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者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课堂上,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孩子们的发言,适时进行引导,对问题深入探究,并对学生的发言做出恰当评价,起到及时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5):71-7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倾听,而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倾听。其实,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发言,成为学生认真倾听的典范,引领学生学习倾听。倾听学生发言能了解学生,把握新课学习起点;倾听学生发言能准确评价学生,及时做出有效的引导;倾听学生发言能够点燃课堂中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倾听学生发言是对学生的人格尊重,更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3.
"真对话"是建立在倾听基础之上的,是在了解别人的发言内容之后进行的发言。要想让"真对话"发生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允许课堂中冷场与沉默的存在,且要养成认真观察、认真倾听、心怀学生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耐心地等待、细心地倾听,要用朋友般的热情和期盼去触摸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听孩子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及时发  相似文献   

5.
了解学生,关键是教师要倾听学生。教师能否有效倾听,不仅对师生间的沟通,甚至对于学生潜能的开发、良好课堂气氛的创造,都有着重要意义。要了解你的学生,关键在于学会倾听——不是他听你说,而是你听他说!我们要知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本文主要是反思倾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教师和学生如何倾听。  相似文献   

6.
“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老先生的这句话,让多少教师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同时也成就了多少名师。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与受教育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我们平时总是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老师的发言、同学的发言,却没有能够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7.
有研究者指出: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在倾听中理解,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活动中,在学生提出问题、推测、观察与实验、讨论等各个环节,我们都要充分地倾听学生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有研究者指出: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在倾听中理解,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活动中,在学生提出问题、推测、观察与实验、讨论等各个环节,我们都要充分地倾听学生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既是一种再要的过程性学习.更是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倾听教师的引领方向、倾听同学的发言,思维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发散,学习精力全部投入,从而尽可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关注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新的内涵。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教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得都十分踊跃,而当教师指定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插嘴进来,根本不仔细倾听同伴的发言。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只是一味地表现自己,根本不会去倾听别人的意见,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倾听,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教师讲课,倾听同学发言,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活动有效进行。因此,语文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相似文献   

12.
倾听,是指认真细心地听取对方的意见甚或是渲泄。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即使你在倾听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指点什么或帮助什么,但因为有了倾听,你便已经在心灵上给予了他们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因此,教师要自觉地让倾听成为自己的一种教育态度,认真倾听,善于倾听。  相似文献   

13.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更重要。教师的倾听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驾驭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教师以此和学生进行语言的讨论或争鸣,更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该如何有效倾听呢?  相似文献   

14.
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人们正常交流和沟通的必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认真倾听,倾听教师的讲解,倾听学生的发言,积极主动地反馈自己听到的信息,发出疑问,提出见解,这是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的尊重。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从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开始。  相似文献   

15.
<正>倾听,是能够更好彰显小学语文课堂生命力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能够体现尊重学生的重要渠道。简单地说,课堂倾听技能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课堂中,对学生言语信息的接受以及反馈的过程。教师课堂倾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巨大,首先,教师对学生课堂回答以及提出问题进行认真的倾听是呼应儿童天性的一种行为,令其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第二,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点燃思维的火花;第三,在课堂上,教师认真的倾听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倾听教育”追求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自由言说与真诚倾听,并提出: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需要有一双“道德的耳朵”。然而,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仅有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民主平等、倾心专注听取、真诚交往等道德责任意识是不够的。倾听教育实践中,“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教育教学中倾听智慧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师生对话与交往走向自由境界的“绊脚石”。研究教师的倾听智慧及其养成途径,对推进“倾听教育”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学会倾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话语,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作为语文教师,应当义不容辞地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倾听的能力。为此,我试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课堂上专心倾听他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只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你才会从他人的发言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方法,或得到启发完善自己的认识。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倾听时善于抓住重点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多分析、评价他人的意见、观点,  相似文献   

19.
谢嗣极 《宁夏教育》2006,(7):140-140
课堂对话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对话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首先,课堂必须是真正民主的课堂,学生享有充分的说话权利,教师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学生说话的权利。其次,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的表达,可能语言哆唆,条理不清,甚至漏洞百出,这就更需要教师耐心倾听,仔细筛选,适当点拔,听完之后要做准确而简要的概括。如果学生的发言对自己有帮助,要告诉全班学生,让他们知道,倾听别人的发言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为学生做个耐心倾听的表率。再次,要吃透教材。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一旦激发出来,常常会提出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李政涛语)倾听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教学手段。倾听是一种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倾听也是教师的一种修养,是对学生说话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