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自1997年出版以来,已被译成超过七十种文字流行于全世界.该书作者J?K?罗琳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许多有趣的魔法专有名词,其中尤以《哈》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的魔法专有名词最为生动丰富.该书目前有两个官方中译本.文章作者将会从异化、归化的角度,分析这两个中译本中对魔法专名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据《东方早报》报道,《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J·K·罗琳日前被控剽窃了已故英国作家阿德里安·雅各布斯的作品。雅各布斯遗产托管方指控罗琳在《哈利·波特与火焰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走出语言学模式,开始考察影响翻译的众多语言外因素,诸如权力关系、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单纯的语言内翻译研究不足以解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中国出版业创造的奇迹。《哈利·波特》在中国的热销主要归功于赞助人——中文版赞助者中国人民出版社、发行商和媒体的巨大努力。文章拟以勒菲弗尔的有关赞助人理论和韦努蒂有关出版业的理论分析《哈利.波特》在中国的热销现象,考察这一译本生产与流通的政治化、体制化层面因素。  相似文献   

4.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7部,也是该系列的终结篇。  相似文献   

5.
从1997年6月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首发到2010年11月第七部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在全世界的热映,读者和观众对其热情持续十几年不减。同样,英国作家J.R.R.托尔金的文学巨著《魔戒》被改编成《指环王》三  相似文献   

6.
据《东方早报》报道,《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J·K·罗琳日前被控剽窃了已故英国作家阿德里安·雅各布斯的作品。雅各布斯遗产托管方指控罗琳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有大量情节均剽窃了雅各布斯1987年创作的小说《威利巫师历险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叙事意象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并研究了《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特点。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特色与独特魅力,进一步探索其巨大的文学价值和叙事内涵。  相似文献   

8.
JK·罗林凭借《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创造了文学故事创作与销售的奇迹。尽管作者的初衷只是写一部童话但事实上它不仅赢得了几乎全世界孩子的喜欢甚至还虏获了一大批成年人的心。本文便试图在女性视野下探讨《哈利·波特》中的女主角赫敏这一形象的女性意识,进一步试分析《哈利·波特》中所反映出的性别意识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形象,其中以主人公哈利为代表的勇者形象最为核心。小说以其独特的主题和经典化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风靡全球,人们对其中的勇者形象无比钦佩和感慨。通过对这种魅力和勇者形象进行分析,希望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成功塑造的正义形象进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20世纪末出版,风靡全球。作者对传统魔幻小说的创新不仅仅不在于题材和语言革新,更多的是在于对真实情感的回归,对文学多元性的吸收和应用。读者能够深刻地感觉到《哈利·波特》既亲切又新奇,有怀旧味道的同时又不乏时代的气息。总之,《哈利·波特》受到市场与学术界的热切关注,本文从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特点入手,全面分析哈利·波特作品背后的文化现象及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1.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部神魔幻想小说。作者以为《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哥特式手法的成功运用。虽然这不是一部哥特式小说,罗琳却巧妙地借助哥特手法来服务于她的创作。从《哈利·波特》的哥特式场景、哥特式情节和主题出发,透析哥特手法在《哈利·波特》中展现出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许利芹 《英语广场》2018,(10):26-28
众所周知,《哈利·波特》是现代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一直以来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在我国,关于《哈利·波特》的译文版已经经过了多次调整,出现了诸多版本的《哈利·波特》翻译。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文学作品的内涵,我国的儿童也能够借助现代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来了解外国的儿童世界,感知外国儿童的乐趣。本文将就《哈利·波特》的翻译内容来深入剖析现代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穆念 《海外英语》2013,(16):192-193
英雄形象自希腊史诗开始就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英雄都需要经历磨难、学艺、除害,最终才能成为一名令人仰慕的英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主人公哈利·波特,经历了充满磨难的童年、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艰苦求学以及最后与伏地魔的生死决战,使他的"救世主"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该文从西方英雄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对哈利·波特成长历程的分析,得出哈利·波特是这一系列小说中"救世主"英雄形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涂赟  黄健人 《文教资料》2007,(27):23-24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近十年来影响深远。诸多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了阐释。本文另辟蹊径,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依据,探讨《哈利·波特》两个主要人物伏地魔和哈利的阴影原型的个体化过程,认为他们认识自我的各自迥异的方式对现代人来说富有教益。  相似文献   

15.
英雄形象自希腊史诗开始就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英雄都需要经历磨难、学艺、除害,最终才能成为一名令人仰慕的英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主人公哈利·波特,经历了充满磨难的童年、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艰苦求学以及最后与伏地魔的生死决战,使他的“救世主”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该文从西方英雄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对哈利·波特成长历程的分析,得出哈利·波特是这一系列小说中“救世主”英雄形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撰写《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J·K·罗琳是英国最赚钱的女作家,那么多丽丝·莱辛则是撼动世界文坛的英国老太。再过十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从英国和欧洲传统文化角度来探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西方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通过对该系列小说文化场景的分析,作者试图说明欧洲深厚的巫术文化,传统的基督教救赎思想以及欧洲悠久的寄宿学校历史为该小说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系列小说《哈利·波特》的作者、英国作家J.K.罗琳宣布将在今年7月推出该系列的最后一本。毫无疑问,届时全世界丈将掀起一轮抢购热潮。靠着《哈利·波特》发财的主要出版商同时也在担忧:没有了那个小巫师,他们下一个抢占市场的卖点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哈利·波特》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系列小说,共7部,描写了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的学习和冒险,以及最终消灭伏地魔的故事,同名系列电影的终结篇将于8月在国内上映。节选段落出自小说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罗恩和赫敏是哈利的好朋友,三人组的友谊和勇气将贯穿整个故事,而下棋这一幕正是他们的第一场战役,从此,魔法世界才真正向他们展开。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魔幻系列小说《哈利·波特》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热潮已引起众多学者对“哈利·波特现象”的思考。《哈利·波特》成功的背后不仅仅有文学因素,还更多地体现了其文化内涵。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以读者为研究的中心,分析发掘“哈利·波特现象”背后的市场外部原因以及文本创作中,作者充分唤起读者的阅读期待,又不断超越其期待视野的内在因素,以此来梳理“哈利·波特现象”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