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消费者中的大规模普及,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同样,数字技术对于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作为出版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发展。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历年发布的《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2006年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为213亿元,2007为年362.42亿元,2008年为530.64亿元,而到了2009年年底,数字出版产业的总产值达到799.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了50.6%,首次超过传统图书出版的生产总值。数字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27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我国首个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首次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进行了全方位梳理与总结。内容涵盖了互联网出版、电子图书、游戏出版、手机出版、数码印刷、数字版权保护等诸多方面,范围包括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在3月27日于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推出了由书籍出版社出版的《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该报告是我国第一本关于数字出版产业的年度报告,它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入手,对互联网、电子图书、网络游戏、手机出版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梳理,范围包括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发布的《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称,2005—2006年度中国的数字产业飞速发展并出现重大转折,数字出版产业链和规模正在形成。①从字面上看,数字出版(digitalpublishing)指运用数字技术的出版活动。目前无论是从政策环境上看,还是从技术支持上看,中国的数字出版似乎都显露出灿烂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一系列有关数字出版的数据令人振奋:200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超过360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70.15%.据预测,到2008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规模将会达到530亿元,比2006年增长149.13%,比2007年增长46.42%.与传统出版产业增速缓慢的现状相比,数字出版产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正如新闻出版总署孙寿山副署长在本次数字出版年会主旨报告中所指出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属性的本源出发,提出数字出版的特性理论与特征理论,分析由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产业属性和数字技术属性所构成的中国特色数字出版的基本属性体系,并进一步论述意识形态属性是我国数字出版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数字出版的根本属性,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是其固有属性,数字技术属性是其特有属性,为构建中国特色数字出版基础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记者韩阳)我国第一本关于数字出版产业的年度报告--《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3月27日发布.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出版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出版业运用高新技术进程,带动数字出版、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读器、网络数据库、无线阅读等新兴科技出版媒体的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现代化水平,新闻出版总署决定于2006年10月13日~15日在北京举行“200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承办单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题: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合作发展专题发布: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调查报告(一)主论坛主题1: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政策和发展前景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与趋势数字革命/传统出版业面临的…  相似文献   

9.
数字出版面临的问题与新的数字出版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挑战.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6年最新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国民传统介质阅读率持续六年下滑,而网络阅读率六年来增加了6.5倍.(数据来源:200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民众对于纸介质图书的阅读率下降,导致全国图书销售总册数停滞不前,单品种图书的销量下滑,利润下降.  相似文献   

10.
《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新鲜出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讯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承担的《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已于近日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该《报告》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11.
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06-2016年,我国政府累计出台了160余项与数字出版产业相关的政策,结果是十年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年收入翻了近20倍.然而,我国正处在转型期,经济、政治、制度、社会、文化领域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无法判断政策会带来的吉登斯所说的“无意的后果”是什么.完整的政策过程除了制定和执行,还要对其绩效进行科学评价,这对决定政策去向、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都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梳理我国2006年以来的数字出版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国外产业政策绩效实践经验,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政策绩效评估现状.  相似文献   

12.
李禹 《中国传媒科技》2014,(6):88-88,92
关于互联网时代的数字传媒,近些年,从理论到实践都来势迅猛。短短几年,数字传媒业突飞猛进、势不可挡。仅以《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统计,2006-2009年,数字出版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已超过55%。  相似文献   

13.
一、认清形势,正确把握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 (一)数字出版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截止2006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约200亿元,其中,中国互联网期刊的收入达到5亿元;电子图书的收入达到1.5亿元;网络游戏收入达65.4亿元;网络广告收^达到49.8亿元;在线音乐的收入达1.2亿元手机出版(包括手机彩铃、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的收人达80亿元.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就提出了数字出版领域的四大工程,即数字复合出版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知识资源服务中心是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是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落地的重要抓手.从2006年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担了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两项重大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工作.2010年开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数字复合出版工程先后启动,研究院承担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的总体组牵头工作.现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已经竣工,进入了实施推广阶段.  相似文献   

15.
2010-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1.总体收入情况从2006年至今,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情况如下:2006年为213亿,2007年为362.42亿,2008为556.56亿,2009年为799.4亿,2010年为1051.79亿,2010年总收入约是2006年总收入的5倍,年增长速度为49.73%。  相似文献   

16.
侯亚婕 《青年记者》2017,(32):111-112
传统出版数字化改革以来,数字出版产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虽然整个行业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直至今日,数字出版应采用怎样的运营模式仍然是诸多专家学者所争论的话题.中国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是我国最大的数字出版平台之一,对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能起到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从中国知网的内容“产品化”的运营方式和发展能看出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内容“产品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2013年我国数字出版全年收入规模达2540.35亿元,比2012年增长31.25%,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增长比较平稳,从  相似文献   

18.
新技术带来产业变革,产业转型必须借助于技术.云技术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又一新的里程碑,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平台,可以构筑数字出版新的商业模式. 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没有建立起有效可行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本文以云技术为背景,探讨了中小出版社整合关键资源的能力、定位以及赢利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杨旦修  王雨诗 《中国编辑》2023,(5):34-39+46
在数字技术与出版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数字出版产业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数据挖掘与算法应用对数字出版产业的增值产生重要影响。数据挖掘技术是数字经济时代发掘数据价值、完成知识发现的关键手段与核心技术,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算法技术逐渐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运行法则与底层逻辑。数据挖掘与算法技术深度契合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需求,二者双轮驱动实现数字出版产业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20.
变革之时:中国原创动漫的新媒体出版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蓉 《出版广角》2012,(6):38-39
新兴数字媒体环境带给动漫出版行业的冲击,从根本上讲是来自媒体发展所伴生的媒体表现形式的更迭.媒体技术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读者阅读媒介与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变革,数字媒体之于传统动漫出版,好比在作者、出版方、读者的链条中加入一层全新的媒体(如网络),当这条重新构建的动漫出版链在中国方兴未艾之时,在美国、日本等动漫出版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以网络为载体的动漫出版早已相当成熟,故我们不妨先着眼于数字媒体带给动漫出版的那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