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 丰裕回到正房里和臣德说:"大大,尽快给我三大物色一个女人吧,要不他就毁了,家里肮脏得人也没法进了,看了都让人心酸."臣德叹着气说:"你是当家人,你看着办吧,让你干咸菜婶子去给他找一个".丰裕问:"还能用她吗?"臣德说:"能用,她做媒做出经验来了,她是最知道什么男人配什么女人合适了."  相似文献   

2.
一次上班迟到被经理逮住了,我辩解说,道路整修,堵车。经理说,知道堵车为什么不早点走。我说,早晨起来要洗脸吃饭,怎么可能走得早呢?经理说,为什么不早点起床。我说,晚上公司加班到那么晚,怎么可能早起床。经理说,那为什么不提高工作效率,还非要加班浪费公司的电费。我有点恼怒,说,不就迟到了五分钟吗?有什么大不了的。经理嗓门更大,说,这不是迟到几分钟的事,是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争论的结果是,我丢掉了当月的奖金。  相似文献   

3.
正20岁帅哥主厨爱上杭州姑娘,从新加坡追到杭州。准备一直在杭州,还是说有其他计划?梁隆基对这个问题有点不理解:"为什么要走?我太太在杭州啊,我当然也在这里了。"之前去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的中餐厅时,就有人告诉我,隔壁做西餐的WL Bistro西湖餐厅有一位新加坡来的大厨,还专门推出了新加坡菜单,而且"是个帅哥哦"。我立刻拿出小本子,决意与帅哥好好聊  相似文献   

4.
丰裕回到正房里和臣德说:“大大,尽快给我三大物色一个女人吧,要不他就毁了,家里肮脏得人也没法进了,看了都让人心酸。”臣德叹着气说:“你是当家人,你看着办吧,让你干咸菜婶子去给他找一个”。丰裕问:“还能用她吗?”臣德说:“能用,她做媒做出经验来了,她是最知道什么男人配什么女人合适了。”  相似文献   

5.
肖颖 《文化博览》2006,(7):44-45
2003年,父亲再婚了,后母却是第一次结婚。我想不明白30岁的她为什么要嫁给50多岁的父亲。因为钱?还是房子?抑或是地位?反正我是按这种假设认为的,我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并且和他们闹得很僵。后来,我和男友就到北京打工。一晃三年过去了。2006年3月底的一天,父亲打来了电话,说:"三年了,你只打过几次电话,今年如果你有时间,希望你能回家看看。"放下电话。我发现我竟然还很想见父亲一面,毕竟我和  相似文献   

6.
男孩和菁恋爱的时候,总是走在她的身后。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问他:"是不是不喜欢和我走在一起?"他憨厚地笑笑说:"哪能呢?我高兴还来不及哩。"但她总觉得有一种孤独感,缺少安全的感觉。但她总会得到他及时的提醒:"前面有个坑。""车来了。"等到车子急驰而过时,他就把菁往旁边拉一下。  相似文献   

7.
晚景的风度     
魏得胜 《文化博览》2006,(12):56-57
我一直记得熊秉明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那是1989年,熊先生刚刚退休,他在给好友顾寿观先生的一封信中说:"我们进入老境了,让我们塑造我们的老年,一个有风度的老年。"什么样的老年才算有风度呢?熊秉明先生是一位著名学者,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粒中国文化的种子,落在西方的土地上,生了根,冒了芽……"的。我想,生活基础如此深厚的人,其老境该是有风度的。这只是我所想,毕竟我没看到相关的文字。但也不知为什么,以我少壮的年龄,却对熊秉  相似文献   

8.
黄河 《职业圈》2008,(7):51
编辑:最近,在同一些企业文化工作者的交往中,不少人说:现在大家都说企业文化很重要,我们也出了好多本"体系"、"手册",也得到不少奖杯.照说,我们的企业文化管理搞得很好了吧?但我们为什么觉得这些对企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呢?也有人谈到企业文化的"两张皮"问题,抱怨说:我们辛辛苦苦搞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为什么还是逃不开"两张皮"的评语呢?……  相似文献   

9.
编辑:最近,在同一些企业文化工作者的交往中,不少人说:现在大家都说企业文化很重要,我们也出了好多本"体系"、"手册",也得到不少奖杯.照说,我们的企业文化管理搞得很好了吧?但我们为什么觉得这些对企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呢?也有人谈到企业文化的"两张皮"问题,抱怨说:我们辛辛苦苦搞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为什么还是逃不开"两张皮"的评语呢?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一个学生叫威廉,是个黑人学生,很有礼貌,也很聪明,一年前选过我的逻辑课,可上了几节就不来了。后来他说他爸爸死了,所以缺了很多课。我谅解了他。威廉依然缺课,一直缺到期末考试。他请我不要给他不及格,给他一个"课目未结业"。他说他的部队要到前线去打仗了,因为他是现役军人。我一听立刻同意。这天,我突然接到军人驻校办公室的电话。一个军人问我:"为什么威廉一年前的课到现在都没有结业?"我说:"威廉到前线去啦。"那边立刻提高了嗓门:"他到什么前线?他撒谎。他知道在他读书期间,部队不送他去前线!"我一听很生气,立刻给了他一个不及格,送到成绩部去了。没想到,部队三番五次打电  相似文献   

11.
距离     
有一天,教授问他的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要喊起来?"所有的学生都想了很久,其中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所以我们会喊。"教授又问:"为什么别人就在你身边时,你还是要喊,难道就不能小声地说吗?为什么要喊呢?"  相似文献   

12.
江湖话究竟怎么个说法呢?我在中大中文系学过音韵学,明白旧时没有国际音标,未能用音标来注音,为汉字注音就用了反切法。如《康熙字典》:"东"的注音为"德红"切,取"德"的声母d,与"红"的韵母ong拼合起来,就成为"东"这个字的读音dong了。客方言的江湖话实际上是一种倒反切,如"梅"字是"眉来"的反切,倒过来江湖话就说成"来眉";"小"是"死了"的反切,倒过来江湖话就说成"了死",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与一般行业相比,IT行业、咨询行业中的员工流动率要高出许多?为什么在传统企业内,随着知识层次的提高,员工流动率也有提高的趋势?为什么知识水平越高的企业内部管理越"乱"?为什么越有"绝活"的员工越"难管"?吸引高知识人才是否必须要高工资?除工资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对人才的吸引力?如果流动率高是一个趋势,那么企业将如何面对?为什么现在中国人好像变"精了"、"滑了"、"自私了"、"不听话了"……  相似文献   

14.
正前几天,定居德国的亲戚打电话问我,现在国内不都允许生二孩了吗?为什么这边的媒体还在讲中国强制堕胎的事儿?我找来她说的这篇"大赦国际(Amnesty International)"的报道,原来,"大赦国际"担心,中国现在虽然让生两个了,但如果有夫妇想生第三个,怕还是会被拉去堕胎。可见,外媒对抹黑、指责中国,乐此不疲。一个人如果对某事有了一种带偏见的预设,改变是很难的。中国的崛起令西方紧张,西方媒体自然有自己的议程设置来妖魔化中国。有人说,中国一打喷嚏,世界就感  相似文献   

15.
把牙齿拔光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我口中所剩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用处,而且常常作祟,使我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肃清,从此可以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这比喻非常确切,所以我要这样说。把我的十七颗牙齿比方一群匪,再像没有了。不过这匪不是普通所谓的"匪",而是官匪,即贪官污吏。何以言之?因为普通所谓"匪",是当局明令通缉的,或地方  相似文献   

16.
跟你说不清     
一日,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兴高采烈地跑回家,说:"爸爸,我得奖了!"爸爸:"得了什么奖?"儿子:"全国规范化汉字书写二等奖。"爸爸:"那是假的。"儿子:"为什么是假的?"爸爸:"是不是让交钱了?"儿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让我们得奖的同学每人交10元  相似文献   

17.
悲情卖花     
春运第一天,我从成都火车站经过,看到人山人海中有很多小女孩正在拦住返乡的民工卖玫瑰花。她们有的死皮赖脸死缠赖磨,有的则干脆抱住民工的腿,不给钱不让走人。我想:怪了,这些孩子不是一直在酒吧和咖啡馆集中的地区活动吗?怎么到火车站拦起民工来了?我拦住一个卖花的小女孩,问她为什么转战到这里来了?她起初不理,我许诺如果讲了就买她五枝花,她才说:老板说,我们是乡下孩  相似文献   

18.
整容之后     
美容师刚把纱布从我面部取下,就惊讶地叫了一声:"你年轻了十岁!看上去顶多二十出头!"我抓过她递过来的镜子一照,立马自恋无比!哼,看有谁见了我三十四的模样,再怀疑我四十三?凭我的"二十出头",就让那些以前看不上我的男人后悔去吧!我美气十足、马不停蹄地上街,打定主意按照新形象疯狂采购。进入内衣超市,我拣了一个时尚绣花胸罩,转着圈找试衣间。售货员直通通地问:"你有三十多岁了吧?"什么?我的自信一下子被打晕,难道我  相似文献   

19.
借钱     
很多年前,我对门的邻居是一对小夫妻,男人姓李。有一次,我家小儿拉肚子,止不住,跑到了市里的妇幼医院去看。医生说,住下吧。我说住吧。医生要我去交押金,我说多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职场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这话听起来有些过分,但是也反映出了一些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对员工加大压力过度使用的状况.因此,有些上班族每天都感到太忙、太累,公司总是加班加点,有着干不完的工作;公司老总也不轻松,每天总是日理万机,管理事务缠身……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忙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