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三种简单应用题的数量间的关系是: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解这三  相似文献   

2.
一次归一问题应用题是应用题的教学重点,是今后学习两次归一以及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必须认真教好这部分内容。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归一问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般属于份数与总数关系。所以在新授例题之前,可通过复习如下一些常见的份数与总数关系的简单应用题,为进一步学好归一问题应用题做好必要的铺垫。①王师傅每小时加工25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加工多少只? ②一辆客车5小时行驶200公里。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公里?  相似文献   

3.
被乘数和乘数在求总数的乘法应用题里分别叫做每份数和份数。引导低年级学生快而准地找出“每份数”是解答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找“每份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根据乘法的意义找“每份数”。 例1 同学们参加植树劳动,每人种3棵,5人一共种了多少棵?  相似文献   

4.
“每份数×份数=总数”这一数量关系式,我们认为在教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时,学生易于理解。但是进入二步计算应用题学习时,就显得不如用“每份数×份数=几份数”的数量关系式好。其理由是: 1、用“每份数×份数=几份数”这一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5.
乘除法应用题按其数量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了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与乘、除法意义有直接联系的应用题;一类是反映了两个数与它们的倍数之间的关系,需要间接运用乘、除法意义进行思考的倍数关系应用题。前者大体上有三种情况,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这类应用题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清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联系乘、除法的意义进行思考,从而掌握解答方法。后者也有三种情况,即:…  相似文献   

6.
二年级上学期教完表内乘除法及应用题后,我根据平时讲课的要求,抓住数量关系即每份数、份数、总数的关系,进行了一次综合练习,让学生把平时学的知识进行一次整理归类,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在复习了数量关系及意义后,我请同学们听教师口述了乘法、等分除法、包含除法的三个应用题,让学生分析它们的数量关系并作逆向思维。由于这些知识平时已学过,复习时,学生很  相似文献   

7.
“已知几个数的和及这几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数”的应用题称为“和倍”应用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透过已知条件的表象,找出可知,即找出几个数的和与份数的和,求出一份是多少。现举例说明 (一)基本问题例1.果园里有两种果树共96棵,苹果树是梨树的5倍。这两种果树各多少棵? 分析:如果把梨树棵数作为标准数1份,苹果树就是5份,那么两种果树一共是(5+1)份,利用公式“总数÷总份数=1份数”就可解题。 (1)梨树多少棵?  相似文献   

8.
综观小学数学教材,简单应用题具有下列四种数量关系:(-)部分数与总数的关系;(二)两数相差关系;(三)每份数、份数与总数的关系;(四)倍数关系。按照数量关系可分为十类。部分数与总数的关系有两类:(l)已知总数和一个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2)已知两个部分数,求总数。两数相差关系有三类:(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2)求比一个数少儿的数;(3)求两数相差多少。每份数、份数与总数的关系有三类:()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3)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倍数关系有两类…  相似文献   

9.
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如;同学们种树,每人种5棵,7个人一共种多少棵?②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如:同学们种树,7个人种了35棵,平均每个人种了多少棵?③求把一个数按每份分几个,可以分几份(即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如:同学们种了35棵树,每人种了5棵,参加种树的有几个人?这一组是乘、除法最基本的应用题,三种应用题是按照乘、除法的含义,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而定的。可以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视为原型题,两种除法应用题是原型题的变式题。第…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求平均数问题的教学 (一)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所谓求“平均数”就是把某一数量(即总量)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计算方法是:总数量÷份数=每份数。其中总数量和份数有着相互对应的关系。这种相互对应的关系,形成了“平均数应用题”的  相似文献   

11.
一青年教师讲归一问题的新授课,是分三个层次教学的。第一层次为基本训练:先口算“36 3×5、48 (12 3)”等口算题,再进行简单应用题补充问题或条件的练习。习题有:①拖拉机3小时耕地15亩,——5个同学糊35个纸盒,____?④____,12个同学糊多少个纸盒?⑤____,拖拉机8小时耕地多少亩?⑥____,筑路队9天筑路多少(?),这些习题都用卡片出示,学生口述问题、条件、算式和得数。同时,还要求学生说出,前三道题是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后三题是已知一个条件为份数,问题是总数,要求添上另一条件——每份数。  相似文献   

12.
在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虽然非常重视分析数量关系,但有的做法却值得研究,如把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抽象概括为: 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总数-部分数=部分数 每份数×份数=总数 …… 教学中有的教师常常让学生机械记忆这一些公式。这种做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指导思想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多少份的第二种方法,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 1.根据老师的要求全班学生动手操作。 (1)12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2)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2.提问: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14.
包含除法应用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一单元一步计算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考虑到刚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在乘法应用题和等分除法应用题学习中,对每份数、份数、总数之间的关系已比较熟悉,因此可以从这三量的关系出发,讲解包含除法应用题,教学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复习旧知,回忆数量关系指名板演如下两题: 1.1个盘里放2个桃,3个盘里放几个桃? 2.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有几个桃? 板演后,要同学根据题意,分析计算过程,说出数量关系。其中第二题可这样提问学生:①这题为什  相似文献   

15.
求平均数应用题是在除法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归纳起来说,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求平均数应用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一类是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一、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就是已知几个不相等的数量及其相对应的总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如:育才小学五年一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植树,每个小组植树分别是84棵、76棵、82棵、78棵、80棵,求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棵? 象这样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较为常见,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也非常广泛,并且对刚刚  相似文献   

16.
用线段图正确地表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能启迪及发展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迅速地寻求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线段图是使学生摆脱实物直观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桥梁。因此 ,在整数四则应用题教学中 ,画线段图是打开解答应用题奥秘的钥匙。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整数四则应用题所反映的基本数量关系归纳如下四大类、十四分类 :1、部份数与总数的关系。( 1 )部份数 +部份数 =总数 ,即已知两个部份数 ,求总数用加法。( 2 )总数 -部份数 =部份数即已知总数及一个部份数 ,求另一个部份数用减法。小结 :有三个相关联的数 ,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7.
应用题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教师应该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尤其要熟悉小学应用题中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小学应用题有四种基本数量关系:部分数与总数的关系;两数相差关系;每份数、份数与总数的关系;大数、小数与倍数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数量间的关系一定 ,或利用明显的特殊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 ,称为典型应用题。典型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是重点 ,又是了难点。那么 ,如何突破这个难关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模式训练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谓模式训练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典型应用题的特殊类型 ,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 ,列出算式进行求解的训练。一、求平均数应用题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相对应的份数 ,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的典型应用题 ,叫做求平均数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结构模式是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例1 :一个工程队头两天每天修路8小时 ,每小时修路9米 ,…  相似文献   

19.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正、反比例应用题,具有一些特点,如果我们能把握住它们,教学起来就不太困难了。第一,教材中正、反比例的例题中,绝大多数练习题,都涉及到每份数、份数和总数的数量关系: 每份数×份数=总数。(1)在正比例问题中,(1)式中的每份数不变[p.44第4(2)、5(2)题除外],在反比例问题中,(1)式中的总数不变。  相似文献   

20.
有的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除法应用题,往往分辨不清,那么怎样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判断该用什么方法解答呢? 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应用题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题中只有一个量 (一)已知总量,求部分量 如:“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 ,还剩多少千克?” 1、根据线段图来分析 吃了 ,就是把40千克的大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吃了其中的5份。根据线段图,吃了5份,还剩3份,而题中要求的是还剩多少千克。只要求出每份是多少千克,就可以求出剩下的3份是多少。8份是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