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产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桃  袁晓东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6):179-183,200
知识产权诉讼案件激增使得法院办案压力日益增大,积极探索"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仲裁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对德国、美国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知识产权仲裁制度进行了比较,认为在理论上许多知识产权纠纷具有可仲裁性,但在实践中具有现实可操作的纠纷类型仅限于知识产权合同纠纷。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于2014年8月31日公布,引起业内对知识产权法院成立后的美好憧憬。本文认为,三地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其积极意义在于可以在这三个法院的基础上,跨省管辖辐射周边地区,为将来设立最高司法水平的全国统一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打下基础。但由于法律制度层面的限制和我国的国情,此举仍处在制度探索阶段,这类知识产权法院仍属于地方性质的法院,且没有必要全面铺开,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法院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是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在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的政策价值和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体制机制改革两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建设知识产权法院需要体系化顶层设计,应该结合中国本土特色和借鉴国际经验,针对我国知识产权审判标准不统一和知识产权确权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相冲突两大突出问题,在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试点的基础上,构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知识产权法院体系为"三级二审"制,设立知识产权高级法院集中统一管辖知识产权上诉案件,设立知识产权中级法院为知识产权案件的一审管辖法院,知识产权法院实行"三审合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的通过,我国知识产权法院正式走向台前。未来知识产权法院应该走向何处。本文结合国外知识产权法院研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指出了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建设使命、面临的困难和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知识产权法院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将中菲南海争端提交海牙常设仲裁法院。面对中国强烈的反对,仲裁法院组建了一个5人临时仲裁庭,并于2015年10月29日做出对争端有管辖权的初步裁决。2016年7月12日,临时仲裁庭公布了最终裁决,一致支持菲律宾提出的几乎所有诉求,否定了中国在南海的诸项重要权利。南海地区一时风急浪高,多国军舰鼎立,备受全球关注。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跨区域管辖的探索和发展,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实现知识产权跨区域管辖的目标和内涵,其重点和落脚点在于知识产权法院的合理设置和系统构建。由此可见,解决当下我国知识产权跨区域管辖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在合理借鉴域外知识产权法院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明确知识产权跨区域管辖的法律依据,进而建立以知识产权上诉法院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法院体系,并保障其良好运行的人员配置。  相似文献   

7.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8月31日表决通过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知识产权法院实行跨区域管辖,法院审判工作受最高人民法院和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监督。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的道路上再次迈出实质性步伐,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切实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8月31日通过的《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决定)中指出,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是为了推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切实依法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三审合一"审判模式和知识产权法院审判机制,认为知识产权法院也应采取"三审合一"的审判模式,实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点"与"面"的结合,这样才能克服知识产权法院只审理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不审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弊病,从而提高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主办的专利侵权抗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于2009年11月30日在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举行。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是国内最早审理专利案件的法院,也是审理专利案件数量最多的法院,曾多次举办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讨会。一中院的法官为本次研讨会带  相似文献   

11.
林晓晶 《内江科技》2007,28(9):124-124,126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鉴于我国目前知识产权审判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是势在必行的,知识产权上诉审判组织从目前的普通法院当中独立出来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由于知识产权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对于外国知识产权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更容易适用公共政策例外的规则。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在2007年判决的路易斯花娃案是公共政策例外在承认与执行外国知识产权判决中应用的典型判例,尤其是权利范围在不同国家的差异容易导致公共政策例外的适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主要在于保护私权,可以属于外国法院予以承认与执行的范畴。随着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增强以及地域性的削弱,公共政策例外对于承认与执行外国知识产权判决的介入地位也将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3.
丛梦颖 《百科知识》2023,(3):25-26+16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顺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参与到世界经济体中,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经营或与国外企业合作研发、生产、销售等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纠纷争议,那么按照双方事先约定或法定,就要诉诸外国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裁判或仲裁。在得到生效的民商事裁判后,需要国内法院予以承认才能在国内执行。但每个国家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原则和规定不同,目前也很难在国际层面上达到统一。互惠原则是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一项很重要的原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奉行事实互惠原则。2022年3月17日,  相似文献   

14.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8月31日表决通过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知识产权法院实行跨区域管辖,法院审判工作受最高人民法院和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监督.  相似文献   

15.
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主办的专利侵权抗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于2009年11月30日在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举行。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是国内最早审理专利案件的法院,也是审理专利案件数量最多的法院,曾多次举办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讨会。一中院的法官为本次研讨会带来了他们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90年代的司法系统改革中,韩国最高法院和韩国知识产权局对专利审判制度的改革达成一致,并由此于1998年建立了韩国专利法院。在此之前,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行政诉讼的事实认定只能在韩国知识产权局申诉审查委员会内部进行,韩国最高法院针对上诉案件仅审核法律适用问题。在韩国专利法院建立之后,韩国公民和海外知识产权权利人获得了就知识产权诉讼纠纷的事实认定"诉诸于法律"的机会。本文从设立背景、组织结构、审判管辖权、审判特点等方面对韩国专利法院进行了简单而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2009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期间,上海市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力量,使政府、法院、企业以及中介机构形成合力,打造了一场又一场知识产权盛宴,十余项知识产权宣传活动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8.
那英,工学和法学双学士,专利审查副研究员。现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部主任兼秘书长助理。198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燕山石化研究院从事科研、管理工作。1993年考入中国专利局化学审查部任审查员,实审结案600余件。2002年调入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任咨询部主任,负责申请设立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的筹备工作,主持开展"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咨询"及"北京国威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的知识产权(司法)技术鉴定工作。已完成各级法院的委托鉴定近20件,鉴定结论全部被法院采信。曾到德国,日本学习,发表论文10余篇。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案件是法律和技术的完美结合,其既涉及法律知识,又和科学技术密不可分。以专门法院的形式来审理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有利于统一裁判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的建设应当以审判机构的专门化、审判人员的专职化和审判工作的专业化为原则,以实现跨区域管辖、合理部署地方知识产权法院、建立独立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为目标,顺应国际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发展潮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宣布《中国好声音》节目名称归属案复议结果,维持此前的保全裁定。浙江卫视旋即声明,"2016中国好声音"节目将暂时更名为《中国新歌声》。此次裁定,并不意味着已判定该节目名称花落谁家,争议双方还将通过司法诉讼的途径确定最终归属。这场纠纷之所以引人关注,固然因为该节目的知名度,还因为一波三折——前不久,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