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牛牛 《时代教育》2010,(5):248-248
本文针对学校如何建构学生的品德才是有效的这一主题,着重论述了活动是建构学生品德的有效方式、情感是建构学生品德的关键、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建构学生品德的润滑剂等的内容,也指出了现在学校在品德建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学生品德形成途径上,传统教育模式和手段重视品德形成的“外化”作用,品德的“内化”应该是品德形成的根本途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品德的“内化”创造了条件,通过体验、合作和评价等途径有助于促成学生品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在小学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可以让学生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可以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性。当今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效率很低,新课标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无形中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把品德与社会教学植根于生活。那教师应该如何做呢?对此问题做出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4.
品德不良学生心理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有不良品德倾向的学生,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看到青少年学生思想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在有利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就学生不良品德的教育问题,分析了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原因并提供了矫正不良品德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和品德学科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搞好学生的品德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的品德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的品德评价存在片面和单一的问题,因此学生的品德评价,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把理性分析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本文从小学生品德评价的原则、品德评价的策略和判断品德评价有效性的方法三个方面探讨适合小学生品德评价的有效策略。为推进和改善学生品德评价,增强德育实效性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高飞  李丽红 《考试周刊》2012,(46):176-177
传统品德评价脱离了学生现实生活,缺乏对学生品德自我发展的关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德育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本文从分析品德评价与生活割裂的原因入手,将动机纳入评价体系,建构品德评价的生态环境,积极倡导品德评价向学生生活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本调查选取了500名师范专科生,通过对回收的441份有效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学生品德心理发展水平不随年级的增高而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发展不平衡,男女学生品德心理发展水平差异不显著,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品德心理发展水平差异也不显著,学生干部的品德心理发展水平较其他学生高,学生党员、团员的品德心理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学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学生品德不良的概念、类型、特征和有关影响因素以及预防和干预五个方面对国内学生品德不良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然后就国内对学生品德不良研究存在的问题做了介绍,最后对国内对学生品德不良研究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品德教学中,教师须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同时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让品德课堂富有灵性。  相似文献   

10.
韩进 《考试周刊》2015,(14):173
心理问题是学生品德问题的根源,目前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极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引发品德问题。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关注学生心理,用心理学方法认识学生品德问题,从调整学生心理入手塑造学生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