月5日一则电讯稿称 :“以往 ,节假日外出旅游似乎是广东本地人的专利 ,但今年‘五一’期间 ,越来越多的广东外来打工仔、打工妹也背起行囊纷纷外出游玩……”笔者觉得文中的“打工仔”一词不妥。“打工仔”一词 ,不知始于何时 ,笔者未作考证 ,但这是外来打工人员的别称 ,又是带有歧视性称呼则是明白无疑的。考查“仔”词系多义词 ,亦作崽 ,系粤方言 ,儿子 ,幼小的动物 ,后引伸为骂人的口头语 ,如烂仔等。这种歧视性用语屡见报端 ,则太不应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 ,不少农民兄弟离开赖以为生的“黄土地”、“黑土地” ,涌入城市“…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30日,北京某报一版刊发了“五一”长假期间北京天气情况的报道。该报道的标题是“京城五一沙尘‘休假’”,其中“沙尘‘休假’”这一说法不妥当。  相似文献   

11.
自5月中旬以来,我国大面积遭受台风引起的自然灾害,先是“珍珠”、“碧利斯”,后有“桑美”,使得抗灾成为许多地区一度时期的首要任务。在这种灾难性事件中,对于媒体而言,抗灾报道就是新闻大考,就是新闻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报道中,我们的地市报工作者正如湖南郴州日报社的一位记者写下的:“灾害突如其来,我们的镜头和笔触严阵以待;洪灾磨练着我们,也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在此,本刊特向战斗在抗灾报道中的同仁们表示诚挚的问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是具有特殊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也是中央电视台今年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报道任务之一。从10月12日飞船发射到lO月17日飞船返回,6天时间里,CCTV—1和CCTV—新闻并机直播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遨游环宇的全过程,第一时间向观众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突破;CCTV—4、CCTV—9也对“神六”飞天作了全方位的直播。 “神舟六号”直播期间,这4个频道的总体收视份额达16.11%,比上一周提高了5个百分点,较“神州五号”直播期间的收视份额(14.02%)提高2.09个百分点。而在10月12日发射当天,中央电视台十五个频道的总体收视份额达到43.31%,仅次于今年2月8日除夕的收视份额(44.31%)。 直播:开创多个历史新纪录  相似文献   

13.
3月1日.晨报A2版关于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的新闻报道在市属报纸中独具特色。一是有自己记者撰写的自采报道:二是以“关键词”突出温总理在线谈话的要点.如“在线交流,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有信心”“反腐败.正积极准备官员财产收入公开工作”等.既令人一目了然,又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在“访谈花絮”中.以记者采写的“网民留言请总理喝水”和“追访主持人的感受”等细节报道,为主报道锦上添花,增强了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0月15日到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返回.成了全国人民的盛大节日。围绕这次举世瞩目,举国欢腾的科技喜讯,各大媒体争先恐后.竞相派出得力骨干.采取各自独特方式.展开了新闻报道的战役。这次集中报道,与以往传统的科技新闻报道不同的是.媒体出现了“人文”视角的明显转变.这种“人文关怀”的倾向.既受到了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又为科技新闻报道的创新开拓了一条可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1月15日傍晚.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报道:“安徽蒙城县马店村今年大白菜丰收.但由于出口受影响.大白菜的售价下降了两倍多.一公斤才卖两角钱。”“售价下降了两倍多”。菜农还能得到钱吗?  相似文献   

16.
观察新闻媒体的“奥运大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睿 《传媒观察》2004,(10):19-21
8月14日凌晨,奥运圣火在雅典点燃。与此同时,一场新闻大战亦构成另一个惊心动魄的“战场”。据报道,本届奥运会共有来自202个成员组织的代表团共16000名运动员,是参赛运动员最多的一届奥运会,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参加奥运会的记者人数竟然超过运动员人数,多达2万多名。媒体竞争,开辟了男一“奥运战场”。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竞争H趋激烈的今天.为及时获得更多、更新的新闻信息.不少媒体采用了“新闻报料”形式.甚至花重金征集新闻线索.广泛地吸引和接受市民和读者的“新闻报料”。这本是一种广辟新闻源.强化竞争手段的好形式.但同时带来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的问题。因为“新闻报料人”的素质各异.目的不同。报料因为是有赏的.一些人受功利驱使.为增加“报料收入”.见风即是雨.或添油加醋.或捕风捉影.或夸大其词:还有极少数人不怀好意.虚拟、编造“新闻”.报复他人,  相似文献   

18.
“策划”,这一原本在广告业广泛使用的专业词汇.被引入新闻传播业后,便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广泛应用着。以广州电台、广州电视台为例.建台以来两台先后策划了一系列大型新闻传播活动。如“世界各地喜迎新千年”的报道:“全球华人喜庆香港回归祖国”的报道;“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连续报道;“广州申办亚运会”的系列报道。等等。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今天.传统传媒竞争激烈.新兴传媒方兴未艾。为了吸引更多受众。各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新闻是媒体的根本。面对同样一件新闻事实,谁的报道快,谁就抢到了先机;谁的报道“有血有肉”。谁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眼球”和“耳朵”。不难看出.时至今日,受众的鉴赏水平已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仅仅交待清楚新闻的来龙去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时下,经常从报刊上、广播里读到或听到一些有关领导干部拒“札”事迹的报道,有些写得比较实在.看后让人信服。但是有些报道,功辄“某某某在多长时间内,拒礼多少多少次”,好像有秘书专门上门为其统计拒“礼”次数似的。以我之见,对于上述那种所谓的拒“礼”干部.非但不应在报上张扬(不能搞那种“谁家打死的苍蝇多.谁家就卫生”的愚蠢宣传!)而且本人应该从“上门送礼者多”这一现象中引起反省.查查原因,想想办法.议议方略,加以治理.才是上策。笔者手头有几篇拒“礼”报道,写得比较成功。一篇是《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