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39年8月19日,法国达盖尔与尼埃普斯合作发明的摄影术公布于世,至今已150年。自此以后,摄影术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无所不在、无处不用的视觉文化。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10月27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经济日报召开了摄影术发明150年学术座谈会。执行会长许必华、舒野主持了会议。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经济日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自1906年《京话时报》将摄影术——“瞬间”艺术引用于新闻报刊,近一个世纪以来,其“瞬间”在新闻摄影实践中便赋予了崭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3.
1989年8月19日,是摄影术公布150年纪念日。这是全人类值得纪念的一个口子。摄影术的发明,在人类文化史及科学发明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时不感受到摄影的存在、影响与吸引力。在世界的物质生产与消费中,与摄影有关的工业及其产品日益增长。在人类探索客观世界奥秘的科学研究中,有关摄影技术的改进、摄影功能的扩大,也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大项。今天的摄影术,根本不同于1839年8月19日公布的摄影术。它不再是摄影与暗房不可分离, 操作复杂,曝光需要以时、分计算,所需器材需要车装、人  相似文献   

4.
李坤 《湖北档案》2004,(9):18-19
进入21世纪,人类正步入一个“休闲时代”。多个行业部门围绕“休闲经济”而出现的适应变化,对化艺术档案管理部门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相似文献   

5.
进入90年代,人类使用了160多年的卤化银感光材料摄影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电子信号为载体的数码摄影术出现了。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摄影术而言,这种摄影术可称为物理摄影术,它以快捷、方便、无污染等众多优点使得它在军事、新闻、出版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在我国,通讯社和各大报社已普遍使用数码相机。本文通过对数码摄影技术与传统摄影术的比较,并结合新闻摄影实践,试图阐明数码摄影对新闻摄影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提倡“抓拍”,反对“摆拍”在新闻摄影理论上已达成共识,但为什么在实践中却禁而不止,大量新闻照片仍出自摆布拍摄之手?寻“摆拍”历史1893年法国政府公布于众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是作为一种绘画工具被寻找与发明的。我国摄影从上个世纪下半叶随着摄影术传入开始萌发。认为宫廷极少数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所赏玩,到高级知识分子和中等文化阶层传播,成为他们手中传情达意的工具。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我国已形成摄影的兴盛时期。我国第一位摄影美学家和艺术理论的先驱者之一刘半农先生,推出一本对中国摄影产生极大影响的摄影名著《…  相似文献   

7.
《丁绍光——生活与艺术》是云南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传记新作,记述了享誉全球的美籍华人画家丁绍光的生活与艺术。丁绍光曾被欧美国家的艺术评论家誉为“现代浪漫主义星座中一颗闪闪发亮的明星”、“20世纪的乔托”,他的作品“蕴含着一种动人的情感,显露出他高尚的心灵”。这种情感驱使画家绘出超越时空魅力的灵性作品,抒写了万劫不灭的人类精神,表现了人类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了人类精神的崇高飞越。如今在不同的国家,在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地方,丁绍光的艺术演绎着无数美丽的生活故事,越来越多的人们被丁绍光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类精神深深撼动。他的作品拯救过准备卧轨的女孩,挽救过垂危的病人,人们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了一股自然欢快的激情。丁绍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学巨大而快速的进步,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大为延长,使医生在实施救死扶伤的人道服务时更为得心应手。器官移植,人工器官、试管婴儿、电子计算机X射线体层摄影术等新技术,使医学实践的领域大为扩展。然而,由于医疗保健事业深刻的社会性,对人类“生老病死”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发  相似文献   

9.
胡亮 《大观周刊》2012,(11):84-84
艺术家参照照片进行油画艺术创作始于1839年达盖尔摄影术的发明.据资料记载当时参照照片绘画的就有莫奈等人.在此后西方艺术发展历程中.摄影与照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参照照片进行艺术再创作的画风迥异的艺术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各种艺术思潮的传人.“观念艺术’、“图像绘画’、“照片绘画”的出现,我国当代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学生开始参照照片进行油画创作。  相似文献   

10.
对于人类来说,语言是最直接、最基本、最有效的交际形式和交际工具。“广播”这门声音的艺术,是交际形式最适宜的栽体。在“声音”这片天空中,“语言”承栽了许多广播同仁的希望和理想,借助它,我们展开“想象”和“自我”的翅膀自在翱翔。  相似文献   

11.
摄影术从1839年8月19日公布时起至1989年8月19日,整整150周年了。摄影术公布的第3年即1842年5月,就有人用它拍摄新闻,于是就出现了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概括说,就是用摄影术报道新闻,而摄影术,则是用相机把光造成的影象照在感光片上,经过暗室的化学处理程序,固定影像,制成照片。照片的特质,是写真纪实,形象、准确、生动。人们发明摄影,并很快用摄影报道新闻,就是看中了摄影的特质、价值和魅力。摄影术发明后,先是用于照人像、风景、新闻、  相似文献   

12.
1839年,法国政府宣布达盖尔发明摄影术,摄影术很快就风靡整个世界.1840年鸦片战争后,摄影术随着外交官、传教士、旅游者及入侵者的涌入而传入“古老而神密”的华夏大地,使中国有了照片,而能够反映社会发展历程的,就成为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照片档案.中国历史照片档案(以下简称历史照片档案)是指摄影术传入中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余年里,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形象记录.  相似文献   

13.
“三四律”     
“三四律”虽然是对一个成熟市场中——汽车,婴儿食品、饮料、飞机等的经验观察,但我们以为,对于中国传媒市场来说,它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新闻宣传     
(一)宣传是一种社会传播活动。“宣”即公开表达,“传”即加以传播。人们向别人公开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其行为、活动就都有了宣传的意味。毛泽东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宣传和宣传工作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相当的普遍性。对于国家、政党和机关、单位来说,做好宣传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电脑和网络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再陌生,而且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是关于数码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目前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本文通过对2002年10月举办的“亚大多媒体艺术展”的介绍,向大家展示了现代数字艺术的魅力。文章总结了数字艺术在当前发展背景下的几个方面的内涵意义,以及其创作过程的人文观念性的总体发展趋势。本次展会的主题是“润化”,融合各种比喻,通过将电路及计算机与艺术连结在一起,使我们对技术的艺术潜质有了更广泛和深入的了解。可以预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艺术家带来了新的创作可能性,而艺术家们就在这新的数字层面推动着人类艺术向更深发展。“以人为本”、“以人文精神为根基”是数字艺术获得永久动力的源泉,一件件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将数字艺术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16.
面对“美的艺术”为“一般艺术”所取代的艺术现实,迪弗将鉴赏判断更新为艺术判断,并据此对康德美学进行了重构。基于情感的艺术判断和鉴赏判断一样,属于审美判断,其对无概念普遍同意的要求导致了艺术的二律背反。迪弗参照康德鉴赏判断二律背反的解决方案,将“概念”重置为“理念”,并将概念艺术重释为“理念艺术”,化解了艺术判断的二律背反。艺术理念和共通感理念因此构成了艺术判断的先验基础,并在艺术领域揭示了人类经验的可普遍条件。迪弗持守也弱化了康德美学的先验特性,对传统美学进行改造和重构,为艺术的再美学化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向公众宣布法国物理学家、画家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术,开始了摄影成为人类一种生活方式的新时代.自此,人们将自身与世间瞬间的真实形象长久定格并保存起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摄影术一经出现,即以闪电之速征服了世界.今天,它已发展成为人类共同享有的视觉语言文化,具有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的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雨果曾说:“建筑艺术是最伟大的产物而不是个人的产物,不只是天才们的杰作,是平民百姓的劳动结晶,是一个民族留下的宝藏,是世世代代的积累,是人类社会不断升华的遗留物”。  相似文献   

19.
"童年":一种思想的方法和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儿童的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意义重大。西方有将儿童作为一种思想资源的传统,我们的典籍中也曾闪耀过关于“婴儿”、“赤子之心”的珍贵的思想火花;而到了今天,相对于西方,我国的儿童研究则要沉寂得多。下面讨论的两本著作,无论是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还是帕金翰的《童年之死》,都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在电子传媒时代我们将要和已经丧失的不仅是孩子欢乐的童年,还会是一种宝贵的思想资源。耳边不禁又响起了鲁迅的话:“救救孩子!”这恐怕要从“大人”的自省开始。王倩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善者从而不择,巧者决而不犹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世人对一闪即失的现象抱着既神秘又好奇的心情。很多“不及瞬目”的美好的现象,往往做为佳话流传。但是,“百闻不如一见”,真正让人们不仅听到而且能看到那一闪即失的现象,是近百余年来新科学技术之功,这就是摄影术的问世。 1839年8月9日,是法国的尼埃普斯和达盖尔公布摄影术的日子,至今整好15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