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香红 《寻根》2022,(2):112-118
觉乃藏族是卓尼县境内的一支族系,当地人一般以俗称"三格毛儿"代表整个族系.笔者于2020年年底在卓尼县纳浪镇大板子村进行田野调查,村里共有115户,其中招婿婚有20余户.入赘婚姻在当地是一件较为普遍的婚姻形式,几乎每年村内都会有招婿婚礼举行.  相似文献   

2.
唐超  姜波 《世界文化》2023,(12):60-63
<正>在世界上许多民族和社会中,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重要的经济交易之一通常发生在结婚时,即缔结一段婚姻时男女双方相互交换礼物。人们通常将新郎及其亲属赠予新娘本人或其亲属的礼品、服务等称为彩礼;嫁妆则是女方出嫁时由女方亲属赠送的各类物品或货币,属于从新娘家庭到新郎家庭的财产转移。各个国家的文化不同,嫁妆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袁兴荣  崔珍康 《寻根》2022,(1):51-53
男婚女嫁是中国传统婚姻习俗,除招婿入赘倒插门之外,女娶男嫁并不多见.但在甘肃陇南康县、武都区、文县接壤地区和四川北部、陕西西南部一些地方则存在女娶男嫁的婚俗.在陇南市公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习俗类中就有"女娶男嫁".综合文献资料,本文对陇南女娶男嫁这一婚俗现象从文献记载、主要形式等方面做一综合考述.  相似文献   

4.
陕北婚姻习俗□岳珑择亲——揭开婚姻序幕择亲,在陕北也称“相亲”、“提亲”、“合亲”,是将“六礼”的“纳采”、“问名”一体举办,其中各地关注的内容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当地男女婚姻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互不见面,未交一语,全凭父辈作主,媒人穿针引线。陕...  相似文献   

5.
毫无诗意的诗人婚姻吴庆丰编译“我不知道埃兹拉·庞德同哪位姑娘结了婚,”研究庞德的老前辈休·肯纳写道。他的话不无夸张的成分──他本人不止一次地会见过多萝西·莎士比亚·庞德,并与之做过充分的交谈。但他想说明的是,即使对庞德的作品以及他生活的丰富经历最了解...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区──中国贵州省黔东南州,婚俗可谓风情浓郁而又独特。这里传统的婚姻形式是自主婚姻(个别也有包办式)。这种婚姻是在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自由恋爱、自订终身的基础上缔结的。这种婚俗世代沿袭,并在这一地域内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恋爱择偶方式──“蜗达哟”(即:在一定的场所谈情说爱)。“娲达哟”一般都有季节和时间性。通常在农闲季节和节日集会期间进行。晚上严禁“蚂达哟”。这里每一个苗村苗寨都按姓氏宗族的不同,在村边寨头各划定一块空地、一座小山包等为“蜗达哟”的专门场所。苗乡的人们管这一场所称为“…  相似文献   

7.
故乡的婚俗同属于云龙山地白族婚俗,但也有特殊之处.白族善于交际,也较为开放,可以与其他民族建立婚姻关系.过去一般到十八岁左右就可以结婚,但父母包办的多,有的还"一夫多妻",解放后遵照法律规定的年龄、自由恋爱,实行"一夫一妻".多为男方家讨儿媳,但入赘上门也非常普遍,称"讨儿子",即男方到女方家居住,继承祖业,旧时"上门儿子"要"改名换姓",而今一般不再改名换姓.故乡大达的婚俗礼节非常讲究,有几个步骤,也称"礼数"是非行不可.  相似文献   

8.
婚姻一语大约起于周时,周代以前称嫁娶,不称婚姻。婚姻是以嫁娶为主要内容,嫁娶用语早于婚姻,当母系社会婚制衰落以后,嫁娶婚以前。关于婚嫁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尔雅·释诂》谓嫁,如也、适也、之也、徂也、往也。《易》“蒙卦”、“咸卦”中多处讲到取女即表示嫁娶...  相似文献   

9.
大名人诺贝尔终生未娶,但他并不是一个独身主义者。十八岁时,诺贝尔游学巴黎,与一名法国少女热恋,女方是一家药房的职员。不幸这位少女不久患结核病死去,诺贝尔一度悲痛欲绝。但后来他埋头事业,发明了无烟炸药。诺贝尔四十三岁时,已是世界闻名的企业家,这时他对招聘来的临时秘书——一位才貌双全的伯爵小姐一见钟情,便向她求婚。但是,女方已有婚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一种文化的凝聚物,是特定历史文化的“化石”。我们可以从汉字形体中探究出社会文化的种种信息。婚姻嫁娶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文化之一。从汉字字形入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某个时期的婚姻形式。在本文中,我将试图通过对一些具体的文字材料考证来说明古代某个时期的婚俗文化状况。一、群婚形式据史学家研究,中国人的姓产生于距今约五六千年以前,即远古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自古就有姓,姓是“自我”的重要标志。但是,人们一般都姓父亲的姓,为什么“姓”这个字却从“女”旁?让我们看一下《说文》的解释:“姓,人所生…  相似文献   

1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第 2 6号简以“”所评析的《浴 (谷 )风》篇应当属于《邶风》而非《小雅》。简文“”非必以音转而读若悲、负等字 ,而应当依其本来的意义为释 ,其音、意皆与“马矣”一致 ,含有闭塞、偏执之意。《诗·邶风·谷风》的主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表现弃妇之怨 ,而是在客观的叙述中蕴含了对于弃妇偏执情绪的委婉批评。孔子的婚姻观念中重视夫妻间的情爱和相互理解 ,“好美”、“好色”虽然位置在德操之下 ,但并没有被摈弃、被鞭挞。战国楚简的相关记载为认识和理解孔子以及先秦儒家的婚姻观念 ,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雪冬 《世界文化》2009,(9):45-46
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了 他与理查德的爱情长达20年,而他们的婚姻则创造了历史。在举行婚礼5年之后,加里·查尔默斯与肺炎进行了一场艰苦的较量,并享受到了婚姻的恩惠。  相似文献   

13.
《周南·关雎》和周代贵族的媵婚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诗经》首篇的《周南·关雎》,历来受到《诗经》研究者的重视。此诗就内容而言,所谓“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无疑是周代贵族婚姻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时贵族媵婚制度的状况。媵婚制是西周贵族婚姻的重要形式,是当时血缘宗法制度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4.
“左转脸”与音乐天才沈洪我们谁都会知道自己是不是“左撇子”,但几乎无人知道自己是不是“左转脸”。美国的专家研究表明:人们不是“左转脸”就是“右转脸”。“右转脸”较之“左转脸”者要普遍得多,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左转脸”竟与音乐天才有关:贝多芬是“左转脸...  相似文献   

15.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曾经结过一次婚。他的妻子安东尼娜·依瓦诺夫娜·米留科娃是他的一名学生。结婚时,柴可夫斯基37岁,米留科娃28岁。这次婚姻,与其说是女方主动提出来的,倒不如说是在她的胁迫下举行的。她不断地给柴可夫斯基写情书,然而他的回信却是千篇一律全是拒绝她的求婚。后来,米留科娃给柴可夫斯基写来这样一封信,是1877年5月4日发出的。信中写道:“虽然我没有见到您,可是,我们住在同一个地方这件事本身就使我万分激动。无论在哪里,我片刻也不能把您忘怀,也不能中断对您的爱慕之情。除您而外,我不爱任何男子。几个星期  相似文献   

16.
一定历史时期的民俗活动是人们社会行为和民族心理的客观反映,是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们的婚姻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一件大事,婚姻文化也自然在民俗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拟对北宋东京的婚姻文化进行些探讨,以便促进民俗文化资源的多方面开发,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我国古代的婚俗,各地不同,各民族更不同。但其共同点是都对婚程礼仪极为重视。俗语云:“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北宋时期,全国各地的婚俗也是异彩纷呈,各有特色。但随着当时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程爱勤 《寻根》2009,(3):71-73
大凡读经或读史之人,都是知道菩提树的,并多少知道菩提树在佛教中的特殊寓意。早在读大学的时候,教授们就在课堂上不止一次讲到唐朝时神秀与慧能宗派之争的偈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依敦煌本《六祖坛经》)。虽然当时并没有亲眼见过菩提树是何物,但其中曲折离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黄细嘉 《寻根》2005,(6):22-26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说明婚姻对于成年男女来说具有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对于中国人来说,婚姻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是家庭和子嗣合法存在的基础,而且婚姻的缔结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宗族系统的发达与否。所以婚姻虽然是好事,但在其缔结过程中又会受到各种有形无形的社会力量甚或某种神秘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了 他与理查德的爱情长达20年,而他们的婚姻则创造了历史.在举行婚礼5年之后,加里·查尔默斯与肺炎进行了一场艰苦的较量,并享受到了婚姻的恩惠.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做计划,无论你是否坚持按它去做,这个计划都能帮助你看清一些事物的重要。然而,有趣的是,对美满婚姻生活的渴求却很少被列入计划之中,人们往往在婚姻关系出现麻烦时才会想起它。今天,在你工作和读书之余,抽出一些时间制定你们婚姻的共同目标,并在以后坚持去做,你将不仅感到生活更明朗、愉悦,而且也更有趣。下面的每一条都会让你的婚姻更美满。1.做你爱人的“狂热支持者”“我妻子对颜色很有鉴赏力,”在我不久前参加的一个午宴上,一个男人评价说,“她简直是个天生艺术家。”桌上的女人们都妒嫉地看着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