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拉姆 《成才之路》2013,(27):44-44
教学反思需要教师正确对待自己的教学观念,勤于思考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巧,检查自己的教学是否能达到让自己满意,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记录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因此,教师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促进自己成才。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实践和经验的过程,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本文认为教师应从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程序设计、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等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课堂教学“亲历者”的历史教师,通过叙事来追忆自己的教学过程,述说自己的教学思考,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评判自己的教学效益。这个过程实际上正是形成个人内在理论,并实现自我超越的教学研究经历。  相似文献   

4.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我们为人师者在自己的课堂上应该把握并应用一些独特的教学艺术,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5.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通过观察、对比、回顾、自我诊断、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判断和分析,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大胆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丰富和完善教学艺.  相似文献   

6.
朱干香 《成才之路》2009,(34):17-17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找自己的碴儿。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7.
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能使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活动进行认真的反思,促进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并把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8.
教学反思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是教师终身学习的动力,可以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会减少自己教学中的失误,会使自己的教学生涯更加成功。  相似文献   

9.
石冬梅 《甘肃教育》2010,(10):25-25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一方面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主动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是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教学主张?教学主张就是对教学所持有的观点。它不是教学思想,没有宏大的体系。教学主张,有时候会微观一些、零散一些。什么是自己的教学主张?我想,它不一定是自己的独创,可以是自己所"拿来"的、所信奉的、所坚持的,或者自己所改造的。一句话,为自己占有的即可。我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吗?大脑在不断地搜索。我想到了自己热爱的关于阅读教学的主张,一路走来,它的形成是从混沌走向清晰的过程,是从学习走向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一生始终与教育融合在一起,他的教学思想彩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文章对孔子在教学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思想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试论孔子的教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一生始终与教育融合在一起,他的教学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文章对孔子在教学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思想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翻译家和古文大家林纾,正式职业就是教师,但其长达50多年的教学生涯却极少有人关注.为了从新的一个角度对林纾有一个再认识,文章在广泛搜集材料基础上,阐述了林纾救国兴学的教育理念、不拘一格严谨务实的教学活动及平凡执著的教书生涯.林纾的教育思想、教学实践,对当时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乃至全国的教育教学,都有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即使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将有很大的补益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鹤琴教学法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他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法理论与操作体系,具有本土化、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的特色,不但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影响,对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感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技术应用与服务》专业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一些体会 ,介绍了 Java语言这门新兴的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知识点和难点以及重点章节  相似文献   

16.
在素质教育中 ,政治教师要解放思想 ,提高自身素质 ,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中 ,要有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能主动地、愉快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和能力 ,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潜能得到最大释放 ,以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教学艺术形成是教师的主体性在教学实践中的自然表现,日的是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变成学生获得发展的精彩活动。教学艺术形成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人的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及教师专业化理论。  相似文献   

18.
We came to this study with a set of beliefs about good science teaching that had been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 constructivist literature of the past decade. In this article we reexamine some of our own assumptions about good teaching by exploring the classroom practices of an experienced physics teacher. This teacher did not fit the mold of the constructivist teacher and, yet, there was much to suggest that he was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in his class. His methods were almost entirely whole class—focusing mainly on physics content, examination technique and algorithm practice. Our close observation of this teacher in his Grade 11 classroom over several months suggests an alternative framework for examining his work. We examine this framework through a number of themes: teacher confidence, the structure of the discipline, student motivation, trust, and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learning. We argue for a broader view of good science teaching than that proposed by the constructivist literature, one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standings of science in relation to their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活跃自身的思维,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文中还概述了几种活跃思维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I present a two-year case study of one pre-service teacher (PST), Johnny, as he moved through his education-based coursework at a large, public university in the US Southeast. In his final year of college, Johnny chose to forego the remainder of student teaching and not to receive a teaching certificate. To better understand Johnny’s choice to leave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tension between Johnny’s developing conceptions of care and teaching and those of his Mentor Teacher, I draw on sociocultural approaches to teacher identity development and literature on care in teaching.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could inform the ways that school-based experiences preceding and during teacher education are structured to encourage PSTs to develop identities as caring teachers and to become members of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