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8位男士对面分别坐着8位女士,他们单独交谈,但每隔8分钟,这8位男士就得坐到另一张桌前与另一位女士交谈……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8对异性都完成了“一轮”一对一的“谈话”。这种被称为“8分钟约会”的交友形式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等地流行。“8分钟约会”有  相似文献   

2.
2010年8月的一天,日籍华裔松子女士来到北京市档案馆查阅本人的涉外婚姻档案。经工作人员询问得知,松子为在日华裔,2004年经人介绍与一北京男士注册结婚,但赴日几个月后,该男士即以各种理由提出离婚,随后离家出  相似文献   

3.
女士更适宜做档案工作吗?主持人:阿昆开场白女性问题从来就定社会热门话题,“女士更适宜做档案工作”这个辩题由于沾了女性的边,当然也就成为档案部门的热门话题。阿昆原以为论战一开,必然男站反方,女站正方,两性壁垒分明。谁知竟是混战一场,男士也有替女士说话者...  相似文献   

4.
几乎是一个声调,一个内容,一个貌相。但凡党内有腐败分子落马,不论南方还是北方,不论男士还是女士,也不论高官还是普干,总是先痛哭流涕,后泣不成声言道:我放松了思想改造,淡漠了理想信念,忘记了党的宗旨,云云。其实,何止呢?说的也太轻描淡写,言不由衷了吧!从一个个腐败分子的行迹看,不用说“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就连做人的起码资格和道德都没有了。所以,我说,腐败分子都是些毫无人道的城狐社鼠之辈。人是应有人格和道义的。“不图不义之财,不吃嗟来之食,不做缺德之事”,是做人的基本底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求自然要比普通人高一些…  相似文献   

5.
女士更适宜做档案工作吗?主持人:阿昆开场白许是去年刚刚开过世妇会,许是档案界的女士多且能干,总有人在阿昆耳边嘀咕:“女士更适宜做档案工作”,那就干脆从本期起至第8期辩论此题。希望男士女士都能畅所欲言,心里怎么想,嘴就怎么说。相信阿昆绝不会给您扣顶“重...  相似文献   

6.
女士更适宜做档案工作吗?主持人:阿昆开场白编罢本期的《每期一辩》,不觉额头沁出阵阵冷汗,似有冒(半边)天下之大不韪的感觉。没想到“女士更适宜做档案工作”这样一个辩题竟然会引起那么多男士的慷慨陈词,且说得如此坦率。直露,莫非男性在档案部门的地位特别是领...  相似文献   

7.
近期,一则某品牌大屏面手机电视购物广告在多个电视台滚动播出,很是"抢"人眼球:一身材瘦削的女士,胸前挂着一般屏面的手机走来,却被身旁的男士奚落"小平(屏)不够爽!"  相似文献   

8.
刘浩然 《声屏世界》2007,(10):67-67
近期,一则某品牌大屏面手机电视购物广告在多个电视台滚动播出,很是“抢”人眼球:一身材瘦削的女士,胸前挂着一般屏面的手机走来,却被身旁的男士奚落“小平(屏)不够爽!”随后,一大胸女士尾随而至,骄傲地展示着自己胸前的大屏面手机,男士立即高呼“大的(屏幕)才过瘾!而手机大屏面中随即出现了女士的大胸画面……时下,在一些地方电视台节目中,如此带有性暗示或挑逗意味的广告并不鲜见。这种以“性感挑逗”取悦观众的广告,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人物小说有个好故事虽然重要,但这故事(情节)又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文学就是人学”。一部小说成败高下的最后分野,就看它是否成功地塑造了新的文学人物形象。如果没有林黛玉、贾宝玉、袭人、晴霎、王熙凤……还谈什么《红楼梦》?我说“新的”人物形象,指的是曹雪芹以前没人塑造过一位多愁善感的林妹妹。鲁迅以前也没有阿Q。生活中有。今天还有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嘛,每,位男士心中都藏着个可爱的“林妹妹”吧?阿Q也没有“断子绝孙”,外国读者说他们那里也有“精神胜利法”——一也有阿Q的子孙。这就是文学人物形…  相似文献   

10.
我喜爱文学,也喜爱美术,但我仅仅是个欣赏者.在学生时代,曾天真地认为"上帝"赋予艺术家超人的智慧及灵感,他们生活在诗情画意中,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罗曼蒂克,可是当我和现实中的艺术工作者生活  相似文献   

11.
微记录     
正@西单读史:二战时期,巴顿将军通过一份报告了解到:跳伞牺牲的盟军战士中竟有一半是因伞包质量不过关而摔死的,他十分恼火,马上赶到厂家从生产线上抓起一个伞包让负责人现场带伞包从高空跳下,然后,将军还说要不定期抽流水线上的伞包让他跳,从此战士们再没有因为伞包质量问题而阵亡。@稗官野记:一位女士对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说:"我和一位男士相处很久,可是不敢断定,我是不是爱上了他。"毛姆对恋爱的考验有非常独特的看法,他说:"只有一个办法  相似文献   

12.
感谢大家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来听讲座。这本身就说明了文学仍然是有力量,文学仍然是受关注的。现在有一种说法,说随着视听技术的发展,文学已快要灭亡了。看来只要有语言、文字,有人的思想感情,文学就不会灭亡。我也非常赞赏南京图书馆能这样重视、关注世界读书日这样一个日子。今天讲的内容是我系列讲座的一部分,主题是“文学的启迪”。有14个题目,由于时间关系只讲前4个题目。  相似文献   

13.
感谢大家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来听讲座。这本身就说明了文学仍然是有力量,文学仍然是受关注的。现在有一种说法,说随着视听技术的发展,文学已快要灭亡了。看来只要有语言、文字,有人的思想感情,文学就不会灭亡。我也非常赞赏南京图书馆能这样重视、关注世界读书日这样一个日子。今天讲的内容是我系列讲座的一部分,主题是“文学的启迪”。有14个题目,由于时间关系只讲前4个题目。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格调     
国有国格。人有人格。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一本《格调》,正在我国书界蹿红,辗转传看,评论蜂起,无他,皆因其道出了一个“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大家十分关心但至今又没有讲得透彻的话题。格调考级,取向,与其说是‘热门话题”,深析之,不如说它是一个“咏恒话题”。男士穿的西服领口合适么,像不像是借来的;女士穿短裙端坐时能架二郎腿么,会不会“露怯”?如此等等,我想,这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同样触及了一些十分敏感的部位。“格调”二字,重若千钧呵!以此视角况报观台现新闻,我们说,同样如此,新闻,…  相似文献   

15.
我上大学的时候,交过一个女朋友,她是个文学女青年,中国文学她喜欢张爱玲,能找到的张爱玲的书她大概一本没落,通读至少一遍,外国文学中她喜欢《简爱》,那个时代我印象中几乎是个女大学生就喜欢《简爱》,电影《简爱》中  相似文献   

16.
我进新闻界,纯然是出于自己有意识的选择。1934年,上海《文学》杂志通过郑振铎先要我写一篇《我与文学》。那是我平生第一篇自述。前一年(1933),我就已经从英文系转到新闻系。在文中,我谈的实际上是自己转系前的考虑:“除非是为了教文学或研究文学,我一点也不认为一个喜好文学的人有入英文系或国文系的必要。文学没有方程式,黑板画不出门径来。如果仅为个人欣赏,则仍应另外有个职业,不应让社会背起这份负担。如果是为创  相似文献   

17.
画中有话     
中国人太多了,13亿人,你藏在这么多人里头,怎样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一个老板要请人,两个应聘者能力差不多,那他一定会选那个长得比较好看的。 一位整容师如此解释为什么中国流行整容热。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一项调查的确发现,去掉教育等其他因素后,长相好看的男士和女士平均每小时工资要比长相普通者高出5%。  相似文献   

18.
受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冯俊科局长之邀.我出席了今秋“北京图书节”的两项活动.一是“青年写作爱好者作品征集出版活动”首批入选作品签约仪式;二是“青年与原创出版讲座”。活动主办方让我和著名作家徐坤女士同台演讲,请她讲“我的原创文学路”,让我就“百年原创与出版繁荣”讲点什么,其实是在第一项活动的基础上,研讨文学新人成长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一、林海音致叶瑜荪 瑜荪先生:月前收到由孙淡宁女士的女儿马逊教授自台南成功大学寄来您赠我的刻竹臂搁①一节,并有竹拓五张,别提多么喜爱,欣赏很久,跟马逊通电话,她告诉我一些有关您刻竹之事,因此欣赏之外又加上钦佩不已。  相似文献   

20.
纺织品装饰画在感觉上明显地比纸质装饰画好得多,因此在服装生意中是具有很大吸弓力的装饰品。纺织品装饰画对于展示女士和男士外衣和内衣是很理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