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小学生写作文普遍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感觉没东西可写,不会表达自己想要说的事所要写的人物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作文教学时必须寻找和拓广农村作文的源泉,积累和整理农村学生丰富的作文资源,挖掘教材文本、农村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提高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柏林 《文教资料》2010,(34):74-75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作文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积累,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让学生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3.
李爱平 《考试周刊》2013,(46):54-54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作文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积累。选材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让学生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它不仅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初中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确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初中学生首先应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文章的结构必须完整。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开篇点题;叙事、写景后点题;结尾呼题,点明文章主旨。应解决的问题之二是让学生明确“要写什么(记叙文是写人还是叙事、议论文中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说明文中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这是选材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平时积累的某方面的写作素材罗列出来,让这些素材跟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套近乎”,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越近乎的素材越要详写,写具体。因为只有这些素材,才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作文材料,也是突出作文主题的材料。这也就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写”的问题。应解决的问题之三是“怎样写”,这是关系到语言表达、谴词造句、语法修辞、逻辑顺序的问题。在指导作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描写形式: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多角度设喻;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写人物时,宜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这些问题也是阅读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世界性难题。根据调查显示,要解决作文难的问题,首要的是要解决学生的习作素材。本文根据我县教师的研究成果。从“教材”、“学科整合”、“阅读”、“经历”、“视听”等五个方面阐述如何解决习作素材问题,帮助学生突破作文难关。  相似文献   

6.
章君 《考试周刊》2012,(89):41-42
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从生活中积累,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使“巧妇易为有米之炊”,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7.
费崇玲 《考试周刊》2013,(52):50-50
作文是生活的体现,贴近生活是作文教学的返璞归真之路,是培养学生习作习惯,发展学生语言,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依据教材让学生积累素材,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现实出发反映生活,解决写作中"无米之炊"问题,使学生由讨厌作文变为喜欢、热爱写作文,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于学生而言,作文最大的障碍还是无话可说。因此,一到作文课,学生就临时"编文""造文",无病呻吟,真情实感无从谈起。为此,要真正解决作文问题,语文教师应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工作,不断充实素材资源。素材当然来自生活,好教材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并且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写作能力的提升,老师在运用教材素材时要重视素材内容的选取,提升学生正确使用素材的意识,同时让学生在素材的学习中进行素材的引用和仿写,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赵亚英 《考试周刊》2012,(63):64-64
为解决作文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问题,作者尝试让学生把眼光投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写熟悉的生活,说想说的话题,即向学生要作文。首要,向生活要作文,让学生作文积极乐观,充满热情;其次,让学生作文立意深刻,观点鲜明;最后,让学生作文积极乐观,充满热情。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生活是作文之本,要向生活要素材,解决作文的源头.根据生活的需要,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把活动引入作文教学,让学生不再害怕作文,喜欢上带有趣味的作文课;也让学生有了写作的内容,不再挖空心思搜刮作文素材,实现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目标.《21世纪我们怎样教作文》一书作了如此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作文难在何处?难在心中无物,无话可写。教师在作文教学要中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引导学生阅读,积累语言;解脱学生的束缚,让学生自由表达;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愉悦。这样会大大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因为作文难度大,一些学生存在作文畏难情绪,不喜欢写作。对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兴趣问题,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其次要教会学生写作技巧,通过主题单元习作,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最后通过教师批改、学生互评等方式,让学生知道自身习作的不足,并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作文存在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解决这种局面,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方法是:第一,让作文与生活联系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其次,要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第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达到这个目的,我让学生借助日记写作,突出各单元的训练重点,积累素材,效果比较好。一、围绕训练重点规定内容写片断,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小学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都安排了写作练习。学完一单元的课文后学生从阅读中能学到作者观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依旧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扩大学生视野,积累素材;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会写、乐写,最终爱上写作,走出写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丁峰 《语文天地》2015,(5):57-58
当下很多中学生写出的作文既没有个性化思想的展示,也没有真实情感的表达,素材也尽是些老掉牙的“陈芝麻、乱谷子”。究其原因,关健是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太少。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少一直是困扰他们作文创作的一个难题,也是教师想方设法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简要讨论。一、写作素材积累方面存在的问题1.生活局限小,缺少写作素材积累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学生思维和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为了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笔者以课文为范例,让学生进行片段训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其积累作文素材;根据学生特点,激发作文兴趣;组织学生实践活动,使其获得作文素材。通过以上实践,学生作文能力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42):40-41
在作文教学起步阶段,要避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使学生乐于表达,教师可以通过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语言;联系学生的生活,发现、积累习作素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表达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和兴趣,使学生乐意表达、愉快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