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习俗:扫墓祭祖——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相似文献   

2.
清明节的源流、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涛 《科技文萃》2005,(4):186-188
清明节,又叫扫墓节、踏青节、三月节等,时间在农历春分后第15日,公历4月5日前后.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历史上一度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在传统社会中,它的节期持续时间较长(五六天到十几天,各地各时代不等),一方面是扫墓祭奠、怀念离世亲人的节日,一方面是踏青嬉游、亲近大自然的节日.直到今天,清明节仍然是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  相似文献   

3.
明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踏青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相似文献   

4.
漫话清明     
皖君 《科技文萃》2001,(4):155-156
冬至后的106天是清明节,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由于这两个节日只差一天时间,而且寒食节的活动在古代往往要延续到清明,渐渐地两个节日就合并在一起了。 清明节,在公历4月4、5或6日,古代称为三月节,这时正值春天,大地复苏,雨水充沛。 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扫墓与踏青。 一、扫墓 一般认为,寒食扫墓源于纪念介子推,发展为一般性祭祖则是在汉光武帝建武年间,而真正形成制度并普及开来却是在唐代以后。据《唐书》中记载:唐明皇李隆基在开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这时的“上墓”早已不仅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是悼念祖先和逝者的活动了。  相似文献   

5.
诗意清明     
时间的使者纵马而来,转眼间清明节又悄然而至了。清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是其他节气和节日所没有的。从节气上说,清明一到,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春耕春种,一年的忙碌从此开始;从节日上讲,它是祭祖之日,这天要踏青扫墓,祭拜祖先,追忆先人。晚唐诗人杜牧在《清明》中留下脍炙人口的名句:"清明  相似文献   

6.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清明节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在清明节的时候,我们祭拜自己的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并且到郊外踏青游玩,感受阳光的温暖,还有那春天的明媚。相传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所以为了增加身体的热量,大家都在这一天出外踏青,进行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扫墓的悲酸泪水,又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哟!那么,下面我们就跟随古人的笔触,一起来认识一下清明节吧。  相似文献   

7.
清明缅怀     
清明缅怀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正是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相似文献   

8.
【真题重现】与2010年37题的对比。 【例1】(2010·广东,37)(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9.
宋代清明节是融合"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于一体的一个多重主题、多种意义的节日。正由于此,宋代清明节的节日风俗也丰富多彩,包含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风俗活动。宋词当中有很多作品描绘出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并且在这些异彩纷呈的节日风俗中蕴含着古代人类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亦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集中体现。宋代开封清明节以扫墓为主,兼有踏青、游园、宴请、聚会、敦亲、睦族等,同时还带有明显的商业文化特色,整体氛围愉快而轻松。现代多以扫墓祭祖为主。开封借助"一图一书"即《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造宋风的说法,使开封选择清明节作为主题文化节成为可能。不过,在清明文化节的构建过程中,应开展政府的干预、媒体的宣传、民众的广泛参与更加有机结合,唤起人们的传统情感,让清明文化节成为开封的节日符号。  相似文献   

11.
清明节祭拜(ji bai)祖先,悼(dao)念已逝的亲人已成为我国的一种风俗习惯。以前的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因为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mei)、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在清明节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的老习俗讲究禁(jin)火、扫墓。每逢清明节的前一天,晋中一带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不生火做饭,这一天大家都吃冷食,所以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作“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还有一段故事。原来,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做了晋国的国  相似文献   

12.
一、中华民俗传统节庆教育分年级教学序列 1.各节庆日分年级教育主题 2.分年级节庆教育的教学目标与重点内容一年级: 让学生了解节庆日的基本习俗常识, 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清明节:初步了解清明节是我国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感受缅怀古人的崇敬感。端午节: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祛毒避疫、纪念古人的节日,感受华夏民族的自豪感。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是家庭团圆的节日,感受家园和睦的归属感。重阳节:初步了解重阳节是野游的节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语文》2007,(4):118-118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按照传统习俗,清明节扫墓祭祖,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对于在厚重传统文化中浸濡的人们来说,自然有着别样的意义。然而同样让我们无法拒绝的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新技术更新给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冲击。拿清明节扫墓祭祖来说,如今网上出现了专门提供“代人扫墓祭祖”的服务,这就使清明节扫墓这种传统习俗遭遇了无法回避的现代尴尬。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语文》2007,(4):56-56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  相似文献   

17.
<正>清明节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既有隆重庄严的祭祀、扫墓、上坟等习俗,也有欢歌笑语的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等活动,还有吃春团、春饺、春盘、春卷之食俗。而在古瓷的世界里,清明节的习俗被演绎得活灵活现。踏青又叫春游。三月清明,春回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宋代诗人苏辙《踏青》:"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  相似文献   

18.
<正>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时节草木生长,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明节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清明节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有许多与之相关的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让我们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边小学同学们的诗歌、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中来了解同学们在清明时节的活动和感受吧!  相似文献   

19.
4月5日,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而且还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万物复苏、吐故纳新的时节里。有些人纷纷到先人墓地、烈士陵园扫墓和祭祀,有些人远足踏青,亲近大地,感谢自然等。在杭州半山公墓,一位手捧洁白雏菊的市民表达了自己对清明节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0.
又到了清明节。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去踏青扫墓。有时,宝宝会对拜祭的对象不甚了解,会问他究竟是谁。其实,清明节是对宝宝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经过程,家长如何教宝宝去学习面对呢?生命是什么?如何去教育我们的宝宝尊重生命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