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是库切的一部经典的后现代作品。以互文性视角解读《福》,认为库切的《福》和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文性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文本的标题、故事题材和人物三个层面上。本文通过分析文本关系,揭示文本的主题意蕴,为互文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视野。  相似文献   

2.
殷勤勤 《文教资料》2011,(19):24-26
本文通过引入互文性概念,将《道连·格雷的画像》与《驴皮记》两部作品放入互文性这样一个大概念之下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关注在"互文性"之中的双重焦点问题,并带入作品中进行分析阐释,简单总结出两部作品所共同塑造的"浮士德形象"的经典永恒性。  相似文献   

3.
《蝇王》是20世纪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代表作,也是最能体现其思想的作品。本文从《蝇王》互文性解读中分析戈尔丁在其作品中对传统题材的颠覆,人物的改写与重构,以及传统主题的解构,从而挖掘作者所建构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4.
在互文性理论视野中,《金陵十三钗》与《南京大屠杀》、《圣经》以及《羊脂球》这三部作品在主要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互文性,使得小说《金陵十三钗》的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5.
简·斯梅蕾是当代美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之一,其杰出作品《一千英亩》为作者赢得了1992年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奖。本文从互文性理论的角度对《一千英亩》进行互文性解读。文章通过情节设计,母题,引用等互文性具体表现方式揭示出《一千英亩》和《李尔王》互相指涉的部分,从而例证了《一千英亩》是对《李尔王》的重新改写。在《一千英亩》中,作者简.斯梅蕾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改写,将《一千英亩》颠覆了善良战胜邪恶的传统意义,并且赋予其改写的故事以新的内涵。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运用的互文性实质上是对现代社会现实的语言反映。《一千英亩》对《李尔王》的改写反映了社会文化与人类思想意识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6.
斯蒂芬妮·梅尔书写的小说《暮光之城》系列,自问世以来连续创下了出版佳绩,并赢得评论界及读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如:女性主义、读者反应、主题研究和原型批评等。此外,也有学者从互文性的角度讲将《暮光之城》系列与《呼啸山庄》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前者充分参考并引用了后者,从而使《暮》系列与《呼啸山庄》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多视角,多视觉的互文性。但是《暮》系列与中国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也存在着互文性。两部作品都是通过鬼怪传奇直击人心,代表社会、人性的反射。因此.文章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挖掘《暮》系列小说与《聊斋志异》之间的互文性,进而了解中西鬼魂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7.
《宠儿》(Beloved,1987)是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代表作之一,1988年获普利策文学奖。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文章运用互文性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作品,小说主要描写当时英国中产阶级年轻女性的爱情与婚姻,通过透视她们的爱情过程以及婚姻的结局来反映英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文章以互文性理论的批评视角,从广义互文性和狭义互文性两个角度,追踪《傲慢与偏见》对历史文本和先文本改写的印迹。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指的是前人或同代人发表的文章的一部分被后来的作者模仿或在后来的文中被借用。《米格尔街》小说文本的魅力植根于文本的互文性中。因此,本文从互文性理论的角度来解读《米格尔街》,分析互文性在《米格尔街》描写人物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以此来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狂人日记》在现代文学史上开白话文之先河,阿来的《尘埃落定》则在当今文坛掀起西部文学的一个高潮。本文从主题切入方式、作家语言风格、作品优势土壤、艺术手法选择等方面对两部作品的创作加以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以进一步认识和解读作品和作家。  相似文献   

11.
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和《被掩埋的巨人》两部作品看似风格迥异,但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史蒂文斯和高文的人生追求、情感困境和命运归宿却高度一致,呈现出一种相互指涉、相互对话的状态,两者构成了多重的互文关系。基于此,本文从互文性视角出发对这两个普通人的生存境况进行细致分析,挖掘两部小说蕴含的深刻哲理意味与精神价值,以期为困于生存的现代人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海边的卡夫卡》与俄狄浦斯神话存在着明显的互文关系。在本文中,笔者将从肯定和否定两种互文关系进行两者的互文性分析。采用布鲁姆"影响的焦虑"观点,从情节、预设以及人物、结构上的异质特点切入,解读两个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潘婷 《考试周刊》2015,(52):11-12
老舍的《月牙儿》与《阳光》同收于《樱海集》,两部作品都创作于1935年,纵观学界对老舍作品的研究状况,《阳光》比起《月牙儿》稍显黯淡,不过把《阳光》与《月牙儿》做互文性阅读分析就不难发现,尽管学界很多研究者从很多层面剖析《月牙儿》这部作品,但大多数都把《月牙儿》中主人公"我"的命运悲剧归结为"贫穷的生活"、"黑暗的社会"等外在因素,关注造成她人生悲剧的内在原因的很少。本文通过《月牙儿》与《阳光》的互文性阅读,挖掘《月牙儿》所表现的女性悲剧的其他深层次原因,并从作者老舍的创作角度解析文本透露出的作者的女性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运用互文性理论,可以对小学名家文学作品进行进一步的解读,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的理解。在互文性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同一作家和同一题材作品的互文,也要注重对不同作家同一题材作品的互文。既要注重选择互文性资源的角度,也要把握好互文性阅读资料的"量"和"度",把握好互文性的时机和环节,以提升学生对名家作品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看不见的人》是拉尔夫﹒埃利森的代表作,是二战以来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小说。本文试从互文性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无论是从狭义的互文性还是从广义互文性来看,《看不见的人》都具备互文性的鲜明特征。埃利森广泛吸收英美欧许多经典作家与作品的营养,使《看不见的人》成为一部了解美国文化与历史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6.
葛灵知 《海外英语》2011,(10):257-258
《仁慈》是著名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九部作品,它与《宠儿》有着明显的互文关系。该文试图借用朱莉雅·克里丝蒂娃的互文性理论来分析这两个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通过剖析小说的情节与角色构建、主题意象以及其运用的写作手法,探讨这种互文手法对于理解小说主题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第83届奥斯卡获奖影片《国王的演讲》是一部以英国王室生活为题材的励志作品,其在主题内容、叙事结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上与第37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窈窕淑女》有着明显的互文性对照。通过互文性解读,这两部影片所表现的通过积极奋进来获得自信、实现人生价值的励志主题更加凸显,同时也为欣赏奥斯卡经典影片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8.
曾经在文坛引发争论的“互文性”理论,因有网络文学的出现而变得十分普遍,其写作手法与文本内容对传统“纸张文学”进行了极大的挑战与颠覆。本文试图就“互文性”这一理论对网络文学作品《悟空传》进行分析,其所表现出的对电影《大话西游》的明显模仿与对经典作品《西游记》的戏仿和颠覆,都鲜明显示出“互文”理论在网络文学中的应用。而这一应用,也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乔伊斯在“死者》中采用大量爱尔兰音乐素材,与小说文本具有互丈性。这是乔伊斯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重要手段。解读其互丈性,有助于挖掘和阐释音乐与文本间的互动和互涉意义、理解人物性格及作品主题。本文试图解读“死者》中音乐与文本的互文性。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是传记体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确保传记真实性的有效手段.作为一部由美国学者写就的国人传记,金介甫的《沈从文传》兼具传记的史实性与文学性,在学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试从跨文化摘译、跨文化批评、跨文化阐释三个方面来解读《从文自传》、沈从文作品、沈从文思想与《沈从文传》之间存在的互文性关系,阐释它们在传记叙事中的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