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6世纪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产生对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以独特的人物形象、独特的"内视点"叙述方式、宽广的文学视野、诙谐幽默的讽刺艺术风格在文坛上独具风采,对西方长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小癞子》为例探讨流浪汉小说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流浪汉小说     
<正>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文坛上流行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这类小说是以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托尔梅斯河上的拉撒路》(又译作《小癞子》)是第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流浪汉  相似文献   

3.
纵观西班牙的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除了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享誉中外的西班牙小说外《,小癞子》这本小说体积不大,却成为经典,让人们熟知,它以其特有的文学特质而受到读者的青睐。本文就通过对《小癞子》的研读和详解,挖掘其背后的文学意义和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西班牙流行的以流浪者得生活及遭遇为题材的小说。自16世纪中叶开始,西班牙经济衰落,社会混乱,人民生活动荡不安,大批穷人流离失所,沦为无业游民,加之商业经济上升到比较重要的地位,从而导致社会上闲散人员猛增,冒险风气盛行。流浪汉小说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状况下产生的。董燕生编著的《西班牙文学》归纳了流浪汉体小说包括的特点:●生活无着、四处流浪的主人公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痴儿西木传》在17世纪德国人自创的流浪汉小说中颇负盛名。作者格里美尔斯豪森以流浪汉小说审美模式营建艺术空间,在流浪汉语言运用上着力,记录"30年战争"罪恶,以主人公西木的故事给读者提供一个打量那个时代社会的视点,使小说获得了历史学、社会学的意义,给德国巴洛克文学留下了一座丰碑,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6.
成长是青少年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美国作家路易斯·萨奇尔的优秀青少年小说《洞》曾荣获1999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它展示了小主人公史丹利在历险与磨难中步入成熟的艰辛成长历程。探讨了主人公的社会性成长,分析了他如何融入社会、建立社会身份并在此过程中获得道德升华,从而解读小说蕴含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与西方流浪汉小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而流浪汉小说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西游记》几乎具有流浪汉小说的全部特点,它与流浪汉小说在小说叙事的技法上“惊人地相似”,并且两者差不多出现于同一时代。可是,尽管中国出现了《西游记》,流浪汉小说这种形式却没能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形成“气候”,这令人遗憾的事实自然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8.
《根》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代表作,它完全以黑人为主人公,并以黑人的生活为主题,不仅反映了黑人作为奴隶的悲惨命运,还挖掘非洲文化之根。在小说中有众多关于黑人文化传统的描写,诸如:神话、成人训练、葬礼等,本文对小说《根》中体现的黑人文化传统加以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9.
《百万英镑》是马克吐温一部寓庄于诸、风趣幽默的巨作;试从认知学和心理学视角借助概念整合理论解读《百万英镑》,探究一位拥有百万英镑流浪汉富翁的诞生、社会阶层反应的变化和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为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剖析及作品解读提供了一个有利线索.  相似文献   

10.
小说《围城》利用了西方“流浪汉体”模式作为其小说叙事结构。“流浪汉体”给《围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开放空间”,让其主人公可以自由地从一个环境“跨越”到另一环境。这样的小说空间布局是很容易被赋予诗意的、浪漫的、不断开拓的特征。但《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的精神世界却在这一“开放空间”中不断“萎缩”。概因方鸿渐不过活动在一个貌似不断敝开的“开放空间”中,而当时整个中国的“开放空间”不过是大一点的“封闭空间”而已。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在《围城》这部小说中,所谓“开放空间”与“封闭空间”实际上是不断相互转换、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一对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11.
美国犹太作家索.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是流浪汉文学的经典之作。贝娄通过出生富裕的主人公所经历的一系列冒险的过程中,展现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其精神层面上的流浪和追求,在保留流浪汉小说艺术模式传统的同时又有创新和超越,成功塑造了一个现代版的流浪汉形象。通过分析作者对这一文学体裁的创新运用表现汉德森的流浪是现代人在物质富足情况下精神困惑,而其最终的解脱和转化显示了作者对这个群体出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小说多选用悲剧题材,他的小说的主人公,多数是悲剧形象.鲁迅共写了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中《故事新编》是取材于历史的小说集,本篇不拟论及.《呐喊》与《彷徨》均取材于现实生活,共收小说廿五篇,其中有十七篇描写了悲剧性主题.《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伤逝》和  相似文献   

13.
梁丽娥 《海外英语》2011,(1):207-208
《雨王汉德森》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它被作为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进行解读。但是笔者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汉德森不仅是一个流浪汉的形象,更是一个流亡者,其流浪之旅仅是被迫精神流亡的载体。本文用萨义德的流亡理论来分析汉德森这一人物,指出汉德森是具备时代特征的流亡者,其最终的重生表达了索尔·贝娄的人文主义浪漫精神,他对汉德森这一流亡者的信心即是其对人类精神困境出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奈保尔超越西方流浪汉小说的创作方法,以设置多重"不定点"的方式塑造博加特流浪汉形象。它产生恒久的艺术魅力:比西方流浪汉小说塑造的流浪汉形象内心更加痛苦,命运更加变幻莫测,归宿更加扑朔迷离、漂泊不定。  相似文献   

15.
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一部文学名著,它继承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艺术传统,以高超的布局结构和艺术技巧,为欧洲近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在16世纪中期,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裁在西班牙崛起,这就是流浪汉小说。这种小说与中世纪的市民文学略有相通之处。它以描写城市下层的生活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视角观照、分析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  相似文献   

16.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狂人日记》发表后即以“表现的______和的特别”,激动了青年读者的心。 2.《少年飘泊者》中的主人公是_____。 3.叶紫的小说《_____》描写了三十年代“丰收成灾”的社会现实。 4.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的作者是_______,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 5.夏衍《包身工》一文的体裁是________。 6.小说《家》中“幼稚”和“大胆”的叛逆者是________。 7.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以战国时代_______国内部坚持抗秦路线的屈原与坚持卖国路线的_______、______之间的戏剧冲突为主线,深刻表现了_______的主题。 8.秦波是小说《_________》中的人物。 9.王应洪、金圣姬是_________创作的小说《__________》中的人物。 10.老舍《茶馆》所要埋葬的三个可诅咒的时代,是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17.
《百万英镑》是马克·吐温的经典现实主义小说之一。小说以叙述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主人公亚当·亨利如何凭借一张不能兑换的支票,从一名饥寒窘迫的流浪汉到名噪一时的百万富翁。通过对这件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描述,马克·吐温不仅揭示当时社会扭曲的金钱观,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国文化对美国文化形成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百万英镑》的解读,本文旨在揭示《百万英镑》所传达的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药》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归纳以前报刊杂志上的说法大体上有三种:一、华老栓、夏瑜都是小说里的主人公:二、夏瑜是小说里的主人公:三、华老栓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对上述三种观点,笔者不敢妄加揣测,主观臆断孰是孰非.我觉得探讨这一问题之前,首先必须理解“主人公”这一概念的内涵.所谓“主人公”,是指“文艺作品中的主角.文学作品和戏剧、电影等所集中刻划的主要人物.他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一部作品某些情节的展开及其他人物的出现和活动都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部作品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主人公,人数多寡视作品反映的生活内容而定.”(《辞海》修订稿·文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译介过西方流浪汉小说,并对西方流浪汉小说在表现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所借鉴,同时融入了鲜明的民族色彩和现代意识.他竭力赞颂流浪中的自由意志和批判立场,在一些以移民为题材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中拓展了乡愁主题,塑造了性灵而悠闲的中国式“放浪者”流浪汉形象.  相似文献   

20.
《百万英镑》是马克吐温一部寓庄于谐、风趣幽默的巨作;试从认知学和心理学视角借助概念整合理论解读《百万英镑》,探究一位拥有百万英镑流浪汉富翁的诞生、社会阶层反应的变化和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为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剖析及作品解读提供了一个有利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