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谈病历档案在医疗保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静 《山西档案》2004,(5):45-46
病历档案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是科技档案的一个类别,是现代医院管理信息的主要载体,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依据,可以追溯到悠久的历史源头。病历档案曾称“病例”或“病史”,中医称“诊籍”、“脉案”,后称“医案”,美、英等国称“病案历史”或“医学记录”。1953年我国卫生部予以正式定名称为“病案”。  相似文献   

2.
德国希特勒的“纳粹主义”、“纳粹党”,长期被译为“国家社会主义”,“国社党”,那是错误的,容易引起误解和混乱。正确的翻译应当是“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党”。  相似文献   

3.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与字不同,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不止一个字。例如“奶奶不看电视” 这句话共有六个字,但却只有“奶奶”、“不”、“看”、“电视”四个词。这是因为,“奶奶”之“奶”,一般不单独使用;而“电视”的同义决不等于“电”和“视”这两个字义的简单相加。在这时候,“奶”、“电”、“视”三个字都只是构词的备用单位,简称“语素”。 关于词的知识,掌握的重点是对词义的理解和词的分类。 理解词义是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前提。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义,是指词的词汇意义,亦即与同的语音形式结合…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闻学的逻辑起点,目前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逻辑起点是“事实”;有的认为新闻是“信息的传播”、是“广泛、迅速、方便地提供信息”,逻辑起点在“信息”。还有的逻辑起点是模糊的,时而用“事实”,时而用“信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为此多有争论。  相似文献   

5.
甘泉  蔡斌 《新闻前哨》2006,(6):59-60
一、广播原创作品减少,警惕改编抄袭之风蔓延 “原创”一词,是音乐术语。是指作曲家独立思考创作出的最初始的音乐作品。与这个词相近,音乐中还有“原唱”、文学作品中有“原著”。与这个词相对或相反,还有这样几个词:“改编”、“加工”、“抄袭”、“剽窃”等等。它们与“原创”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创”是首创性的劳动,而“改编”、“加工”虽然付出了一定辛劳,但本质上只是对原物的调整,内核没有改变。至于“抄袭”、“剽窃”。则根本谈不上任何付出,与“偷盗”无异。  相似文献   

6.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这个定义明确地把它与“新闻评论”和“杂”区分开来。它包括“新闻评论”,或说“新闻评论”是它的“子集”,换言之,“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被动”地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不依傍“眼前”的新闻,而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新  相似文献   

7.
以下这几组字,也是容易混淆的,在此加以辨析。屈曲“屈”、“曲”读音相同,都读qū。二字都能表示弯曲、使其弯曲(“屈指”、“屈膝”,“曲线”、“曲径”、“弯腰曲背”、“曲突徙薪”)。但是“曲”指弯曲的地方(“河曲”、“乡曲”),又指违背(“曲意逢迎”)、婉转(“曲折”、“委曲”);“屈”不能这样用。“屈”指被迫顺从(“屈服”、“屈从”)、穷尽(“理屈词穷”)、冤枉(“冤屈”、“委屈”);“曲”不能这样用。“曲”读qǔ,指歌曲(“散曲”、“南曲”、“北曲”)、杂剧(“元曲”)、曲谱(“乐曲”),是另一…  相似文献   

8.
安兴 《新闻采编》2004,(3):14-15
求真务实,“求”是渴盼、寻找、调查、探究;“真”是事实、存在、客观、规律。“求真”就是要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严谨的方法,查明事实真相,找出客观本性,掌握变化规律。“务”是从事、致力、履行、必须;“实”是实际、实践、具体、诚实。  相似文献   

9.
张港 《新闻三昧》2005,(10):56-56
节缩,是临时去掉字数较多的词的部分字,使之成为字数较少的词的语言现象。节缩的目的是方便交际,“彩色电视机”节缩成“彩电”、“人寿保险”节缩成“寿险”、“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节缩成“国寿”、“非典型性肺炎”节缩成“非典”,“非典型肺炎疾病保险”节缩成“非典险”,这样一来,写着省事,说着便当。在不影响表达的情况下,使用节缩词是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五千年的历史近年发现的陶文、骨文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汉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用汉字有七千多个,其中有不少字,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和用法也颇接近。对这类容易混淆的常用字,必须认真分辨,以免搞错。记纪“记”、“纪”读音相同,都读jì,用法也有相同的地方。“记”指记载,以免遗忘,由此引申表示记忆“记住”、“记得”、标志“标记”、“胎记”等。“纪”的本义是整理丝线,使有条理,由此引申表示纪律“法纪”、“纲纪”、料理“经纪”、“纪纲”等。二字都可表示记载、记忆,但使用习…  相似文献   

11.
一生 《新闻三昧》2005,(2):39-39
在报刊上,“艰苦”、“坚苦”二词容易搞混。比如“革命军民坚苦卓绝扭转战局”常被写成“……艰苦卓绝……”。实际上二词是有区别的。一是“坚苦”重点在强调行为主体的内在精神方面,如坚忍刻苦、坚韧不拔、坚持到底的意志,“艰苦”则强调行为主体面对的艰难困苦客观环境方面;二是“坚苦卓绝”是一个固定词组,“坚苦”除了与“卓绝”搭配,一般不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2.
虽然我们今天的“博物馆“是近代以来从日本引入的许多“外来语”之一,但“博物”却是古已有之,如有“博物君子”、“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谓,不外指人博识多知;博物馆的英语是“Musenum”,源于希腊神话中掌管艺术、知识女神缪斯(the Muses)。总之,“博物馆”是汇集、展示、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大特写”是特写吗?王湛国1993年是我国报纸的鼎新之年,各地报刊纷纷扩版增页,开设“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等。在这股强劲的革新潮流中,一种新颖的报道形式──“大特写”,颇引人注目。类似的还有诸如“大视角”、“大写意”、“大写真”、“大扫描...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职业需求与人的公共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者这个职业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记者的天职是追寻新闻,捕捉新闻,挖掘新闻,发现新闻。深入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到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去“追”、去“捉”、去“挖”、去“发”,是记者的职业需求。记者在履行职责、尤其在行使舆论监督职能时,因为要“追”、要“捉”、要“挖”、要“发”,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磨擦,激起一些波澜,甚至引起一些矛盾,遭到一些白眼,但记者只要出于公心,行为举止符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规范,社会受众都是理解、支持、拥护的。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全国记者队伍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由于某些媒体对记…  相似文献   

15.
邵宝钢 《视听界》2009,(1):101-101
广播媒体要在新一轮的竞争态势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观点含量是其在“窄”中做“宽”,在“薄”中做“厚”,在“泛”中做“强”的关键,是广播让受众要听、好听、耐听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6.
“克隆”,简单的解释就是复制。细观“克隆”新闻,手法种种,常见之技有以下几种:“东拼西凑法”。这些多冠以“大透视”、“大扫描”、“大揭秘”、“面面观”之类的新闻,地名是代号“S”、“X”……人物是代号“A”、“B”、“C”……从东北到海南,从江浙到西藏,俨然作者足迹遍布全国。其实呢,是剪刀加浆糊,寻找一个主题,把各地新闻拼凑起来的“大拼盘”。“照本宣科法”。有些地方的报纸登载了一条可读性较强的新闻,被相距十万八千里的文抄公发现了,于是将这条新闻原文复制一下,然后投向全国性报刊。这种新闻真是得来全不…  相似文献   

17.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广播新闻稿件来说,只是正确地标出书面文字的标点符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 广播是听的艺术,稿件文字是通过播音员播出后,传到听众耳中,播音员在播送稿件时,不是每一种标点符号都能通过语气表达出来,因此需要编辑在修改稿件时,根据广播的特点,将书面文字中的标点符号进行妥善处理。 在新闻稿件中,有些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 播音员在播音时只要注意停顿的长短,语调的运用,就能使听众听明白。但是,对于“顿号”、“引号”、“括号”、“破折号”…  相似文献   

18.
赵清刚  史岩 《档案管理》2023,(2):105-108
“四个好”和“两个服务”重要批示,是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四个好”是基本要求,是档案工作必须严守的底线;“两个服务”是宗旨、是目标,也是档案人应有的初心和使命。在对一年多来部分行业在基建、新基建及重点项目等领域,落实“四个好”“两个服务”重要批示精神实践活动,从体制机制、实务、技术三个方面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四个好”“两个服务”重要批示的精神意涵和几个认识上的误区,提出了长期践行“四个好”“两个服务”重要批示精神需心中有原则,工作有标准,办事有依据,行动有权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月,开“两会”、听“两会”、看“两会”、读“两会”,堪称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政治文化生活的焦点。而三月,对于参与报道“两会”的记者来说,则是忙碌、兴奋而又有压力。  相似文献   

20.
新闻视角,是指人们把握、选择新闻角度的着眼点。作为企业报的编采人员,能否在自己生活的有限空间里,瞅准目标,找准视角,捉住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鲜鱼来,笔者多年的采写实践体会是:   放眼“天”与“地”,找准结合点。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和缩影。企业报的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吃透“上头”,熟悉“下头”,在“大背景”与“小环境”的“撞击”与“共振”中,寻找线索,捕捉新闻,找准结合点,实现“天地合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厂连续 23年盈利,在一些干部和职工头脑中形成了“小富即安”、“浅尝辄止”的思想,总认为“狼不会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