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一)歌曲小学音乐第六册(湖北省试用教材)《鹰》是日本的一首家喻户晓,流传甚广的儿童歌曲。通过对雄鹰的讴歌,抒发了少年儿童的美好理想和豪迈志向。歌曲是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前后乐段各包含两个四小节的乐句,结构十分方整。第一乐段是歌曲的核心,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雄鹰翱翔,上下盘旋的形象;第二乐段为二声部合唱,节奏及音调均脱胎于核心音调,与第一乐段保持内在联系,表现了雄鹰的比翼齐飞,互相呼应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摘草莓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摘草莓》是一首活泼抒情的儿童歌曲 ,它以流畅跳荡的旋律 ,轻盈灵活的节奏和生动细腻的歌词 ,刻画了小姑娘的可爱形象和关心老人、尊敬军属的美好的心灵。歌曲为羽调式 ,采用五句式的乐段结构。第一、二个乐句是平行乐句 ,句首都作五度上行大跳接一个八分休止符 ,造成切分节奏效果 ,使音乐显得富有生气 ,充满活力。第一乐句的旋律比较平稳 ,是对景物和心理的刻画 ;第二乐句后半部分的音调跳跃跌宕 ,描绘了小姑娘活泼轻捷的身影 ;第三乐句由两个重复的、具有舞蹈节奏特点的旋律型构成 ,模仿了采摘草莓的灵巧动作 ;…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 《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历新年一一泼水节的歌曲。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家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娃娃们在节日里的喜悦心情。歌曲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的不同,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教学时应注意区分附点节奏,正确掌握歌曲中结束句“泼进心里开出幸福花”中带休止符的节奏。  相似文献   

4.
陈莺 《儿童音乐》2008,(11):64-66
一、教材分析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绿色畅想》中的一首歌曲。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通过重复轻快的节奏和大跳音程塑造了热情、灵巧、开朗的小主人公的形象。在句末辅以击掌或用打击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之友》2011,(5):I0002-I0003
《洪湖水,浪打浪》歌曲旋律明快绮丽、亲切动听,富有浓郁的襄河民歌色彩。全曲为三段式结构:前奏有双簧管和弦奏出。描绘洪湖秀丽的自然风光。第一段是“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的复乐段,结构严谨、婉转流畅。第二段是对比段,采用二重唱形式.全段为三乐句乐段构成:第一乐句节奏明快、曲调欢跃,第二句旋律舒展与第一段在音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6.
吴明霞 《云南教育》2002,(13):36-36
一、教材简析《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曲调改编的儿童歌曲,歌曲描绘了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狂欢歌舞的生活侧面,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曲调旋律欢快、跳跃。全曲可分四个乐句,其中一、二、四乐句节奏相同,音调稍作变化;全曲明快活泼,舞蹈性的节奏贯穿始终;“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教学难点: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能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调演唱这首歌。三、教学目标1.指导…  相似文献   

7.
1.分解课文内容。《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歌曲。歌曲采用了叙事性手法,记述了乌鸦反哺的感人故事。歌曲为单乐段四乐句,六声宫调式。旋律音符多采用同音进行和三度、四度跳跃音程,并呈逐句下行;句式节奏“(?)”由密到疏,呈等比例时值逐渐舒展而贯穿始终。三段歌词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教学重点是: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知道爱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是付出和奉献,教育学生懂得爱,学会爱。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乐段、乐句、和声功能、节奏音型及旋律起伏等方面进行曲式分析,并对歌曲与歌词巧妙结合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加以分析,重点剖析了歌曲与歌词的意境设置、歌词的表现手法及地方方言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9.
《烘湖水,浪打浪》歌曲旋律明快绮丽、亲切动听,富有浓郁的襄河民歌色彩。全曲为三段武结构:前奏有双簧管和弦奏出,描绘烘湖秀丽的自然风光。第一段是"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的复乐段,结构严谨、婉转流畅。第二段是对比段,采用二重唱形式,全段为三乐句乐段构成:第一乐句节奏明快、曲调欢跃,第二句旋律舒展与第一段在音调上形成鲜明对比,第三乐句同前段的落腔,形成二重唱"合尾"格式使前后两段取得统一。第三段是第一段再现,并有所扩展,最后再采用重唱"合尾"格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相似文献   

10.
正课型唱歌课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的回声》;学习力度记号:f、p教材分析:《友谊的回声》是一首充满童趣的的儿童歌曲。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为二四拍,二段体结构,A乐段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富有起伏感,仿佛是视线随着延绵起伏的群山而移动。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并  相似文献   

11.
王娟 《儿童音乐》2014,(6):80-81,79
教材分析:《夏》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希腊儿童歌曲,为2/4拍,C大调,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其中第一和第三乐句完全相同。歌曲节奏简单,旋律流畅,琅琅上口,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在海滩上奔跑游戏,在海里游泳玩耍的欢乐场景。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音乐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河淌水》借景抒情 ,表达思念情郎的美好情感。歌曲旋律是民族五声的羽调式 ,节奏自由舒缓 ,具有回环起伏的特点。自由延长音的灵活运用 ,丰富了歌曲的节奏变化。在旋律发展上 ,以一个基本音阶形成复乐段结构 ,刻画出非常鲜明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一、赏乐合唱歌曲《乡思》选自《嘉禾印象——朱彝尊鸳鸯湖棹歌曲谱集》的水乡美景系列。歌曲为4/4拍,五声调式,意境优美抒情,旋律跌宕起伏,醉人的歌声浓缩成一片思乡之情。歌曲收录了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的第24、27、90首古诗,三首诗咏古时春日嘉兴艳丽的风光。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段八个乐句,用嘉兴方言演唱,情绪优美、舒缓,多为弱起乐句,歌词描绘了情满春城,歌传万家的美好景象。第二乐段为四个乐句,旋律下行,二声部的加入后更能推进诗情的抒发,充实了思乡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大家来劳动》是一首描绘劳动生活的创作歌曲,4/4拍,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曲节奏齐整,旋律铿锵有力,采用重复手法模仿劳动号子的音调,生动地描绘了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努力劳动的情景。设计意图:体验活动把动作、舞蹈、语言和音乐三者密切结合,并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身心投入地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使学生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通过手势、体态律动、节奏名等,直觉、直观、  相似文献   

15.
年级:一年级课题:《春姑姑来到了》课时:一课时课型:以唱歌教学为主的综合课教材分析: 《春姑姑来到了》是一首抒情优美的三拍子歌曲,着重表现儿童对春姑姑的欢迎之情。歌曲为二段体,两个乐段均为方整性乐段和收拢性乐段,但在节奏上却有着明显的对比,第一段节奏舒展,第二段的节奏跳动感强,表现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相似文献   

16.
<正>第二节乐段乐段是儿童歌曲中具有独立表现意义的基本单位,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乐思,是完整曲式中最小的结构。乐段由若干乐节或乐句构成,有明确的终止。乐段既可在儿童歌曲中作为独立的曲式结构出现,也可作为较长音乐  相似文献   

17.
每月一歌介绍这首歌曲通过一个彝族少年,对白云和小河吹起心爱的巴乌,借以寄托对边防军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孩子决心保卫祖国的美好愿望。歌曲采用了我省红河地区典型的彝族音调及调式,在塑造儿童音乐形象上作了较大的创造。用“噜哩噜”的歌声模仿巴乌的音响,並以此作为歌名,生动别致而富有儿童情趣。歌曲为两段体(加尾声)结构,A段旋律跳跃、活泼,着力描写彝家少年吹奏巴乌时的愉快心情;B段则在音区、节奏上作了较大对比,突出边疆儿童的热情、奔放。这首歌的音乐语言简洁鲜明,整首歌只用了“5·7·123”五个音,但旋律却丰富多变,优美抒情。  相似文献   

18.
正年级:二年级课时;一课时课型:以编创为主的综合课教材内容:人音版《音乐》第三册第五课表演《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材分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蹈》是一首2\4拍、大调式、有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波兰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跳跃的节奏,生动的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的憨厚、可爱的神情。歌曲四个乐句运用了旋律重复变化的手法,歌曲结构方整,其中XX X节奏贯穿全曲。  相似文献   

19.
走绛州     
中外民歌精选歌曲采用五声徵调式和轻快的蚣拍。音域在十一度以内。由于衬词的大量加入,使歌曲扩大到六个乐句。前三句为一个单乐段,第二句是第一句的扩充。后三句又是前乐段的扩充,旋律压缩成两个短句和一个长句。歌曲展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精神风貌。走绛州  相似文献   

20.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绿色畅想》中的一首歌曲。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