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教育学会基层学会经验交流暨《中国教育学刊》工作会议于9月19~21日在四川德阳举行。本次会议的任务是: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中国教育学会基层学会工作经验,探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对策;总结本年度《学刊》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部署明年《学刊》工作。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郭永福,秘书长赵闾先,《中国教育学刊》主编连瑞庆及副主编李月章、杨太清出席会议;四川省教育学会会长王可植,常务副会长颜振,德阳市委副秘书长黄平林,德阳市教委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学会工作研讨暨《中国教育学刊》工作会议于9月19~21日在山城——重庆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贯彻中国教育学会第5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研究学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学刊》一年来的工作,表彰先进,部署下一年度的《学刊》工作。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教育学会的有关负责同志约60人与会。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在会上作了题为《科教兴国与教育革新》的专题报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中国教育学刊》主编梁为楫、重庆市教委副主任彭智勇等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会议得到重庆市教委、…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学会基层学会经验交流暨《中国教育学刊》工作会议于9月12~14日在江苏徐州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9月8日他在庆祝北师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总结、交流基层学会工作经验,总结、部署《学刊》工作,推进基层学会工作和《学刊》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16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秘书长赵闾先,《中国教育学刊》主编连瑞庆讲了话,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副会长叶澜作了学术报告。郭永福在讲话中指…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学刊》1994,(6):59-59
中国教育学会召开《中国教育学刊》工作会议本刊记者中国教育学会于1994年8月25日至27日在哈尔滨召开了《中国教育学刊》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1994年度《中国教育学刊》的工作,讨论了1995年学刊的工作任务,交流了学刊通联工作的经验。会议认为,199...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学会工作研讨暨《中国教育学刊》工作会议于8月17日至19日在银川召开。来自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学会的有关负责人聚首“塞外江南”,热烈探讨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学会如何开展工作,进一步发挥作用;总结1999年度《中国教育学刊》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研究明年工作安排。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陈德珍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郭永福就新形势下的教育学会工作,作了题为《教育学会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的讲话(全文另发)。《中国教育学刊》主编梁为揖讲了关于《学刊》工作的意见。他在…  相似文献   

6.
为了总结省市教育学会的工作成绩,交流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学会工作的新思路,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承办的“全国省市教育学会工作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度工作会议”8月24~26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刊》主编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副会长郑福田,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中国教育学刊》工作会议于今年8月23日至26日在吉林市举行。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交流学会工作经验,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学会作用;总结《中国教育学刊》1993年工作,表彰先进,研究1994年《学刊》报道和通联工作任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学刊》1998,(5):61-61
本刊记者中国教育学会于9月4日至6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中国教育学刊》工作会议,内容包括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总结1998年《学刊》工作,表彰先进,布置1999年《学刊》工作;汇报中国教育学会“九五”教育科研课题落实进展情况,交流经验。出席会议的有省、...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学会基层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漯河教育改革实验区启动仪式暨《中国教育学刊》2006—2007年度工作会议于2006年9月17-18日在河南省漯河市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副会长陶西平、郭永福及有关同志。河南省教育厅巡视员李文成,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吴昌运、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邓中华、漯河市市长靳克文、副市长孙运峰,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光普及教育局相关领导,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原计划单列市学会领导、基层学会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切实加强基层教育学会建设──中国教育学会基层教育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中国教育学刊》工作会议综述本刊记者中国教育学会于1995年9月20日至23日在长春市召开了基层教育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中国教育学刊》工作会议。会议由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教育学会承...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launched in 2001 urban-rural achievement disparities. It documents a pilot study on teachers' experiences in teaching literacy to children in primary one in a poverty-stricken county in western China.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in various types of schools indicate that the curriculum load of Grade 1 literacy is too high in all schools, in both cities and villages, for teachers to complete within the designated curriculum schedule. Teachers in all schools under study have to extend student literacy learning time in various ways. The study also reveals that, under the same constraints of an overloaded curriculum and insufficient teaching time, student achievements vary significantly between city and rural schools. Although family support may be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variation,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eacher attitudes toward and initiative to cope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challenges also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deciding student learning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12.
13.
Globalization is bringing about a new paradigm of super-diversity which is resulting in all societies becoming more culturally diverse. Interculturalism, as a new model which responds to this increasing diversity, rejects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differences, instead embracing reciprocity and accommodation. Interculturalism theory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gration, cohesion, and intercultural dialogue. Compared to multiculturalism theory, interculturalism theory discusses how to make a society more cohesive and accommodate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Interculturalism features a stronger sense of whole. Therefore,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s highlighted in order to catalyze dialogue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groups. Interculturalism has a role in increasing the current level of diversity with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Furthermore, Confucius’ ideal of Great Harmony, which values integration while respecting differences, echoes the tenets of interculturalism. In conclusion, interculturalism can serve as an effective theory for cultivating a shared society.  相似文献   

14.
本文集中探讨民国时代知识分子转化的空间分布和文化疏离,研究近代教育改革对社会的影响,认为它增加了中国社会的长远瓦解。  相似文献   

15.
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青岛市市南区承办,于2005年9月18~19日在青岛召开。会议主要有3项内容:一,发布《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二,举行《中国教育学刊》创刊25周年纪念及工作会;三,召开中国教育学会教改实验区工作与青岛市南教改实验区工作现场会。  相似文献   

16.
17.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的素养都必须面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在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方式上实行转变,在知识素养、教育素养和人格素养上有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高等学校的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社会转型时期的现状作为研究视角,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应该在加强普通教育广博性的同时提高专业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