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二拍”中商人发迹的类型、特点的分析,以期窥见这一题材的叙事特色以及作者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2.
明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使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中颇受瞩目的一分子,同时也使得明代民俗发展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传统社会的追求。这在"三言、二拍"中商人的形象上有较为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三言二拍几乎涵盖了各类题材的小说,所载故事大多是有其本事的。但它始终以新奇为最根本的审美追求。本文以《鸳鸯谱》为例,从其代婚的新奇性角度分析三言二拍的故事敷衍思路。  相似文献   

4.
"三言""二拍"是明代最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在这五部作品中,两位作者塑造了风姿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最有特点的一类便是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本身承载着深刻的内涵,一方面表现出了明后期对女性的尊崇和女性意识的萌芽,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作者本人的性别观。虽然"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学界已是老生常谈,但尚未出现以"双性同体"为视角的研究论文。本文力图结合荣格"双性同体"理论,重新审视"三言""二拍"中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透视该类形象所体现的女性人格特征和男性人格特征,尝试为"三言""二拍"人物形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三言"是宋、元、明三代短篇话本和拟话本最重要的一部总集,"二拍"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它们都结集刊行于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天启、崇祯年间,也正是由于明中晚期高度繁荣的商品经济,"三言""二拍"使得普通市民成为了小说的主人公,也出现了大量商贾形象和商业技巧的描写。  相似文献   

6.
就演唱、演奏等二度创作而言,赋予音乐作品规范、恰当、并且富有想象力的力度表现无疑是重要内容之一。在具体的力度表现过程中,旋律中各种客观存在的潜在因素为二度创作提供了实施力度布局的依据。本文尝试就这一现象作些简要的分析。一、旋律的律动与力度旋律总是通过固定的强拍、弱拍的交替来实施其最基本的组织的。由于节拍的单位拍时值在一定  相似文献   

7.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两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然"两拍"的明·尚友堂原刊足本在国内长期湮没无闻,《初刻拍案惊奇》的各种清刊本又残缺不全,《二刻拍案惊奇》甚至没有清刊本,因此对"两拍"的研究相对滞后.直到20世纪,"两拍"的明刊本才由访书、访学于日本的学者发现、引回.文章考述了"两拍"的各种版本,并重点介绍了其明刊本及从邻邦日本引回后的影印本和经学者整理、校注的重要的铅印本.  相似文献   

8.
<正>一、民族歌曲二度创作准备唱好民歌的前提是对民歌的创作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其创作过程分为两类,一种是"一度创作",指词、曲作家对声乐作品的前期创作,基本指留在谱面的东西。"二度创作"是指歌唱演员把自己的情感体会融入到声乐作品中,在表演上产生画面感。舞台实践,是对歌唱演员的检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是歌唱演员追求的最高目标。民族歌手需要懂得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9.
《集宁师专学报》2016,(6):12-15
明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阳明心学的狂飙突进和个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以《三言二拍》为经典代表的世情小说。多达119篇的通俗短篇小说在充分凸显"情"、"欲"的同时,时刻不忘"喻世"、"醒世"、"警世"、"劝戒"。这一点,无论是就书的命名来看,还是就其内容而言,教化思想一直是贯穿《三言二拍》的一条主线。重新体认三言二拍的教化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阳明新儒学对<二拍>中商业观的形成有着深深的影响."百姓日用即道"说对经商现象的肯定;"新四民"现对商人价值的肯定;"体用一原"说对商人追求事工的认同;理欲观、公私现对商人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从而看出阳明新儒学对<二拍>商业观有着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金钱观念入手 ,对“二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作出界定。笔者认为 ,为市民写心 ,用市民的眼光去看待金钱 ,展现市民各阶层对金钱的向往、追求和态度 ,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价值观念 ,这是“二拍”对文学史的独到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戏剧是一种"群趣"艺术,而曹禺是一位为演出而写戏的作家。他在创作中特别照顾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和趣味,很重视也很懂得激发剧场时空中的"群趣"。本文探求剧作家曹禺作为一位汲取中西艺术精华的现代剧作家在剧场性"群趣"上的超越性追求,这对于当代戏剧创作及剧场性的营造都是富有启发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明代小说中,在"四大奇书"之外,能够被当今学术界作为关注重点的,大概当数"三言二拍"。这由相关研究专著的数量即可窥见一斑。近年来,有关"三言二拍"的研究专著出版较多,例如:谭耀炬《三言二拍语言研究》,程国赋《三言二拍传播研究》,罗小东《三言二拍叙事艺术研究》,朱全福《"三言""二拍"研究》,吕玉华《红尘有爱:三言二拍漫谈》,以及韩田鹿据其本人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三言二拍》讲座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4.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通俗短篇小说的佼佼者,描绘了众多复杂、鲜活的商人形象。尽管二者表现出的商人形象有许多不同点,但却都刻画了四类具有相同点的商人,即说教型商人、好色型商人、弃儒经商型商人、期盼仕途型商人。于此同时,一定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创作观念等,是形成这四类商人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三言二拍"涉及梦境的共83卷,讲述了110个不同的梦,其中"三言"52卷67个梦,"二拍"31卷43个梦。梦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具有一定的影响:多表现人物的外部特征;部分梦境描写通过白描、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与精英创作相对的草根创作是农民工小说创作的半壁江山.其中蕴含的独特的生存意识既是"打工作家"特殊人生体验的展示,又是农民工阶层生存理念的表现.展示农民工面对苦难的坚强刚毅与知天认命,强调农民追求"现代生活"的合理性,看重农民工的生存权,是草根创作生存意识的具体表现.平民性、底层性、凡俗性是农民工小说草根创作中生存意识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7.
《嘉应学院学报》2015,(7):59-64
虽然第三代诗歌运动流派众多,各派别的理论主张不尽相同,他们从事的诗歌实践也有不同的具体追求,但从整体上看来,第三代诗歌又具有一些大致相同的"代"性创作倾向。相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历史上的诗歌传统,第三代诗歌表现出大体一致的反叛性创作姿态,注重世俗化的审美视野,表现出调侃游戏式的情感基调,大量实施"重写"和"戏仿"的写作策略以及运用"反优雅"、"反意象"、口语化的语言等。  相似文献   

18.
《阿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是王尔德早期小说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王尔德采用"罪恶"的主题来表现美的事物和对美的追求。在创作手法上则采用了象征和反讽,加强了文章的审美愉悦性。王尔德借以虚构和想象的创作,将人物超越于道德原则之上,体现了王尔德对唯美主义思想的创作尝试。  相似文献   

19.
王毓  黄蔓玲 《文教资料》2007,(30):36-38
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诗歌语言加上记录诗歌的文字,有"音"、"形"、"义"三大要素。本文利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从"音"这一角度,来考察诗歌的美。进而探讨中日两国诗歌在声律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审美意识。如:中国诗歌(汉诗)的拍节律是"二音(字)一拍";而日本诗歌是"四音(四假名)一拍";中日诗歌的音律拍子上的差异性;五音句日本诗歌内在的偶数性;日本诗歌中休音的多样性等。进而探讨中日两国诗歌在声律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审美意识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金钱观念入手,对“二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作出界定。笔者认为,为市民写心,用市民的眼光去看待金钱,展现市民各阶层对金钱的向往,追求和态度,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价值观念,这是“二拍”对文学史的独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