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关于中国戏剧的起源概括起来有:源自于原始时代的歌舞演出;源自于先秦的俳优演出;起源于傩戏说.但戏剧重在″演员演故事″,而歌舞、傩戏更多的是一种宗教仪式,俳优则缺乏故事情节.而汉朝时期的角抵戏<东海黄公>则有角色扮演、有固定情节,只为娱人不为娱神,毫无疑问是中国古代戏剧之始.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评选是为人们熟知的,诺贝尔奖还有一个"姐妹奖"--lg诺贝尔奖(又称搞笑诺贝尔奖)可能知者不多,它是由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幽默科学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共同设立的.评奖要求是"不寻常、幽默、有想象力"(前几届搞笑诺贝尔奖我刊2004年第3期有专文介绍).在2004年10月4日真正的诺贝尔奖拉开序幕前一天,第13届搞笑诺贝尔奖也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3.
<正>前不久,2017年度"搞笑诺贝尔奖"(Ignoble Nobel Prizes)在一片嬉笑声和纸飞机满天飞的清奇画风中拉开大幕。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名观众有幸目睹了这场科学界的搞笑大会。与往届一样,今年的获奖作品一如既往地让人一言难尽又忍俊不禁。从1991年开始,每年9月,世界上最严肃的科学奖——诺贝尔奖颁发前的一到两周,"搞笑诺贝尔奖"都会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举办;到今年,已经是第26届了。本届的主题是"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丁一 《百科知识》2012,(21):25-26
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前不久揭晓。搞笑诺贝尔奖是在美国举行的一项年度奖项,是对诺贝尔奖的搞笑模仿,主要为了奖励那些"不同寻常"或者"细碎"的科学研究成果,让那些"乍看起来让人发笑,但是随后发人深省"的研究工作,为人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5.
陇东皮影     
陇皮影又叫灯影子、牛皮娃娃,它是舞台演出的用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旧时,陇东皮影戏是以食用的青油(植物油)为燃料的灯光照射牛皮做成的人物剪影为傀儡的一种民间影子戏。白天有太阳的时候也可演出,称为热影子戏。皮影戏起源很早,按陇东的民间传说,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生下来的时候,整天啼哭不止,但有一天,他看到窗子上照射的人影表演便不再哭了,但人影一离开窗子,他又啼哭起来,于是秦始皇命人雕刻出表演人的形状,不断地表演下去,胡亥不哭了,影戏也由此出现了。北宋时,影戏演出已较为普遍。《都城纪胜》说:“皮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宋仁宗庆历年间,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怀孕的女人不易跌倒?奶牛们也会感受到人类的爱心吗?胸罩难道不只一种用途?诸如此类的一些问题赋予了研究者们灵感并让他们获得了“2009年搞笑诺贝尔奖”,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山寨诺贝尔奖。如果你搞不清真正的诺贝尔奖,那么下面这些研究会不会让你对科学更有兴趣了呢?  相似文献   

7.
正前不久,第26届"搞笑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院举行,今年的主题是"时间"。始于199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其名称来自Ignoble(不名誉的)和Nobel Prize(诺贝尔奖)的结合,主办方为《科学幽默杂志》,其目的是选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事实上,"搞笑诺贝尔奖"每年嘉奖的一些发现或发明虽然看起来的确十分搞笑,却也让人大开脑洞,发人深思。令  相似文献   

8.
正好奇的"菠萝"来了!这个"菠萝"可不是我们喜欢吃的那又酸又甜的菠萝哦,它是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菠萝科学奖。既严谨又不乏幽默,"菠萝科学奖"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就连搞笑诺贝尔奖的创始人马克·亚伯拉罕斯也专门发来邮件表示鼓励。爱科学爱搞笑的你们,对"菠萝科学奖"了解多少呢?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获奖项目,你们又知道多少?  相似文献   

9.
正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又来了,今年是第27届。9月14日,颁奖典礼照例在美国哈佛大学举行,照例请来正牌诺贝尔奖得主当颁奖嘉宾。今年"搞笑诺贝尔奖"的主题是"不确定性"。获奖研究成果有啥2017年"搞笑诺贝尔奖"的研究课题个个吸睛:老人家耳朵比较大,猫是固体还是液体,为啥有些人讨厌奶酪……老人家确实耳朵比较大——你有没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奖第一次发给了中国的一个研究团队,这样,今年的Ig诺贝尔奖终于也要写上中国人的名字。我们采访了蝙蝠口咬现象研究的通讯作者,  相似文献   

11.
百科撷英     
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相似文献   

12.
有些人觊觎它,有些人则敬而远之。有些人把它视为文明的标志,有些人则把它视为缺陷的显露。许多人赞扬它,也有一些人诋毁它,而其他的人则被蒙蔽。与此同时,许许多多的人疯狂地爱上了它。它就是“搞笑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3.
按照惯例,在每年的各项诺贝尔奖颁奖之前,美国《不可能的研究》杂志会评选出一年中最有趣、最搞笑、最不可思议的研究成果,2011年度也不例外。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一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得主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郭丽 《世界发明》2010,(3):20-22
又到一年报春时。对于文化创意市场来说,每年的岁末演出市场都是演出机构的必争之地。而今年, 恰逢极为少见的春节、情人节两节合一,于是演出市场就更为火爆,高雅的、通俗的,大众的、小众的,戏剧、演唱会、曲艺……各种令人目不暇接的演出遍地开花。有人说,2009年的演出市场就像坐上了过山车,忽高忽低,考验人的心脏承受能力,而2010年,我们希望开年这一片红火之势能够为新一年的演出市场创出开门红。  相似文献   

15.
《知识窗》2012,(6)
国际上有搞笑诺贝尔奖。中国也有了让人捧腹的科学奖。这不。数钱可以缓解疼痛、春晚机器人舞蹈、猴子脑力控制机械臂、瓦罐鸡汤为什么好喝等这些科研成果,获得了浙江科技馆与果壳网合作首办的“菠萝”科学奖。  相似文献   

16.
男人的裙子     
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不差钱》里幽默搞笑的对白、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笑声。小品中“小沈阳”身穿的苏格兰裙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世界上真的有男人穿裙子的风俗吗?其实,历史上男人比女人穿裙子更早些,至今还有不少国家或地方保持着男人穿裙子的风俗呢。  相似文献   

17.
<正>挖鼻孔是人类的一种普遍行为。2001年,印度两位科学家因对挖鼻孔进行的研究荣获搞笑诺贝尔奖。研究过程中,他们对来自班加罗尔4所学校200名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人都承认有挖鼻孔的习惯,每天挖鼻孔的次数平均为4次。而声称自己从未挖过鼻孔的不到4%,约7%的人坦言每天要挖20多次。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仅北京市一年内各类演出场次达2.4万场,观众人数超过1035万人次。交响音乐会、明星演唱会、音乐剧、话剧……各种室内、室外演出活动越来越频繁,人们也对演出场所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舞台美术,对观众影响最大的就是声音设备了,然而,声音不是有个好的调音师就能解决的问题。演出场所要营造  相似文献   

19.
每年10月是诺贝尔奖颁奖季.在诺奖颁发之前,一个另类的“诺奖”--“搞笑诺贝尔奖”的评选结果抢先揭晓.这个听起来有点山寨的“搞笑诺奖”始自1991年,由美国《科学幽默》杂志设立,主要颁发给那些“乍看之下让人发笑、尔后又引人深思”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20.
每年10月是诺贝尔奖颁奖季。在诺奖颁发之前,一个另类的“诺奖”--“搞笑诺贝尔奖”的评选结果抢先揭晓。这个听起来有点山寨的“搞笑诺奖”始自1991年,由美国《科学幽默》杂志设立,主要颁发给那些“乍看之下让人发笑、尔后又引人深思”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