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报纸副刊作为报纸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对报纸特色的形成和吸引读者有着重要的作用。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颠覆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报纸副刊的发展前途也自然引起了人们普遍的担忧。面对互联网的强力冲击,报纸副刊怎样才能走出困境,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是需要我们长期研究、不断探索的一项重大课题。坚守副刊的文学性副刊的文学性是副刊最基本、也是最鲜明的特性,传统的报纸副刊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中央级报刊也就是人们说的大报的副刊容易办些。举凡全国各大报纸,诸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文汇报的《笔会》等,无论其副刊的刊龄,还是其副刊的质量,地方报纸副刊都  相似文献   

3.
报纸副刊,是常见于各种报纸区别于新闻的版面和栏目。著名副刊作家、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红花,而副刊就是绿叶;新闻是主体建筑,副刊就是亭榭回廊,两者相得益彰"。纵观全国报纸副刊,比较著名的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文萃》、《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北京青年报》的《天天副刊》、《羊城晚报》的《花地》、《南方都市报》的《城市笔记》等,种类繁多,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4.
东北沦陷时期,迫于日伪文化专制高压政策,许多爱国进步作家只能在作品中通过曲折、隐晦的形式揭露日伪的罪恶、社会的黑暗,以此唤起人们的反抗和觉醒。这一点可以被《滨江日报》文学副刊上发表的一些作品所证实。《滨江日报》文学副刊上虽也有麻醉人们意识的作品,但一些作品是具有历史进步性的。  相似文献   

5.
一、旧时报纸的副刊人们通常把报纸叫做新闻纸,凡读 “ ”报,也总是先浏览要闻。可也有这样的人,拿到报纸, 只是瞟两眼新闻就直接往后翻,一直翻到他平时感兴趣的副刊才停下来,开始津津有味地阅读。报纸的副刊是否和“正刊”同时诞生,未加考证,不敢妄言。但报纸的副刊和“正刊”同样声名远播、影响久远的则不乏其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报界以四大副刊最为著名。它们是:北京晨报副刊、京 《 》《报副刊》,天津的民国日报·觉悟,上海 《 》的《时事新报·学灯。仅以晨报副刊为 》 《 》例,即可看出当时副刊…  相似文献   

6.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英美报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出色的文艺副刊,能引起不同层面读者长久的阅读兴趣,能为报纸增光添彩。《解放军报》的"长征"、《人民日报》的"大地"等著名副刊,不仅是一些作家、诗人最初的摇篮,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广大读者的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简敏 《新闻前哨》2007,(1):43-45
中国报纸分设副刊可以上溯到1875年上海《申报》在新闻版面之后公开征求“骚人韵士”的“短什长篇”,刊登“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之类”。1911年,《申报》设《自由谈》,并将之作为一个长期的栏目固定下来,由此,副刊正式定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一开始就是与报纸副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文化运动中的四大副刊——北京的《晨报副镌》、《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名家荟萃,佳作不断,共同形成了中国文艺副刊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这时副刊摆  相似文献   

8.
张恨水先生系安徽省潜山县岭头乡人,他是一位誉满中外的高产作家,又是主编报纸副刊的高手。他自1919年步入新闻界,在长达30年的新闻生涯中,先后主编过《皖江日报》副刊、《世界晚报》副刊、《世界日报》副刊以及北平《新民报》副刊等。张恨水主编报纸副刊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9.
江淑峰 《青年记者》2007,(24):60-61
报业有句行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可见报纸副刊的作用非同小可。从新文化运动中《学灯》、《晨报》、《觉悟》和《京报副刊》,到报业激烈竞争下各大报纸的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文汇报》的《笔会》、《解放日报》的《朝花》、《北京青年报》的《天天副刊》及《羊城晚报》的《花地》、《晚会》等等,  相似文献   

10.
袁敏杰 《新闻知识》2003,(11):54-54
身为宝鸡人,我尤其喜欢《宝鸡日报》副刊,每周三的副刊版,我都是篇篇文章字字句句认真阅读,仔细品味。日久天长,我品出了其大气清风文香,并深深感动。 这些年,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瘦身”(其实本来并不“肥”),宝鸡日报却对其文艺副刊进行了“增肥”,版面扩充了一倍;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改头换面,扮酷卖俏;一些报纸副刊甚至“变性”,非驴非马,似乎有点像“文妖”。宝鸡日报副刊却坚守阵地,不  相似文献   

11.
副刊初探     
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做厨子不易     
袁鹰  潘国彦 《出版参考》2007,(1):43-43,46
1956年7月,《人民日报》改版,扩大版面.增加报道内容,并且在第八版上恢复副刊.副刊没有刊名.人们就称之为“八版”。我奉命担任八版主编。虽然我在上海解放前曾经在地下党领导的《联合晚报》编过几个月的副刊《夕拾》,又因中学时代就开始向上海的报纸副刊投稿,对报纸副刊似乎尚不陌生。但是彼一时此一时也,要编《人民日报》副刊,不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幸而得到许多老中青作家的支持.出谋划策,提供稿件:当时受党中央委托主管报纸工作的胡乔木同志两次来文艺部作具体的指导.出了不少主意:加上文艺部的主要负责人林淡秋和袁水拍两位又都编过副刊.有他们坐镇把关.我也就不太快场了  相似文献   

13.
地市党报如何贴近未成年人,提高在未成年人中的影响力,为当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尽权威媒体应尽之责呢?结合《广州日报》、《南京日报》及《三明日报》等一些地市党报的实践,笔者认为,地市党报可以精心策划,推出一些贴近未成年人的文章、专栏、专副刊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战旗报》副刊以其清新、靓丽、富有个性的面孔,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欢迎。在成都军区所属基层部队,《战旗报》副刊几乎成了战士们阅读的首选。不少战士说,《战旗报》副刊与别的报纸副刊不一样,不仅版式好看、文风清新,而且内容离战士很近,很有吸引力。一些军界同行和外区部队的领导也称赞:《战旗报》副刊办得好,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牌效应。贴近基层突出兵味翻阅《战旗报》,你会发现该报的第四版全是青一色的副刊,其风格与其他报纸副刊迥然不同。版面设计新颖,内容也非常丰富,有《金沙江》、《大西南》、《多彩军营》、《美苑》、《…  相似文献   

15.
副刊,按照传统的定义,是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专页或专栏。副刊几乎与现代报纸同步发展,人们常将副刊与新闻、评论、广告称作报纸的四大组成部分。纯文艺副刊或纯学术副刊曾经占有报纸不小的版面,尤其是纯文艺副刊,高峰时几乎每天一个版。然而,曾几何时,这类纯文艺副刊受到新闻版面的挤压,逐渐萎缩,各类都市报以及党报对纯文艺副刊已不再强求,有的还在坚持,有的早已砍掉。如《城市商报》,虽然每周出两期《春来茶馆》专版,但编辑方针明确是现代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杂文。  相似文献   

16.
报纸发展到今天,纯文艺体裁的作品逐渐失去其在副刊的领袖地位,而副刊在一些新生报纸出现后,因其扩展自己的领域,以前副刊中常见的散文也进入了大散文时代.散文则成了家庭生活类报纸的主要体裁,那么传统副刊的散文有变化么?是怎样的变化?本文以<家庭百科报>副刊版--"青园茶坊"为例,试分析副刊散文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湖北日报近年来推出的《读书》副刊,注重突出其文化属性,通过内容精选和深度挖掘,体现了较为厚重的文化含量和较强的可读性,受到读者好评。本文总结了《读书》副刊近年来的一些探索、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王莹 《新闻窗》2006,(5):87-88
新闻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副刊历来是报纸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对副刊文化的要求也产生了变化。以往那种纯文学的老形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现代读者的需要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他们不仅需要获得外在的感官审美愉悦,还对报纸副刊多了一种“获益”心态,他们期待从副刊作品中,获取更多的“营养”和知识,获取更多的趣味和快乐;  相似文献   

19.
中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三贴近”,给报纸副刊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原则和精神动力。地方特色是地方党报副刊发展的生命之源。让广大群众成为副刊版面的主角,让老百姓走上副刊片面的舞台,就会使读者觉得副刊里所叙述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所阐明的哲理就是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在报纸和读者之间营造一个共鸣区。地方党报副刊走“平民化”道路是一种趋势,但是,“平民化”绝不是“庸俗化”,盲目趋俗,大量刊登一些花哨引人、庸俗无聊甚至有悖于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文章。这是与报纸副刊的本质要求背道而驰的,是曲解报纸副刊“平民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路晓  肖冉 《新闻世界》2014,(7):22-24
《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作为典型的文艺性综合副刊,一直以来秉承其雅俗共赏,平民化与高品位兼容的办刊理念,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而热情的读者,是《北京晚报》传承至今的传统栏目和特色副刊。本文从办刊思想、栏目设置、内容特色、语言魅力四个方面对《五色土》副刊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