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来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人教版第三册)的一道实验习题(第93面第7题)。使用镁粉、盐酸、醋酸设计一个实验,当上述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时,与镁粉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也相同,但两者的反应速率不同。通过这个实验,能说  相似文献   

2.
电离平衡理论是化学平衡理论的深化和提高,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学习相关知识,能更深入理解其本质,是极为必要的.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例1为证明相同物质的量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镁粉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同温、同压)相同,但两者的反应速率不同,某化学学习小组用镁粉、盐酸、醋酸溶液等为原料和量筒等仪器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对镁粉、盐酸、醋酸溶液的要求有.(2)该化学学习小组操作正确得到如下实验数据:A烧瓶B烧瓶常态下量筒(50mL)内气体读数反应时间0.1mol.L-1CH3COOH溶液40mL0.1mol.L-1…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一化学(必行)课本第114页有这样一段话:“实验表明,镁不易跟冷水作用,……”这话说明镁能与冷水作用,只是不太容易。但课文紧接着的叙述是:“镁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说明它是一种活泼金属。但它只能跟沸水起反应……”从它强调的““只能跟沸水”的字面理解,该是“镁不能与冷水起反应”,这与上文的说法有矛盾。为确证上述两句话谁是谁非,我设计并做了多次实验,结果都是相同的:将镁粉和去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为验证Na2CO3、NaHCO3能与稀盐酸反应,且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要比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得多,设计了实验2-7(见教材第35页)。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必须是Na2CO3、NaHCO3同时落入稀盐酸中,否则容易产生相反的结论。另外,本人在做演示实验时无意中  相似文献   

5.
一、合并生成物相同的物质 例1锌粉、铝粉和镁粉的混合物4.4g与20mL某浓度的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将溶液蒸发得到干燥的无水固体14g,则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相似文献   

6.
镁粉和碘反应高一化学甲种本 P_(43)[实验2—14]要求该实验在铁钳锅中进行,这样学生不易清楚地观察反应情况(钳锅不透明),且实验过程中碘蒸气大量逸出污染空气.为此,我们将实验改进如下图:  相似文献   

7.
记录了“盐溶液的酸碱性”的课堂教学过程,分析了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镁粉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演示实验引出课题,通过“动手学”构建盐类水解的知识体系,最后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呼应课首,实践了“动手学”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朱安平 《化学教与学》2011,(10):66+47-66,47
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中.设计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教材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根据原理是什么?实验中为什么要滴加酚酞溶液?显然.  相似文献   

9.
一、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先后顺序 例1 向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镁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镁粉无剩余,溶液中如有Cu2 ,则一定有 Fe2 B、若镁粉无剩余,溶液中如无Cu2 ,则一定有 Mg2 和Fe2 C、若镁粉有剩余,则溶液中如有Mg2 、无Cu2 , 可能有Fe2 D、若镁粉有剩余,则溶液中如有Mg2 ,而无 Fe2 、Cu2  相似文献   

10.
一些定量设计实验较定性制备实验具有明显的优点 ,目的性、实用性强 ,给予学生较大的创造空间。下面我举测定气体摩尔体积这一定量设计实验并加以分析 ,说明它对培养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的意义。1 实验原理的创意性测气体摩尔体积 ,必须要测出常温常压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 ,并折算成标况下 1摩尔气体的体积。测气体的体积常用方法是排水法 ,可使用量筒测体积或托盘天平称量。而求气体的物质的量 ,可由反应物差量或少量反应物物质的量等决定 ,所以测气体摩尔体积可组合成下列三个实验来分别测定。2 实验设计的灵活性根据实验意图设…  相似文献   

11.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中运用最多的方法之一,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能有效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本文设计了关于二氧化碳的几个对比实验,供广大教师参考。一、比较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按图1装好实验装置(两个胶头滴管中的稀盐酸浓度和体积都相等),实验时,同时完全捏扁两个滴管  相似文献   

12.
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高温下,镁不仅能和强氧化剂(如KMnO4、KClO3KNO3)反应,还能和氧化性很弱的盐反应.高温下,镁能和硫酸盐(包括亚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等反应,从而把硫、磷、碳和硅等元素还原,而且反应大都很剧烈.一.实验步骤:把少量盐放入蒸发皿中,加热至水份(包括结晶水)全部除净,冷却后研纲,再加人少量镁粉(按体积比Mg粉:盐粉≈2:3)并混合均匀放入坩埚,在混合物上撒上一层氧化镁粉似隔开空气),用酒精喷灯加热坩埚底部.一两分钟后反应开始,观察反应情况.二.反应结果:高温下镁和某些盐…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由镁粉与空气里的氮气反应制备氮化镁的实验设计和原理.针对该传统实验流程过于繁琐、所需时间较长、不适宜在课堂展示等不足进行了改进.实践表明,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适于课堂演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赵明志 《化学教学》1999,(11):13-16
高中化学课本(必修本)第一册第三章中硫粉和铁粉的反应、硫化氢的可燃性实验、硫化氢与二氧化硫的反应、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实验和第六章中浓硝酸与铜的反应等,这些实验中都有有毒气体,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笔者改进和设计了新的实验装置,减少有毒气体的生成,并通过无害化处理,减轻了学生对有毒实验的恐惧心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了他们对化学课的兴趣.具体做法如下:一.硫粉和铁粉的反应硫粉和铁粉的反应,在生成硫化亚铁的同时,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硫和硫蒸气.二氧化硫是没有颜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  相似文献   

15.
化学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材中有的实验欠妥,化学教师不能照搬教材,应积极主动地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科学合理的实验装置,才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气体体积的定量测定离不开量气装置,目前教材或资料介绍的量气装置已有多种,如高二化学新教材中 P158介绍了“测定乙醇跟钠反应放出氢气体积的装置”,MCE1998年高考试题第27题、MCE2001年高考试题第20  相似文献   

16.
对足量镁和稀盐酸反应出现灰白色浑浊的异常现象进行探究,提出沉淀成分可能为氯化镁、细颗粒镁粉或氢氧化镁等多种假说;最终实证分析认定,固体产物是不同化学组成的碱式氯化镁的混合物。经此探究得出的启示是:(1)教材中镁与酸的实验选用稀硫酸的做法是合理的,实际教学中不宜随意更换;(2)实验教学应充分利用好异常现象这一资源,设计开展学生参与的交流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般认为:氯化铵溶液与金属镁反应有H2放出,是因为NH4CI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而产生H”。溶液呈酸性,然后Mg与小反应放出H。,上述化学过程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NHt+H。O。NH3·HZO+H+Mg+ZH+=Mg’++H、T对上述解释我们提出了疑问,若是按照上述机理进行反应,则镁粉与NH。HCO。、(NH4)2CO。的水溶液是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因为这两者的水溶液都呈碱性.同样的道理,镁粉与NH。NO。的水溶液反应不会有H。产生,因为NH。NO3在水溶液中水解产生稀HNO3,镁粉与稀HNO3反应得不到HZ,而只能…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为验证Na2CO3、NaHCO3能与稀盐酸反应,且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要比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得多,设计了实验2-7(见教材第35页).……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教材要求学生掌握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区别,从而理解两者的鉴别和转化,但人教版、苏教版等新教材都没有提出具体实验方案,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合理设计。一、实验目的和设计思路人教版老教材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将气球中的药品同时倒入试管,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盛有NaHCO3的气球迅速膨胀,盛放Na2CO3的气球膨胀较慢,但这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中,设计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教材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根据的原理是什么?实验中为什么要滴加酚酞溶液?显然,这样的演示实验探究成分太少.虽然根据教材实验设计进行演示,学生也能理解,教学任务也易完成,但学生会因此失去一次极好的实验设计的探究机会.笔者认为,可把教材给定的演示实验改为实验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或许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