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3个自然居群连续3年直接统计落置柱头上的花粉量,其中 61.9%以上的柱头接受了花粉。每柱头上的平均花粉量为4.4~42.6粒,明显超过胚珠数2。授粉率是 结实率的6~8倍,鹅掌楸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由于花粉的限制。落置柱头的花粉几乎均可萌 发,少数花粉管穿过花柱道,经珠孔端进入胚囊,暗示花粉间存在着强烈的竞争。授粉率和柱头上的平 均花粉量与结实率呈正相关(R=0.77,R=0.69)。在柱头上人工授同株和异株的花粉,花粉管生长速 率看不出明显差异,到达胚珠的时间在48~60 h之间。花开花药未裂时柱头上落置较高比例的花粉, 由于先期到达柱头的花粉最有可能受精,表明鹅掌楸有异交为主的繁育系统。人工处理包括套袋、套网、去除花被片,其结实率大大降低,而去雄后的结实率接近自然传粉结实率支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我国忍冬科54个样品,包括12属31种植物的花粉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 描述了本科各属主要代表种的花粉形态特征;  及不同种的花粉类型,为化石花粉鉴定提供参考资料, 同时根据花粉的形状、大小、萌发孔及外壁雕纹的异同,讨论本科及科以下分类群的位置和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3.
荷兰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花粉如同大气污染一样,对呼吸道疾病和心脏病患者有致命的毒害作用。在花粉污染严重时,这两种病患者的死亡人数激增10%。花粉污染越严重,死于慢性肺病、心脏病和肺炎的人就越多。由此想到我所在的101中学附近植物种类很多,能否就花粉污染情况开展一些调查研究。我的想法得到生物课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并帮我联系了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该中心在花粉研究方面有积累了一定经验。年初,该中心为我校安装了一台先进的风标式花粉采集器,由平老师和靳老师一起对我的"101中学花粉课题"进行具体指导。在经过初步查阅了前人研究情况的基础上,我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去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中心学习并开始了一系列的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4.
花粉是植物雄蕊上的生殖细胞,相当于动物的精子,是植物的生命基源,是植物精华的浓缩物。在人类迄今所发现的所有天然营养品中,还没有一种所含的营养成分象花粉那样全面,所以花粉被世界营养学界誉为“营养之冠”、“总统食品”、“微型营养库”等。花粉不是药,但它对许多疾病却有神奇的疗效。中国古代早就把花粉作为“养生要药”。两千多年前,屈原在《离骚》中就有“早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唐代诗人李商隐因食玉米花粉而医好了黄肿阳痿病,故欣然写下了“借问健身何物好,天心摇落玉花黄”。 尽管人类很早就发现了花粉的神奇功效,但对它的利用一直很有限。因为花粉和有一个完整坚实的外壳,象“小金豆”一样不易破开,森严的包裹保护着宝贵的花粉营养物质,很难为人体所全面吸收。80年代以来,国内曾研制开发出了第一代和第二代花粉产品,但都因破壳技术所限,影响了花粉功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首次观察了峨眉山凤仙花属Impatiens 13个野生种的花粉形态,发现3沟和4沟类型 花粉均出现在这一地区。其中3沟花粉与同科另一属水角属Hydrocera的花粉十分相似。同时注意到 花粉形态与其花的形态在某些方面具相关性,结合地理分布和生长习性等特性,得出以下结论:1.凤仙 花属3沟型花粉所指示的植物类群为一自然类群,并与水角属具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2.凤仙花属4沟型花粉常具种水平上的差异,对属内类群划分具有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花粉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最可堪骄傲的发现之一。 它是植物雄蕊上的生殖细胞,相当于动物的精子,是植物的遗传工程,是植物的生命基源,是植物精华的浓缩物。 花粉所含成分惊人的全面,它含有20多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以及婴儿生长必需的组氨酸,还有15种维生素,30余种常量和微量元素,以及核酸、激素、酶和黄酮等94种活性物质.对人体和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营养和调节作用。一般说来,花粉不是药,是食药。奇怪的是,它对许多疾病,有奇异的疗效。中国古代早就把花粉作为“养生要药”,希望借助它实现延缓衰老这一亘古的愿望。 花粉中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能使神经官能恢复协调,用脑过度时,食用花粉则感到清醒、灵活和清晰。花粉中含有一种糖昔和芸香菩,是脑溢血、视网膜出血和心血管病的克星。 花粉中富含维生素A和E,A和E合并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的营养和氧的供给。这一点最符合人类爱美的天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天胡荽亚科和变豆菜亚科的5属30种和2变种的花粉形态。研究表明,这两亚科有 6种花粉类型,两亚科的花粉类型不相同但各自有相对的一致性,说明它们是两个自然类群;花粉形态的证据还说明了马蹄芹属归于天胡妥亚科的正确性等。  相似文献   

8.
首次报道了兰科的手参属Gymnadenia国产5种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并与邻近的兜被兰属 Neottianthem 花粉进行了对比研究。前者花粉小块形状大多不规则,少数为三棱锥体形;而后者花粉小块大多形状为三棱锥体形,少数形状不规则。手参属花粉外壁表面具很细微的小穿孔、皱波状,小穴和小穿孔与沟渠状纹饰共存,或沟渠状等;而兜被兰属外壁表面纹饰明显,具有5种类型: (1)小穿孔,(2)表面近光滑,(3)沟渠状,(4)拟网状,(5)典型的网状纹饰。手参属花粉表面具粘丝,而兜被兰属花粉表面没有发现粘丝。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手参属和兜被兰属两属花粉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尹渭元  卢凤英 《科技通报》1994,10(3):182-185
进行了花粉保健食品花粉片与花粉营养液的动物与临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片与花粉营养液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该产品作为天然保健食品,具有多种营养与保健功能,并有预防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31(5):425-431
本文描述了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三尖杉科花粉特征,并 对三尖杉属种间的花粉特征进行了对比。据此,笔者支持在三尖杉属内建立篦子三尖杉组Sect. Pectinatae L.K.Fu和三尖杉组Sect.Cephalotaxus的意见。根据花粉形态特征,本文讨论了三尖杉 科的范围和分类位置,同时对比了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花粉的异同。花粉形态特征说明两科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三尖杉科似乎比红豆杉科稍原始。  相似文献   

11.
硼酸和钙离子对红叶李花粉萌发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晓芬  郑剑宇 《大众科技》2007,(11):134-135
通过11种不同的培养基,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硼酸和钙离子对红叶李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硼酸和钙对花粉的萌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浓度时起抑制作用,红叶李花粉萌发的最适硼酸和钙离子浓度分别为100mg/L和500mg/L,在最适培养基上(10%蔗糖 100mg/L硼酸 500mg/L钙离子),红叶李花粉的萌发率为72.56%.  相似文献   

12.
硼酸和钙离子对红叶李花粉萌发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1种不同的培养基,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硼酸和钙离子对红叶李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硼酸和钙对花粉的萌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浓度时起抑制作用,红叶李花粉萌发的最适硼酸和钙离子浓度分别为100mg/L和500mg/L,在最适培养基上(10%蔗糖 100mg/L硼酸 500mg/L钙离子),红叶李花粉的萌发率为72.56%。  相似文献   

13.
实验以秋子梨花粉为试材,采用培养基播种法测定花粉萌发率,研究了品种间、年份间和花朵不同发育期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育性正常的品种间花粉量的大小和生活力的高低也存在明显差异,除遗传因素外往往受外界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4.
韩华 《内江科技》2000,(3):22-22
由于“饮食回归自然”的潮流日盛,各国相继掀起一股空前的“食花热”。尤其是花粉作为天然的食物资源,其利用价值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花粉已被科学家证实含有96种物质,包括22种氨基酸、14种维生素和丰富的微量元素。营养学家指出,除花粉外,没有哪一种食物包含全部人体所需的营养成份,因而花粉是“地球上最完美的食物”。我国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并报道了百合科蜘蛛抱蛋亚族的花粉形态,主要结论如下:1.开口箭属含两种花粉类型即:(1)单槽、椭圆形;(2)无萌发孔、球形。具单槽、椭圆形花粉的种类含单型性核型,花形较小,柱头小而花柱短,雄蕊高于柱头;无萌发孔、球形花粉的种类则为单型性核型,花形较大,柱头常高度膨大,雄蕊常着生在花被筒基部。2.万年青属花粉为椭圆形,具单槽;蜘蛛抱蛋属花粉则为球形,无萌发孔;开口箭属花粉一部分与万年青属相似,另一部分则与蜘蛛抱蛋属雷同。3.蜘蛛抱蛋亚族中最原始的花粉类型为单槽椭圆形,具孔状或网状外壁纹饰。球形,无萌发孔,外壁具皱波状、瘤状或芽孢状纹饰的花粉为派生类型。4.蜘蛛抱蛋亚族种下花粉形状、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饰基本稳定,可作为分种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科林·索特尔的新书《科学之美:显微镜下植物生命》向我们展示了奇妙的植物世界,从种子、花粉、果实到树叶、花朵、枝条,以及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到底显微镜下的植物世界美在何处,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花粉能产生开花植物受精所需的精细胞。我们可以将花粉分为两类,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二者在图上都可以看到)。单子叶植物花粉的表面由单个褶皱或开孔,双子叶植物花粉则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茄科天仙子亚族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对国产茄科天仙子亚族6个属、12种植物的花粉,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 透射电镜观察了它们外壁雕纹、萌发孔的类型以及外壁层次的结构。  本亚族花粉以无萌发孔 和三孔沟类型为主,其次为三沟和拟沟类型。根据花粉资料,表明花粉形态特征对于论证该亚族内属的界限和属间系统发育的关系,可以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滇桐属(Craigia w.w.Smith & W.E. Evans)植物的生殖器官与花粉的形态都比 较特殊,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究竟应将它归入梧桐科(sterculiaceae)还是椴树科 (Tiliaceae),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为了帮助澄清这个问题,本文在过去研究中国  梧桐科花粉形态的基础上,从花粉形态的角度进行探讨,对滇桐属的花粉以及椴树科的椴属  (Tilia)、海南椴属(Hainania)、蚬木属(Excentrodendron)等4属16种花粉在扫描电子显微镜 和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滇桐属花粉与椴树科3个属的花粉在形状、极性、  萌发孔位置及其形状结构(包括孔室的形状)、表面纹饰等方面都有差异,但与梧桐科的苹婆  属(Sterculia)、梭罗树属(Reevesia)等的花粉形态比较接近,而且滇桐属的花的形态与苹婆属等的也很相似,因此我们认为把滇桐属置于梧桐科内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天然种间杂交,猕猴桃属Actinidia Lindl.的分类存在着组间界限不清、近缘种之间很难区分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属不同组、系的植物花粉及种间杂交后代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探讨该属物种的系统学关系。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猕猴桃属植物21种、 6变种和4个不同种间杂交F1代植株的花粉,描述了它们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检索表。研究结果表明:(1)猕猴桃属的花粉形状主要以长球形至近球形为主,变异较小,而花粉粒大小和外壁纹饰的种间差异较大。(2)多数迁地保护物种的花粉粒以三孔沟为主,不同于以前报道的以三拟孔沟为主,原因可能是花粉样本采集地的环境不一样,以及野外的广泛杂交造成的。(3)种间杂交后代花粉空瘪,无授粉能力,是由于所采用亲本植株染色体的倍性不同,后代不能产生正常花粉所致。(4)人工选育雄株花粉外壁纹饰较野生雄株花粉的精细,这种花粉外壁纹饰变小的特征可能有利于雌雄异株植物的授粉受精。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5)雄株花粉大小与其雌株果实大小之间有一定相关性,这一现象有助于杂交后代的早期筛选。  相似文献   

20.
树木为了吸收阳光,争相长高,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有新的变化。在性方面,树木更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在孢子周围建起了一层壳来保护孢子,这样孢子不再会落到地上,而留在树上发芽。在被称为胚珠的壳内有雌性细胞,雄性细胞则在另一个器官中形成:带有雄性细胞的小原叶体,被称为花粉。在以前花粉叫雄性孢子,花粉在花出现以前就存在了,只是人们在花出现之后才使用花粉这个词。为了能使异性相逢,必须借助风来传送含有游动精子的花粉。花粉漫无边际地飘游,有时能落到一个胚珠上,接触后胚珠会变软胶化;而后,胚珠部分地变成液体,以使花粉游动,与卵球会合。尽管花粉已经被风移动了,但它的游动特点犹在。然而,植物还是渐渐地离开了大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