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平行玻璃砖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的误差分析方法通常是作图法,其优点是直观形象,不足之处是对有些不当操作(如玻璃砖转动)引起的误差用作图法分析时较为繁琐,若能结合理论分析,对误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上会有更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要求画好玻璃砖的上下界面aa'和bb',如图1,以保证准确测出玻璃砖的折射率.但在实验中,难免会出现操作上的失误,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现对操作中出现的可能情况分析如下:1.所画上、下界面间的距离正确,操作中玻璃  相似文献   

3.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是重要的光学实验,一般用平行板玻璃砖和大头针来测定,这个实验的关键是确定出光路,可以将实验改造如下:1.改变玻璃砖的形状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二物理(必修)学生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此实验对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位置确定以及玻璃砖两平行面所在位置的确定。玻璃砖的位置很容易确定,因此关键是准确地确定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位置。课本上介绍用插针法来确定两条光线的位置,这种方法的缺点:一是实验器材较多,需要大头针和平木板;二是大头针必须竖直地插进木板,同时透过玻璃砖观察第四枚大头针要正好挡住前三枚大头针,而实验中大多数同学很难做到这一点,要做到这点需花很多时间。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采用直接画两条平行线来确定入射光线和出射光…  相似文献   

5.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学生实验。该实验采用插针法来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操作要求高,现象不明显,实验误差大.学生难于理解。而改用激光器光路法来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学生则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折射现象,知道光通过介界面时的入射角、折射角,掌握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新方法,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必修)里,关于“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学生实验中,巧妙地用“插针”法方便地确定了进入玻璃砖的某一入射光线AO的出射光线O'B,以及在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 OO'(图1),使该实验变得简单易做。但是,课本要求在该实验中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其正弦值sini和sinr,然后再根据n=sini/sinr算得玻璃折射率的方法却略显笨拙。若能提示学生用以下的方法计算玻璃折射率,则可进一步给学生一次综合训练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探索性实验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 ,针对研究课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归纳物理规律 ,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文以“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为例探讨探索性实验教学 .一、教学过程1 .提出研究课题布置实验预习时 ,提出以下研究课题 :(1 )本实验除了课本上介绍的利用平行玻璃砖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还能利用其它实验装置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吗 ?如有 ,请你设计出实验方案 .(2 )本实验利用插针法确定光线 ,有什么优缺点 ,能否用其它方法代替 ?(3)本实验要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 ,如没有量角器怎么办 ?2 .讨论实验方案实验前学生围绕研究课题进行讨论 ,提出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 ,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归纳 ,得到较典型的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利用平行玻璃砖对光线的平移作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资料来源于高中《物理》第二册 (必修 )的原实验及第 379面第 2 4题 .光路原理图如图 1所示 .方案二 利用三棱镜对光线的偏折作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资料来源于高中《物理》第二册 (...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砖折射率”实验中操作困难、数据采集和处理准确度差,实验误差难以控制的问题,设计了以圆锥形纸筒和发光二极管作光源,通过改变光源到玻璃砖的距离,实现有、无玻璃砖存在时,光源在桌面白纸上照亮的区域重合,控制入射角,测量出玻璃砖的厚度和升降台下移的距离.这样就可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折射率.  相似文献   

9.
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 ,教科书上的方法是插针法。但大头针难以插得很正 ,也易弯曲 ,观察起来费时费力。本文建议不用大头针 ,采用以下方法 ,如图 1。在平板上放好白纸 ,依玻璃砖画好界面线a、b ,法线NN′及入射光线AO ,然后放好玻璃砖 ,在另侧平放一个三角板。用眼顺着三角板的一条边去看透过玻璃砖的入射光线AO ,对直后按住三角板画一条线即为O′A′。去掉玻璃砖即可画出OO′ ,进而可测入射角和折射角。这种方法可称为瞄线法 ,操作简便易行 ,画图快速准确。其他形状玻璃砖也可用此法。图 1 测玻璃砖折射率测玻璃折射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题目:如图1所示是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如果光线射入和射出玻璃的两个平面是平行的,射出玻璃砖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来说,产生了侧移.证明:入射角越大.侧移越大.  相似文献   

11.
原题 如图1所示,在折射率大于玻璃折射率的透明液体中,水平放王着一个长方体玻璃砖,在竖直平面内有两细光束,相互平行且相距为d,斜射到长方体的上表面,折射后直接射到下表面,然后射出,已知图1中a为红光、b为紫光,则( )。  相似文献   

12.
光学部分中测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频频出现。这一部分实验原理比较简单,较易掌握。笔者在此总结如下。实验目的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器材①平木板1块;②白纸;③玻璃砖;④大头针4枚;⑤图钉4个;⑥量角器;⑦直尺;⑧铅笔  相似文献   

13.
以前学生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是在图板上放白纸,再放上玻璃砖,钉好大头针;学生做这个实验时要钉好大头针很费力,因图板的材料是用三夹板做的,有的学生钉大头针时用力过大,使大头针发弯,力过小又钉不上去。当学生手头没有钉大头针的工具时,就拿另一组的玻璃砖来...  相似文献   

14.
一、利用虚拟情境辅助分析学生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三册中一个最重要的学生实验,几何画板课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辅助分析的作用。1.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当光线以一定的入射角穿过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传播方向不变。但是出射光与入射光相比,有一定的侧移。利用几何画板课件可以很容易看出影响侧移量的因素有:入射角、玻璃砖厚度、折射率。课件界面如图一所示,分别拖动“入射角调节点”“玻璃折射率调节点”“玻璃砖厚度调节点”,可以同步观察到屏幕上“侧移量”的大小变化。图一…  相似文献   

15.
袁海江 《物理教师》2008,29(10):61-62
第1题是《选修(3—4)》中“光”一章“光的折射”课后练习第6题,原题如下: 关于图13.1—3(图1所示)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证明图中的入射光线与射出玻璃砖的光线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16.
[实验目的]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当光线AO以一定入射角穿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通过插针法找出跟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B,从而求出折射光线OO’和折射角r,再根据n=sini/sinr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相似文献   

17.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这个学生实验,高中物理教材上的方法是插针法。尽管这个实验操作并不复杂,但在学生实验中仍发现很多问题,如大头针难以插得很正,也易弯曲,观察起来费时费力,用量角器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再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它们的正弦值求折射率,这样既麻烦,又会带来很大的误差。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改进做法,如图1所示。在桌面上放好白纸,根据玻璃砖画好界面线aa',bb'。过aa'上的一点O画出界面的法线NN'交bb'于C,并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然后把玻璃砖放在白纸上,在砖的另一侧平放一个三…  相似文献   

18.
新教材高中物理“测玻璃的折射率”学生实验.通常是用教材介绍的大头针,配胶合板或木板做垫板进行操作,由于板硬,大头针不易扎进板里保持竖直,一节实验课下来大头针扎弯不少.一些学生插针时,怕手痛,干脆直接用玻璃砖当锤敲打大头针,结果玻璃砖敲坏,并延误了实验进度.于是,笔者作了下面的改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徐军 《新高考》2007,(1):12-15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是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基本实验,2006年全国Ⅱ卷和江苏卷都考查了测玻璃砖的折射率,全国Ⅱ卷巧妙地设计了一面电镀银的玻璃砖,在特定的条件下,考查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以及正确表述操作方法的能力,实验试题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又不脱离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在本实验的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20.
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必作的学生实验之一.这里讨论一个细节问题:即已作好了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可是在插针时不慎将玻璃砖移了位.问对其折射率的测定是否有影响?许多学生凭主观想象认为:玻璃砖向上(或向下)平移,等效于砖固定不动,针向下(或向上)平移;玻璃砖绕原位置发生偏转,等效于砖固定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