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斌 《声屏世界》2003,(9):30-31
新闻侵权归责问题的实质,是如何确定新闻侵权的责任主体和归责原则。同时,这也是审定新闻侵权的首要任务,更是新闻侵权法所规范和调整的目标之一。 新闻侵权的责任主体 如何确定新闻侵权的责任主体?目前,在法律界和新闻界众说纷纭。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起因说。  相似文献   

2.
新闻作品一旦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对受害人来说首要的问题就是确定侵权者是谁,应由谁来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因此新闻侵权责任主体是新闻侵权理论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理论性。下面就如何确定新闻侵权责任主体提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报道侵权是新闻侵权的一种类型,是指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在报道上市公司过程中侵害上市公司及其投资人合法权利的行为。近些年来,随着上市公司报道的大量增加,以及上市公司及其投资人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上市公司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新闻侵权有关的纠纷甚至诉讼不断出现,因此,如何在法律理论和新闻实践中界定正当的上市公司信息报道及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的区别,如何采取措施防范、免受新闻侵权诉讼的困扰等问题,摆在了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新闻侵权案件频频出现,新闻官司有增无减。那么,如何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避免新闻侵权事件的发生?笔者认为,只有明确舆论监督主体和被监督者的权利以及出现新闻侵权事件的原因,才有可能避免新闻侵权,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权。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新闻侵权案件频频出现,新闻官司有增无减.那么,如何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避免新闻侵权事件的发生?笔者认为,只有明确舆论监督主体和被监督者的权利以及出现新闻侵权事件的原因,才有可能避免新闻侵权,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权.……  相似文献   

6.
周潇 《新闻知识》2003,(8):68-70
近些年来,新闻侵权案件频频出现,新闻官司有增无减.那么,如何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避免新闻侵权事件的发生?笔者认为,只有明确舆论监督主体和被监督者的权利以及出现新闻侵权事件的原因,才有可能避免新闻侵权,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传媒与社会的冲突日渐增多,呈上升趋势的“新闻官司”刺激了新闻侵权的研究。2004年理论界对新闻侵权问题的讨论依然很热烈,相关的论文也最多,研究内容涉及各种新闻侵权行为、新闻侵权的损害赔偿、新闻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及如何防止新闻侵权等等。  相似文献   

8.
“媒体侵权”是大众传媒经常遇到的纠纷.目前,新闻视角的不断扩大和报道题材的深入挖掘,新闻报道已经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之中,使“新闻侵权”或者“媒体侵权”这一问题不断发生.笔者就一则案例探讨新闻媒体的侵权问题,以及新闻采访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关系,并对新闻侵权主体的如何确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因新闻侵权引发的诉讼屡有发生,当事人和新闻工作者经常会诉诸法庭、对簿公堂。那么如何能够让新闻工作者既能坚持舆论监督,又不陷入新闻侵权的法律纠纷之中呢?本文就此谈一些认识。一、何谓新闻侵权目前,我国法律上对新闻侵权没有明确的界定。但一般认为,新闻侵权是侵权行为的一种,是通过新闻媒介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广义上的新闻侵权包括侵犯人格权、著作权等。狭义上的新闻侵权主要指侵害他人人格权。二、新闻侵权的几种形式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身体权、自由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  相似文献   

10.
王光辉 《新闻窗》2005,(5):59-60
近年来,随着媒体新闻侵权案件的不断增多,媒体记者如何应对因采访活动而产生的法律风险,成了新闻界、法律界不断探讨的话题。由于目前我国新闻立法滞后,而法院审理新闻侵权案件往往采用民事审判规则,使得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目前的新闻侵权案件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在日常新闻采访活动中,如何避免法律风险往往又是新闻媒体和记者难以把握的业务难点。本文就新闻采访如何防范和规避法律风险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新闻侵权纠纷对任何一家媒体来说,都是棘手的烦心事,不仅“劳民伤财”,弄不好还有损自身形象。因此,如何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避免新闻侵权的发生,是媒体和记者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新闻侵权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有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荣誉权、姓名权,著作权等。  相似文献   

12.
侵权行为是现代法治社会所禁止的一种非法行为,这种行为首先破坏了法律的某种规定,譬如,没有履行应有的义务,侵害了不该侵害的权益等,同时,侵权行为又是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迦人为此应承担赔偿的责任。新闻侵权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作利用新闻传播媒体对公民、增多的新闻侵权纠纷和新闻侵权诉讼,如何从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入手,明确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这对于我们合理处理新闻侵权行为,减少乃至消除新闻侵权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认为,新闻侵权有四个要件构成,本对此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3.
单珊 《新闻前哨》2013,(3):54-56
电视法制节目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较之一般性节目更容易引发新闻官司。那么,电视法制节目如何防止新闻侵权,减少新闻官司,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事前预防和积极应诉两个方面论述了电视法制节目新闻侵权的防范。  相似文献   

14.
如今,新闻侵权案件屡见不鲜.其中,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新闻侵权中最常见的一种.当此类案件发生时,由于种种原因,法院、原告、被告三方对于如何认定新闻侵权经常各有说法.下面从法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15.
论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行为是现代法治社会所禁止的一种非法行为.这种行为首先破坏了法律的某种规定,譬如,没有履行应有的义务,侵害了不该侵害的权益等.同时,侵权行为又是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加害人为此应承担赔偿的责任.新闻侵权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作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但面对日益增多的新闻侵权纠纷和新闻侵权诉讼,如何从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人手,明确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这对于我们合理处理新闻侵权行为,减少乃至消除新闻侵权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新闻侵权有四个要件构成,本文对此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和人民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在新闻对社会生活进行监督的同时,法律对新闻的监督也成了必然的趋势。从新闻侵权案件的时有发生并见诸报端就说明了这一问题。从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到国家通讯社新华社,都有因新闻侵权被推上被告席的报道,有的基层电台、电视台、报社也有类似情况发生。怎样预防新闻侵权的发生?怎样辨别分析何为新闻侵权?这是诸家新闻单位及广大新闻工作者应弄明白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如何预防新闻侵权的发生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报社、电台、电视台传播发布由记者、编辑采编的新闻信息使公…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为被告的新闻侵权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涉及的赔偿数额屡创新高。那么新闻侵权的原因何在?媒体又应当如何避免和应对新闻侵权纠纷?就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市律协传媒与新闻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任丽颖律师。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报道活动中,新闻失实与侵权都有着前因后果关系。因此.媒体或者记者常常被人告上法庭,也就难以避免了。但是,在诸如侵权的诉讼中,衡量新闻失实和侵权的客观标准是什么?又如何去把握?这是原被告双方都非常关注的法律问题。在本文中曾雨楼就新闻失实和侵权的事实构成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所谓新闻侵权,一般是指通过新闻手段,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誉权,姓名权,名称及其合法权益造成不法侵害。新闻侵权责任一旦确定,该如何对受害人加以补偿呢?根据新闻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为人格非财产损害和财产损害两种表现方式,新闻侵权救济方式可相应的分为非财产性的责任方式和财产性的责任方式及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闻媒介和新闻报道者被推上被告席的现象日渐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名誉侵权案件中,仅因报刊文章引起的新闻诉讼案就占到了20%以上。从法律的角度去审视,这些引起新闻侵权纠纷案的新闻报道本身或多或少都存有一些问题。因此,探讨新闻侵权纠纷的产生及如何避免,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引发侵权纠纷的新闻报道称之为“官司”新闻,把新闻报道引起的纠纷诉讼称之为“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