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学现象 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远 ,镜中的“像”越小 ;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近 ,“像”越大 (甚至等于物体的大小 ) .疑点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69面有一个课堂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物体距平面镜较近 ,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大小十分接近 ,经过教师的引导 ,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 ,最后得出虚像与物等大、正立且关于镜面对称的结论 .在实际生活中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与上述结论相矛盾 .为什么人眼看到平面镜中虚“像”的大小与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有关 ?析疑 要讲清楚上述疑点 ,必须弄清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上述…  相似文献   

2.
探讨平面镜成像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宝莲 《物理教师》2002,23(7):36-37
平面镜成的像通常都是虚像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但是 ,平面镜是否可以成实像呢 ?而且像是不是都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呢 ?本文就这两个问题作一探讨 .1 平面镜的像与物体的大小“不相同”吗 ?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的一课中 ,往往有学生会问这样的问题 :当人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时 ,镜中的像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而人的大小并无改变 ,怎能说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呢 ?生活中确实有这种现象 :当人远离平面镜时 ,看到的像会变小 ,走近平面镜时 ,看到的像会变大 .难道课本知识与上述现象相矛盾吗 ?大家知道 ,…  相似文献   

3.
王战先 《物理教师》2001,22(5):19-19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形式:在教师的启示下,由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索,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器材:平面镜、平板玻璃各一块,相同的钢笔电筒二支,铁皮夹子二只,刻度尺一把.(二个学生一组)  相似文献   

4.
研制开发了一套平面镜成像实验仪,能应用于"平面镜成像"一节的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5.
张兴 《物理教师》2000,21(9):29-30,41
[问题]如图1所示,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在平面镜前45cm处有一与平面镜平行放置的平板ab,在ab靠镜的一侧有一点光源S,现要在离平面镜5cm的虚线PQ上的某处放上一平行于平面镜的挡光板,使反射光不能照射到ab板上的AB部分,已知:SA=45cm,AB=45cm,求挡光板的最小宽度是多少? 分析:设有一束光从S发出,经平面镜上Q1Q2段反射后,恰好能照射到ab上的AB部分,SQ1、SQ2、Q1A、Q2B是这束光的边界光线,分别交虚线PQ于四点P1、P2、P3,P4.通常认为,只要在P3P2…  相似文献   

6.
许云凤 《物理教师》2002,23(11):37-38
我们可以把表面光洁平滑的反射面都叫做平面镜。但实际上人们选用的平面镜只是那些反射能力较强的反射面,如古代的铜镜、现代的玻璃平面镜、抛光  相似文献   

7.
题目 如图1所示,一身高为H的人(用AB表示),站在一块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人眼S离头顶A距离为h,平面镜的长、宽足够大。  相似文献   

8.
平面镜成像特点要从“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以及“像的虚实”三个方面来描述。怎样全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呢?1演示实验提出探究课题首先从生活中的实例———照镜子,镜子里和你同样的面孔的“人”就是你的像。也就是说“平面镜能够成像”。接下来,演示实验“平面镜能够成像”。在“旋转光具座”中部安装上一块较大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镜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镜后放一支没点燃的蜡烛,调节镜后蜡烛的位置,使得后面的蜡烛像点燃了似的。旋转“光具座”,让各个方位的同学先后都观察到现象。告诉学生,镜后的蜡烛正好记…  相似文献   

9.
杨学切 《物理教师》2003,24(8):20-20
在教科书和参考资料中都说明:汽车的观后镜不用平面镜而用凸面镜,是因为凸面镜可以用来扩大观察范围——增大视野。如下图1、图2(P点代表观察者的眼睛位置),可以看出对于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面镜,观察者离镜同样远时,从凸面镜观察到的范围要比平面镜大。用一个口径不太大的凸面镜就能观察到比较大的范围内的景象。  相似文献   

10.
1.设计思想。平面镜成像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本节课遵循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从生活中的水面、玻璃、镜子、光滑的地砖都可以成像引入新课,按照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得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然后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1 提出问题只要随手翻开一本初中物理辅导书 ,你就会找到下面这个题目 .把两块平面镜立放在桌面上 ,在两平面镜之间放一个物体 .当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 90°时 ,物体成像的个数是多少 ?书上的答案都认为成像的个数是 3 .本刊 2 0 0 2年第 2期所刊《关于夹角为θ的两平面镜成像个数的讨论》[1] 一文不仅推出了我们熟知的公式n =3 60 /θ -1 (其中n为成像的个数 ,θ为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 ,而且还指出要使成像的个数为n ,θ必须满足θ =3 60 /n(n =1 ,2 ,3… ) .在阎金铎主编的《中学物理教材教法》[2 ] 中指出 ,当物体不在两平面镜的角平…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了《平面镜成像》一节后知道,平面镜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在做题时经常遇到“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方向,确定平面镜如何放置”这类问题。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细心观察,发现了两个重要的规律,简记为“竖等平余”。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物理中,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学习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虽然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对于进一步学习而言,它也是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本文针对平面镜成像的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以及了解它们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先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来分析两个互成角度的平面镜间的成像情况 :如图 1所示 ,平面镜 OM和 ON互成 α角 ,物点 S与交点 O的连线与平面镜 OM成 θ角 ,与平面镜 ON成 β角 .根据平面镜成像性质可知 ,要使物点 S在第一个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S1能通过第二个平面镜继续成像 ,那么第一个像 S1必须在第二个平面镜前 ,且第二个平面镜应处于第一个像S1的可见区域中 .因此 ,必须使发光点射向第一平面镜的光线的反射光线能够射向第二个镜面并且再次被反射成像 (只要物体在平面镜前 ,我们就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物体的像 ,但由于物体在平面镜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先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来看一看两个互成α角的平面镜间的成像情况:如图1所示,平面镜OM和ON互成α角,物点S与O的连线与平面镜OM成θ角,和平面镜ON成β角,根据平面镜成像性质可知,要使物点S在第一个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1能通过第二个平面镜继续成像,那么第一个像S1必须在第二个平面镜前,且第二个平面镜应处于第一个像的可见区域中,  相似文献   

17.
一、平面镜成像 表面是平的镜叫做平面镜.把一个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可以从平面镜里看到物体的像.平静的水平、抛光的金属平面都可以看作平面镜.古人利用陶瓷盆盛水看自己面部的像,这是最早的平面镜,到了公元前14世纪的商代已经使用铜镜.  相似文献   

18.
平面镜是最普通的光学器件,它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现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备考经验,将平面镜的要点知识进行扫描,以期系统化地搞好板块复习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平面镜成像表面是平的镜叫做平面镜。把一个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可以从平面镜里看到物体的像。平静的水平、抛光的金属平面都可以看作平面镜。古人利用陶瓷盆盛水看自己面部的像,这是最早的平面镜,到了公元前14世纪的商代已经使用铜镜。  相似文献   

20.
平面镜在光学中的作用实质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具体应用,并且属于光的镜面反射.平面镜的作用是平面镜成像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平面镜成像的主要内容:平面镜成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平面镜通过反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但不改变光的发散和会聚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