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村夫情》是衡水作家李祝尧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作品中作家自觉坚持民间立场,用农民的立场和视角来写作,把农村写成真正的农村,农民塑造成真正的农民,用农民鲜活的语言为我们创造出一批活生生的农民形象。作家对民间立场的坚守使这些人物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对农村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萧红是鲁迅的学生,深得鲁迅的教诲,继承鲁迅的遗志,在批判国民性上独具特色,好说过:“现在或过去,作家的创作永远对着人类的愚昧!”,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实践的。这不仅表现在《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中,其实早在他俐《生死场》时也遵循这一原则,虽然人们把它看成是“抗战文学”的奠基作之一,但它的主体仍然是“对着人类的愚昧”,表现的是十年如一日的“生死场”。从《生死场》的人物,情节看,它与《呼兰河传》在反映封建制度统治下造成的农民的苦难与愚昧,在揭露,鞭鞑和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上是相当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小二黑结婚》问世为标志,中国文坛上又出现了一颗新星,这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农民作家”的赵树理。这位来自农民,始终不脱离农民,热爱并深刻了解农民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农村生活、农民问题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真实感人的农民形象,描绘了不同时期色彩丰富的农村生活画卷。他的作品流传广  相似文献   

4.
奠定赵树理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优秀短篇《小二黑结婚》,完成于这样的背景下:“新政权在太行已建立了四年,土改才开始了一年,当时农村有个几乎与土改同等重要的问题是反对封建思想,封建习惯,因为那时不但地主卫护封建,就是一般农民也如此。”(董均伦:《赵树理怎样的处理<小二黑结婚>的材料》)作家正是抓住这一问题,把它变成作品的主题,艺术地加以表现的。  相似文献   

5.
路遥是一位忠实的现实主义作家。在短暂的一生中,他用自己的匠心创作了许多百读不厌的作品,《人生》即为这些作品中的一朵奇葩。一、《人生》生活原型的艺术改造路遥不追求以“新”的刺激性为目的的创作作风,也不把过去的都看成是永远光辉的法宝,而是心平气和地在这种“夹缝”中追求自已的创作道路。他是一位农民的儿子,用他的话说,农村是基本熟悉的,城市正在努力熟悉着。最熟悉的却是农村和城市的“交叉”地带,特别熟悉身上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同时,他感受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之间相互交往日渐广泛,在各方…  相似文献   

6.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太曾经对人们所熟悉的一些老作家提出过这样的殷切的要求:“喂,你还能够对我说出些什么新鲜的东西来呢?你现在是从哪一方面向我阐明生活的呢?”读老作家茹志鹃的新作品《剪辑错了的故事》前,我们也这样提过问题,而茹志鹃同志确实没有使我们失望,它使我们得到了一种新的享受。《剪辑错了的故事》(以下简称《故事》)是一篇有新意的小说,就其整体来讲,乍一看,似乎不象是茹志鹃写的;再一看,确实还是她写的。一、二十年过去了,其间作家也和中国人民一样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时代给作家的创作打上了烙印,使作家的艺术风格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中篇近作《春之潮汐》(载《钟山》1984年第2期)的卷首,从维熙写下了这样一段。“偶想”:“……人们在春天的大街上,摩肩接踵地匆匆而行,不知他(她)们都在寻觅着什么?”是“偶想”吗?不,这不是心血来潮的随想,也不是绝无深意的浮想,而是作家对《春之潮汐》思想题旨的形象表述,对美的追求的严肃思考。它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人们在寻觅着美,作品中的人物在寻觅着美,作家自己也在寻觅着美,就象春之潮汐,此起彼伏。但什么是作家所要寻觅的真正的美呢?这就是作品所要给予艺术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的农村,将是充满科技的农村。新世纪的农民,将是适应时代潮流的技能型农民。新世纪的农村成教,也将是为“技能型人才”服务的成教。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以这样说,新世纪农村的“技能型人才”,便是农业状元。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的农村,将是充满科技的农村。新世纪的农民,将是适应时代潮流的技能型农民。新世纪的农村成教,也将是为“技能型人才”服务的成教。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以这样说,新世纪农村的“技能型人才”,便是农业状元。  相似文献   

10.
《锻炼锻炼》在赵树理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术界历来对该作品阐释历来有很大的争议。本文认为,该作品表面上表达了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实质上却是反映大跃进下农民的困境。赵树理一生为农民写作,真实反映农村矛盾,在大跃进、文革时期显得不合时宜,甚至付出生命代价,但现在看来,作家在与时代遭遇的尴尬、困境中坚持“问题小说”的写作,其本身值得我们敬仰。  相似文献   

11.
《锻炼锻炼》在赵树理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术界历来对该作品阐释历来有很大的争议。本文认为,该作品表面上表达了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实质上却是反映大跃进下农民的困境。赵树理一生为农民写作,真实反映农村矛盾,在大跃进、文革时期显得不合时宜,甚至付出生命代价,但现在看来,作家在与时代遭遇的尴尬、困境中坚持“问题小说”的写作,其本身值得我们敬仰。  相似文献   

12.
《春蚕》、《丰收》和《多收了三五斗》都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农村出现的“丰收成灾”这一现实的作品。三部作品都对导致“丰收成灾”这一悲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各自的追寻。通过对这三部作品的剖析,对它们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个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表达了对三位作家的共同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敬意。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擅长描写普通劳动农民的作家,他在小说中第一次塑造了众多的普通劳动农民的典型形象。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也写过农民,但多半不是普通的劳动农民;有不少作品也塑造出农民的典型形象,但多半不是普通劳动农民的形象。《水浒》是著名的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但出现在作品中的农民英雄,先后都脱离了农村,不再从事农业  相似文献   

14.
怀化市作家向本贵创作了一系列农村题材的作品,如长篇小说《凤凰台》、《苍山如海》、《盘龙埠》、《乡村档案》等,反映了民间社会的生存状态。作者站在民间立场言说着乡村、农民的生存、情感等,书写民间的生存境遇,揭示民间的情感世界,描绘民间的风俗民情,挖掘民间的精神亮点,表达了作家对乡村民间社会的热爱和对农民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大兵》读后,既让人激动,也让人沉重。很久没有读到这样撼人心魄的作品了。作家梁晓声以极为沉痛的口吻,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大兵”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人们是在车后面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轮下。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小说中,“大兵”无疑是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在“大兵”的身上,作家集中了绝大部分笔墨,将他塑造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紧扣情节,巧妙设置悬念小说大体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本文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背景资料] 在北京大学有这样一个论坛——“当代文学原创期刊最新作品点评”论坛,该论坛由著名“作家学者”曹丈轩教授发起、青年学者邵燕君博士主持,他们组织中文系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对《收获》、《花城》、《十月》、《当代》、《大家》、《钟山》、《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山花》等纯文学期刊最新发表的作品进行追踪研读,并做定期点评。  相似文献   

17.
著名作家孙犁有一篇文章《作家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农民要讲究密植程序,工人要学习高速切削,作家要锤炼语言。”其实,不只作家,教师也要锤炼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去年十月《香港文学》总第82期发表的秦牧《〈侨乡惊梦〉序》中指出:“韩萌是一位归侨作家,”“既可以说是中国作家,也可以算是新加坡作家……”这两句话道明了韩萌及其作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几乎全都取材于风云激荡的农村现实生活,反映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这一伟大历史变革时期的农村面貌,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和优秀品质的先进农民形象,更难得的是为现代文学贡献了一批个性鲜明、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的落后农民形象。二诸葛和三仙姑是赵树理开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的两个“神仙”,二诸葛“不宜栽种”的忌讳,“阴阳八卦”的神课,“命相不对”的谬论,“恩典恩典”的固执以及三仙姑“米烂了”的忌讳,“‘吃鲜果”的痴想,“老来消”的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农民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茅盾小说中农村题材描写的得与失。不妨先作一纵向考察。 (一)且从“摸索而碰壁”①谈起。在茅盾最早的小说《蚀》三部曲所展示的大革命时期的巨幅画卷之中,便出现了农民的身影。如《动摇》就描写了农民们建立农会、抗租抗税,“肩着梭标”开进城镇以及斗争路入混乱、自戕的真实图景。如果说这还只是“采英拾贝”的背景式描写的话,那么《泥泞》(1929.4)这篇写于日本的小说,则是茅盾真正专写农村的作品;如果说《动摇》中的农民形象已带上了一些“阴影”,那么在《泥泞》中这种“阴影”又就有了扩大。清一色的落后不堪的农民形象使茅盾自己也意识到这“失败”②了。由此,也给他添加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