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三题毕定一约翰·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有影响的代表,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杜威曾做过中学教师和乡村学校教师,后在密执安等大学任哲学系教授和哲学心理学教授、教育学系主任。他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著作和论文,宣扬自己的实用主义教育观...  相似文献   

2.
实用主义哲学、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民主主义信念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三大理论支柱和思想支柱。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发展进程。当今,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强烈呼吁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现有的课程观,实现课程观的新转向。实践课程观正是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既是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又是超越。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论杜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是中国介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先驱,对杜威来华讲学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积极介绍、宣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同时,提出应该通过试验以补正"极端之实利主义"的弊病,验证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否适合中国教育实际,并主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应该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教育传统相融合,创立一种适合中国实际的新理论.蔡元培的这些思想,代表了上个世纪20年代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正确方向,引领了当时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探索和创造,推进了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声誉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20世纪以来的美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逐渐波及到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然而其最大影响在中国。本文通过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旨内容的再认识,结合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史为基础,以论为关键,重点阐述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及原因,深入探讨了其主要代表人物对其思想传承和创造的动态过程,并在比较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影响进行了浅要的探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不仅是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是其整个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上的体现者和操作上的“实验室”。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对现代职业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是中国介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先驱,对杜威来华讲学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积极介绍、宣传杜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同时,提出应该通过试验以补正“极端之实利主义”的弊病,验证杜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否适合中国教育实际,并主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应该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教育传统相融合,创立一种适合中国实际的新理论。蔡元培的这些思想,代表了上个世纪20年代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正确方向,引领了当时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探索和创造,推进了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20世纪20、30年代中苏两国的教育影响是中苏两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不容忽略的。由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所具备的反传统的特性及代表教育新时代的理论素养,国情不一的中苏两国教育在破旧立新,融身世界洪流中,都不约而同的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作为开路先导,从而使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苏两国曾产生盛极一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百年前杜威访华以来,"实用主义"思潮在汉语世界里声名远播。中国学者在使用"实用主义"概念时,在不同的语境里,对其有不同的用法。汉语"实用主义"概念呈现出大约六种含义。第一,指以黄炎培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第二,指以杜威、胡适为代表的美国哲学流派及其中国的应用。第三,指以杜威、陶行知、陈鹤琴等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流派。第四,指注重工具价值的工具主义价值观学说,它肯定物质生产的价值。第五,指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说。第六,指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思想。这六种含义相当于"实用主义"在汉语世界里的六个"身份",即作为本土教育思潮的实用主义、作为实验主义哲学的实用主义、作为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实用主义、作为工具主义的实用主义、作为功利主义的实用主义、作为利己主义的实用主义。这六个"身份"可视为对实用主义的不同的中国化解读,其背后有中国思想元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大师杜威在其学术人生中撰著了众多教育论著.从这些教育名著中,既可以看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题范围,又可以看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尽管杜威教育名著因出版时间、出版背景、著作篇幅、学术声誉、评价文章各不相同而表现出差异性,但它们在学术价值、观点新颖、世界影响上表现出共同性.无疑,若要感悟杜威的学术人生,就要阅读杜威教育名著;若要理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那更要阅读杜威教育名著.  相似文献   

10.
作者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被誉称为"实用主义巨人".杜威曾于1919年5月至1921年来中国讲学,宣传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有很大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将杜威看作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创始人,认为杜威以儿童、经验和活动为教育教学中心的"新"三中心思想,打破了近代以来赫尔巴特所确立的教师、教材和课堂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的"旧"三中心思想,视杜威的教育思想为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分水岭.杜威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为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即使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后依然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研究杜威,借鉴杜威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儿童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学习的一门基本的功课.  相似文献   

11.
论杜威的德育思想及对当前道德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分析了杜威德育思想的要点,提出杜威的德育思想对当前道德建设的启示:道德建设要从儿童抓起,兼及所有社会成员;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主渠道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个体内部动因,注意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2.
学科的性质是学科理论建设的核心问题。中学语文学科性质观是中国语文教育界几十年来一直关注与讨论的话题。于漪老师对于该学科性质的认识经历了由工具性、思想性统一到工具性、人文性并重的过程。研究于漪老师语文学科性质观的发展历程,对于今天的语文教学,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A bstract .  In this essay, Jim Garrison explores the emerging scholarship establishing a Hegelian continuity in John Dewey's thought from his earliest publications to the work published in the last decade of his life. The primary goals of this study are, first, to introduce this new scholarship to philosophers of education and, second, to extend this analysis to new domains, including Dewey's theory of inquiry, universals, and creative action. Ultimately, Garrison's analysis also refutes the traditional account that claims that William James converted Dewey from Hegelian idealism, after which Charles Sanders Peirce inspired him to rebuild his instrumentalism along radically different lines.  相似文献   

14.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5.
课程理论一经诞生,便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课程理论的流派。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理论主要有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无疑是不可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杜威的儿童观有许多科学独到之处,它立足于儿童的实际和个性特点,强调通过统一完整的教育,充分挖掘儿童的潜力和兴趣,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杜威的这一理论结合其心理学知识和学校实践经验,较前人更为积极、全面,直至今天对于我国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苏联及俄罗斯对杜威及其教学论思想的认知与评价经过了一个大起大落的曲折历程:从20年代的极力推崇,到30年代开始猛烈批判,50—60年代的评价落入低谷,80年代至世纪末又开始回暖。进入21世纪,俄罗斯学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更加客观的态度研究与解析杜威的教学论思想,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和再认识。出现这种曲折认识的重要原因是:苏联曾一度过分注重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对人进行评价,乃至将这一评价标准推向极端,从而对杜威及其教育教学思想的评价有失客观与公正。在新的时代,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健康发展的基石是“寻找契合点(或平衡点)”,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摒弃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做中学"."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使得学校里的知识获得与生活过程的活动联系起来.杜威同时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学生的思维.任务型教学主张用英语进行思维与交际,在真实情景中用英语学习,是改变"坐中学"为"做中学"的最佳途径,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杜威的道德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德育目的论、源于生活的德育内容观、知行统一的德育方法论启示当前的中学德育课堂要融入学生经验与社会生活,重视学科德育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改进德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同时我们对杜威观点的片面之处也要客观地分析,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article I examine Dewey's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 art museums — criticizing their existence as repositories for the rich, while exploring their educational potential — by analyzing Dewey's comments on museums in various texts, by relating his ideas to museum educ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the time, and by exploring his involvement with Albert Barnes and the Barnes Foundation. Specifically, I discuss how these men influenced each other and consider possible reasons for Dewey's involvement with a "capitalist collector" such as Barnes. This examination is placed within the broader context of Dewey's philosophy of art as experience. An analysis of these issues is especially relevant at the present time, given that museums are increasingly involved in K-12 education through outreach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in addition to school tou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