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围绕现实主义的讨论主要有“现实主义重构论”和“现实主义冲击波”两个批评话题。由于“现实主义重构论”阐释上的困境,且缺乏新的理论信息,因此,它在文坛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反响;而有关“现实主义冲击波”作品的争论虽然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关注,但其对文学观念的发展、新变却缺少足够的作用力。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现实主义话语更新的难度:如果没有新的价值原则、艺术方式与文化策略的注入,现实主义就只能在自身封闭的系统中往复轮回。  相似文献   

2.
新现实主义小说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对这种文学现象,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的论者认为是“现实主义冲击波”,有的论者将其认定为“现实主义的回归”或“回流”或“回潮”,有的论者称之为“新现实主义小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创作的深入和发展,这种论争一直没有止息。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对关于新现实主义小说的论争进行综述,厘清其优劣,对发展21世纪文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文学》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期刊中寿命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文学》月刊上的文学评论是它的重镇之一。茅盾在“文学论坛”栏目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性的文章,注重反映社会问题,探求文坛的健康发展,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并且积极参与到文学论争中,为《文学》月刊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三十年代的文坛的走向和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作为70年代末至今社会改革大潮在文学中的反映,改革文学至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90年代所谓“现实主义冲击波”实质上是八十年代改革文学合情合理的因承,是改革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再崛起,在人物形象、情节、主题、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文学在世纪之交的一批创作,又在不断克服自身局限,摆脱困境,成为跨世纪的一股文学潮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桂军”在中国文坛声名鹊起。《广西文学》作为广西区唯一一家省级纯文学期刊,对“文学桂军”的整体崛起起到了指导、宣传、策划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为广西文学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末,《大家》杂志首先提出“新散文”的写作理念,其“注重散文文体的自觉探索,注重审美经验的独到发现的写作”,在世纪末的新时期文坛产生了极大的震荡。一大批写作者开始自觉地构建一种新的文学话语,同时,批评界对这一新的文学写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简析俄国文学中三个“多余的人”形象李耕耘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形成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普希金是它的创始人,果戈理为之奠定了基础,大批作家继承了他俩的传统,使批判现实主义成为文坛主流。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及时地从理论上进行总结,为其健康发展铺平了道...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文学在上世纪90年代兴起了一场冲击波。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曹征路的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一直是当下文坛争鸣的焦点。然而从故事设置、主题来看,曹的作品不脱上世纪50至7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遗迹,有着概念化和主题先行的特征。从故事的情节视角来看,和上世纪初的现代文学形成呼应。知识分子无法深入小人物内心,只对其艰难处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摹,表现了作家的深切焦虑并不能实现人道主义关怀。面对不同时代不同问题,现实主义文学却重复着历史的步伐,走出困境实现超越是现实主义文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代作家应该借鉴席勒所说的,把朴素和感伤相结合。仅仅凝视现实、写真实写黑暗的文学是没有深度和高度的。不对人类存在作出讨论的文学不但缺乏思想性,并且也不具有艺术性。文学探讨的是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而不仅仅是作家对现状的担忧和控诉。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辽宁小说在上世纪 80年代以骄人的实绩确立了在全国文坛的重要地位 ,90年代在看似寂寞的表面下 ,辽宁小说家以更加执著而平和的心态去创作。从全国来看 ,辽宁小说更崇尚现实主义精神 ,更看重文学的精神支点和价值意识  相似文献   

10.
巴金和李箕永是中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两国文坛上成就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本文通过巴金与李箕永的前期代表作《家》和《故乡》的比较,剖析了两位作家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异同.重视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寻求文学的真挚性、推崇生活的真实性等是两个人共同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而巴金的和谐观和李箕永的革命现则是两人不同的现实主义文学现。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的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一个国家。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固有的劳资矛盾日益激化,出现了著名的人民宪章运动。在宪章运动中,产生了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无产阶级文学,即宪章派文学。与此同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也勃勃兴起并进入极盛时期,在英国文坛上相继出现了一批被称为“出色的一派”的许多著名作家,其代表  相似文献   

12.
“文革”之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先后成为新时期文学主潮,充分体现了“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比较而言,现实主义主要承担了文学的启蒙意识,现代主义则致力于审美形式建构。90年代之后,在市场意识形态的笼罩下,新时期文学迅速走向文化,呈现出无主潮的多元共性格局。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的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即以何申、刘醒龙、谈取、梁晓声等(下文简称“何由河’)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再度崛起。在对这一再度崛起的现实主义小说的评价中,有一种观点是否定何申们的创作属于现实主义。这种否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反面入手,认为何申们的创作缺乏现实主义文学所应有的深刻的批判性。面对谈歌工厂题材的中篇小说,邵建在(可疑的现实主义)一文中说:“我并没有感到现实主义回了归”(1)。“今天谁要撒开批判意识和精神却侈谈什么现实主义,打死我,我也不清’(2)。薛毅(“分享艰难”的文学…  相似文献   

14.
面对9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潮流,有人称之为“现实主义新的冲击波”,又有说是“现实主义大潮再起”,还有人称为“90年代新现实主义”,不一而足,莫衷一是。实际上,当我们放开眼界,将这股现实主义潮流放在历史的长河与世界的范围内去厘定它,那么,可以看出,它带有明显的“后”学特征。所谓“后现实主义”一词,或许能比较准确地概括当下的现实主义创作。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知道,普希金首先是以诗歌创作确立他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的,然而,作为“一切开始的开始”的普希金,在俄国最早完善了现代小说的创造.他在各类小说体裁上的成功尝试,其深远的影响,并不亚于他的诗歌创作对俄国文学的贡献.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普希金完成了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他开始感到运用小说这种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必要性.于是,他逐渐把创作的中心由诗歌转向了小说.在《别尔金小说集》、《杜勃罗夫斯基》、《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小说中,普希金敏锐地提出了小人物,农民暴动,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红楼梦》是我国人民引为骄傲的一部世界性文学巨著。它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却已具备了近代现实主义的规模与性质。其实,同样值得我国人民引以自豪的,还在《红楼梦》诞生之前一个半世纪,我国即已出现了《金瓶梅》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巨著。这部巨著不仅给予了《红楼梦》以直接的深刻的影响,并且同样已具备了近代现实主义的特点。而它的出现,却要比近代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早两个多世纪,比另一个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的作品更要早近三个世纪!在我国以至世界小说发展史上,《金瓶梅》的出现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而小说本身堪称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奇书”。当这部“奇书”刚一问世,便立即震动了当时的文坛和社会。人们争竞阅读它、谈论它,爱之者“极口赞之”,奉为“外典”,恨之者诋毁咒骂,斥为“诲淫”;闯过者称“奇”称“快”,既“惊”且“喜”,未阅者“恨未得见”,以为憾事。同时,由于它的内容的丰富,  相似文献   

17.
冯永朝 《现代语文》2006,(11):90-91
“新写实小说”是在新时期小说创作处于低谷阶段出现的重要创作潮流。20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轰动文坛,但随即或因对现实和社会的疏远,或因过于注重形式和语言技巧的玩弄被读者冷落,开始走向沉寂。正当文学似乎已陷入困境之际,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新兵连》等一大批“新写实小说”相继问世,似一股春风给文坛带来了新的转机,引起了评论家和广大读者的广泛注意和讨论。尽管人们对“新写实小说”的性质和特征的认识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笔者认为“新写实小说”的关键在与它的“新”,而这“新”又是在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比照中凸现出来的。所以,本文拟从“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取材、叙事态度、结构方式、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的不同入手,对“新写实小说”的特征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49年之后的四、五年间,新中国存在着以赵树理、茅盾和胡风为代表和三 种现实主义;文革前的17年 ,新中国文学取得了五方面巨大成就,其教训是未能实现从战争年代的思维模式到建设时期思维模式的转变;文革期间,四人帮的“四论”统治了中国文坛,造成中国文坛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好作品;1987-1989年,是新中国文学收获最丰富、创作最繁荣的13年;1990年代的中国文学,出于了“五四”变化,存在7个问题,有5个经验;21世纪的中国文学将产生7种“位移”。  相似文献   

19.
<正>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19世纪中期,达到了它的繁盛时期。那时,它是一股声势浩大的潮流,在西方文坛上独领风骚。到了19世纪后期,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实主义文学退出了它的主流地位,西方文坛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格局。那么,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格局中,现实主义究竟占据什么样的地位?与19世纪的现实主义相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平以《天网》、《抉择》、《十面埋伏》等反腐题材的小说在文坛上掀起一股现实主义冲击波.引起了相当强烈的反响。张平的反腐题材小说与其他作家的同类题材作品相比,有很多共同点,更有诸多突破、超越。这种超越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张平的作品总是既勇敢地揭露腐败,也热情地弘扬正气;二是张平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强烈的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