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加强乡村文化生态建设作为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性工程,利在当代、泽惠后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中,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属于现代新型朝阳产业形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实现文化价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指引,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强和提升乡村文化自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新时代乡村“文化+旅游”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报告中,首次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一战略为我国进入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成为党和国家、社会关注的焦点,乡村振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三农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我国乡村振兴面临产业基础发展薄弱、基层民主建设发展滞后、文化发展水平偏低、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困境,因此解决当前的困境迫在眉睫,必须从全面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提高文化发展水平、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解决乡村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需要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乡土生产方式孕育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乡村是古代文人“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田园牧歌诗意呈现,田园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支撑。本文从传统田园审美文化的价值功能出发,提出其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的内在逻辑、方向及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丰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系列决策理论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特色村寨发挥其文化、生态等优势,发展文旅融合项目,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兴利村为例,从村寨基础、需求、契机、协同行动等四个方面分析文旅融合项目落地兴利村的条件和原因;探讨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在相关政策的指导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文旅融合项目持续推动村寨产业振兴与文化振兴,并使村寨的治理能力、村民的自治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机遇。农家书屋作为全国性政府公共文化工程直接关涉乡村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升。但农家书屋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农民对农家书屋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不高、书屋设施管理缺乏有效保障机制、书屋出版物配置行政化以及书屋建设缺乏充足资金的问题。各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利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时机,从发展乡村产业、增置和搭建书屋软硬件设施、合理配置书屋资源、筹备书屋建设资金以及推进农家书屋电子信息化方面入手,推进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更好为促进乡村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6.
为破解乡村日益衰落的困境,日本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的发展模式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具有重要参考和启示意义。日本的乡村产业振兴可归纳为专业化、垂直化和水平化等模式,人才振兴包括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和结对合作等模式,生态振兴包括国土规划引领型、循环经济主导型、绿色创新驱动型等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八头町、神山町和西粟仓村三个典型案例的创新实践,可得到以下启示:一是因地制宜选择乡村发展模式,二是构建多层次协作网络和机制,三是推动六次产业多元化发展,四是挖掘和引进创新人才,五是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增效赋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农村内生动力,乃破解“三农”问题之良策。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高职院校服务乡村发展要聚焦技术帮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聚焦学科优势,夯实乡村生态振兴;聚焦培养培训,赋能乡村人才振兴;聚焦文化浸润,引领乡村文化振兴。职业教育面向乡村发展,需要转换帮扶思路及逻辑,从把握大政方针政策,形成联动机制;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着眼长远发展规划,绘就发展最大同心圆等方面精准对接乡村“五个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科技、人才、文化等支撑,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高效赋能。就供需关系而言,需求侧是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出的需求度,供给侧是职业教育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当下,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价值紊乱、类型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难以精准契合西部乡村发展所需和人民幸福之需,进而阻碍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鉴于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从价值重塑、区域协调、人才建设、文化提振四个方面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技能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命题,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由追求义务教育的普及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实现了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新飞跃。乡村教育不仅是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还是夯实乡村人才资本的重要利器,能够为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但是,乡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离农”与“为农”的价值选择困境,面临着城乡地区教育质量差距大、师资、生源力量薄弱等挑战,乡土文化历经价值涤荡,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以教育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因此,新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实现乡村教育创新发展;补足乡村教育短板,厚植乡村文化振兴基础;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石;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教育,明确乡村教育目标指向,进而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为推进乡村现代化开辟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乡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战略,是推进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充分衔接的关键。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产业兴旺的基本模式之一,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效益耦合、对象耦合、资源耦合的内在逻辑,两者的充分衔接有助于推进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结合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逻辑、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职业教育因其“服务地方和行业”的特征,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将起到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个人技能、发掘保护文化等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解剖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探索党建引领下职业院校“产业帮扶+智力帮扶”服务乡村振兴模式,总结兼具特色及推广性的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12.
推动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具有多重价值,具体表现在:突显乡村环境保护的生态价值,强化农村发展的经济价值,加快乡村振兴进程的社会价值。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文化理念淡薄,生态旅游的持续性受限,专业人才资源匮乏,生态旅游的后继力不足,资本投资贫乏,生态旅游的规模化遇阻,产业融合困乏,生态旅游的集群度不高等诸多现实困境。对此,提出以下推动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即以文化振兴为抓手,深挖文化要素;以人才振兴为支撑,创新人才培养;以产业振兴为契机,强化财政支持;以生态振兴为基础,推进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已经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当前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向农村推进。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倡的乡村振兴战略来看,现今党已经把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农村没有实现现代化整个中国的发展就没有实现现代化,由此可见,党对农村振兴工作的重视力度之深,关于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在乡村振兴的发展中将文化和旅游这两个部分相结合,给乡村振兴发展带来许多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挑战。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能够有效打造特色文化乡镇,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现今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途径的对策做出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体育旅游和建设体育旅游目的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特色路径,对乡村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旅游融合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综合特点,是后疫情时代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基于此,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围绕体育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平台搭建、营销网络、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整合多方有效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精品体育旅游平台、推进高质量发展,拓展体育旅游营销网络、破解产业创新难题,培育专业型体育旅游人才、推进实用人才建设的综合发展思路,推进我国乡村地区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历史结晶,其具有政治性、人民性、唯一性和原真性的基本特性。分布于革命老区广袤乡村的红色资源,具有经济助推、文化传承、思想教育的多重价值。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可以通过发挥红色资源在乡村基层党组织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人才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革命老区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背景下,凤阳音乐文化与乡村发展有着多元耦合关系。凤阳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仍然面临着发展模式陈旧、外部环境冲击以及产业转化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探索凤阳音乐文化发展模式、推进凤阳音乐文化产业转化以及挖掘时代内涵、创新传统音乐文化成为凤阳音乐文化未来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充分调动并发挥乡村社会中固有特色资源作为内生、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民俗体育是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是原生态的身体运动,是根植乡土的社会活动,是盘活乡村的重要动力,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以池州傩戏为实践考察案例,认为民俗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应以文化底蕴为根基,发挥文化驱动为进路。其具体践行路径为:把握民俗体育的文化为内核,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立足民俗体育的健康功能,以推进乡村全民健康;发挥民俗体育的组织功效,以维系乡村公序良俗;发展民俗体育的产业要素,以实现乡村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8.
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为乡村产业延链赋能、为乡村生态留住乡味、为乡村治理校准规范、为全面振兴凝心聚力等重要价值。但目前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基层政府重视不够、村民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遂宁市的深入调查与研究,提出强化责任落实、构建工作共建共享格局、聚合发展要素、加强产品供给、打造文化品牌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研学旅行是当下很受欢迎的旅游业态,是乡村振兴需要的产业支撑和文化支撑。永州市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禀赋优异。但将非遗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还不够,非遗研学旅行发展不足,对乡村振兴的贡献不多。基于RMP理论梳理永州非遗研学旅行发展的现状,对非遗研学旅行产业发展认识不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承不力、非遗研学旅行产品内容设计和市场推广不足、非遗研学旅行评价和保障机制不完善、非遗研学旅行社区居民参与和受益不深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乡村产业振兴的高度认识非遗研学旅行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强化保护传承,推进非遗研学发展,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从基层治理角度完善非遗研学旅行评价和保障机制;扩大非遗研学旅行社区居民参与和受益,推进非遗研学富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潜力后劲与基本支撑在乡村。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引擎,承担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使命任务。全面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意涵和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相对滞后,体制机制还存在一些障碍,导致其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还存在多重困境和问题。新时代新征程高等院校必须从问题出发,强化其服务“三农”的意识,建设高质量学科专业体系,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科研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切实发挥其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