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与后世文学作品相比,《诗经》具有独特的语境,体现出鲜明的自由创作精神,其简约的文学表达常常具有丰厚的接受意蕴。  相似文献   

2.
《摩诃婆罗多》和《西游记》是两部很有意叉的作品,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二者的主题思想进行探讨和比较。通过比较,可看出两书作者对于复杂人性的思索以及对人类实现自我超越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张掖大佛寺取经壁画应是《西游记》的衍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掖大佛寺的取经壁画被有关方面宣布是元代作品,早于吴承恩《西游记》200多年,是《西游记》的创作原型。这个结论值得怀疑。取经故事的形成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特征可寻。从壁画内容看,其中的一些故事相当晚出,应是吴承恩《西游记》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4.
《鹿鼎记》和《堂吉诃德》拥有近乎相同的解构起点,但它们对武侠小说和骑士文学的解构并不尽然相同。但无论如何,它们都表现出莫大的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5.
该文简评了张裕钊的文学成就,说明了张裕钊对班回在《元后传》中所表现出的错误观念的批评,阐述了张裕钊的治国必先修身、齐家的主张,指出了《书〈元后传〉后》所隐含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由中国》杂志在台湾扮演了一个传播民主思想的重要角色,与上世纪20年代的其他政论刊物,在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构成了一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价值谱系,在50年代为台湾社会实现政治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资源。考察《自由中国》杂志的创刊与台湾当局的历次交锋等著名历史事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台湾的民主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在创作方法上摒弃了《水浒传》、《三国志演义》频繁地设置悬念,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叙事方法,而是采用了一朝积势、十年消耗的叙述方式.小说用了全书的前二十三回为取经的工作做准备.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文学积势方法,才使《西游记》在叙事方面具有了独特的结构,为研究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文艺运动的代表。其短篇小说《坎特维尔的幽灵》中的鬼形象体现了他对唯美的追求,同时博爱、忏悔和终极审判等来自《圣经》的思想在鬼的遭遇中也有明显体现,它们使对唯美的极端推崇受到质疑并使其最终走向消解,揭示出在王尔德的内心深处,《圣经》的影响是他所无法逾越的。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西游记》中除“比”字句外的比较句式共有十种,这十种类型符合《马氏文通》所说的平比、差比和极比的规律。分析这些句式的结构特点,对于了解近代汉语乃至整个汉语史比较句式的发展演变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修《晋书》采用《世说》入史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著名的公案,其褒贬毁誉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从接受史角度入手,在取舍与剪裁、统整与编排、订补与训释、赞润与篡改等四个方面,详细梳理《晋书》对《世说》的采撰实况,认为唐代史臣基本上是把《世说》作为一般史料来看待和处理的,其采撰行为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恰好说明《世说》在唐代业已成为一部知识分子喜闻乐见的通俗经典。  相似文献   

11.
清人梁清标称洪异巨作《长生殿》为“一部闹热的《牡丹亭》”,确为的评。就剧作家的“至情”观而言,二剧都是将“情”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有着人文思想和文化精神上的传承关系;但是,由于身处于清代古典主义盛行的文化氛围之中,洪异在《长生殿》里所传达的至情观又迥异于《牡丹亭》,反映出清代特有的时代气息及文化的理性省思色彩。就至情表现形式而言,汤显祖采用的是“肯綮于生死之际”的超越况实手法,而洪异以情感忏悔和诗意升华代替汤氏的情欲张扬和个性意识,宗教意味较为浓重。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诗歌的发生可以追溯到《吕氏春秋》记载的《燕燕歌》和《候人歌》,它们分别作为“北音之始”和“南音之始”,不但从神话学角度记载了诗歌发生的不同地理位置,同时也在寥寥数字中留下汉语诗歌不同发生状态的若干信息。前者在两两句读组合中有一叠词,使得语音体现出明显的节奏;后者四字之内有两个语气助词,从而初步形成语音曲线,是为旋律的萌芽。节奏更具有公众性而旋律则来自于个体时间体验,《候人歌》具有相对明确的作者,是创作个体在等待过程中对于生命之体验和呈现,此为“止于心上”,《燕燕歌》是对于自然和历史事件的记载,实现了“诗言志”的记忆功能。这些音乐信息同样反映在《诗经》和《楚辞》之中,《诗经》多为民歌且节奏明显,《楚辞》则为文人作品,其整体语音过程具有较强的旋律性,而旋律的内在实质则是对于时间的独特体验和直观呈现。汉语诗歌在作者、节奏模式、诗歌主要表述对象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在汉语诗歌发生神话中已经有所体现,并通过特定音乐信息昭示出歌唱主体的时间体验和流逝过程。  相似文献   

13.
老庄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对魏晋士人的思想、言行、风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魏晋士人将老庄的哲学融入自己的人生当中,对自由、生命、自然有了自己的解释。《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体现了当时士大夫在老庄思想影响下的整个精神风貌,展现了他们的人格理想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4.
《杕杜》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唐风.杕杜》、《小雅.杕杜》和《唐风.有杕之杜》。《孔子诗论》第十八简、第二十简所论之《杕杜》应是总括这三首《杕杜》,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15.
田美丽 《培训与研究》2007,24(1):1-3,66
《水浒传》和《亚瑟王之死》是中国和欧洲两部重要的古典文学名著,两者都塑造了一批英雄豪杰,但他们的情爱世界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首先,女性在英雄心目中的地位不同;其次,英雄的贞节观和爱情观不同;最后,英雄禁欲的原因和后果也不相同。东、西方英雄情爱观念的差异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两性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诗经》分类中“雅”之本义及其特点的争论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了。其实“雅”本为鸟名,音同“夏”,后又成为一种特殊的乐器名。周人常自称“夏人”,因此将自己的音乐命名为“夏”乐,体现了一种对祖先的景仰。“雅”作为一种乐器与《诗》中的“夏”乐演奏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大夏"乃古乐名,为示区别,因此改“夏”乐为“雅”乐。《孔子诗论》的出土对于《诗经》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它对于《诗》的分类依次是:讼、大夏、少夏、邦风。这就从客观上证明了“雅”通“夏”,“雅乐”即“夏乐”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7.
《伤逝》和《寒夜》的女主人公都为了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而女性主体自我意识得到了觉醒,但觉醒后是继续前进还是固步自封?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笔者试从两位女主人公女性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觉醒后的困惑来解读这两个相隔21年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安娜·克里斯蒂》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优秀作品,讲述了船长克里斯和女儿安娜·克里斯蒂所经历的波折人生道路。他们一生都在为自由做选择,从中也折射出奥尼尔的自由观。深受尼采自由思想的影响,奥尼尔在剧中主要人物的刻画上均呈现了尼采自由思想的精髓。通过分析剧中人物在人生道路选择上所体现出的尼采倡导的自由意志,文章将探讨蕴含在奥尼尔人生观中的自由思想。奥尼尔终其一生都在为人类寻找生活的希望,他鼓励人们勇于追求自由,相信人们的自由是自由意志与自由选择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文选》和《玉台新咏》,是六朝具有代表性的诗文总集。《文选》的编纂者是昭明太子萧统;《玉台新咏》编纂的指使者,是萧统的弟弟萧纲。令人惊奇的是,虽然两本总集编纂的对象有部分相同,但它们编纂的思想和艺术眼光却迥然不同。假如说,《文选》代表了传统或古典主义的文学思想,《玉台新咏》则代表了当时革新的流行的文学思想,这同时反映在一个大家庭的兄弟之间,是很有意思的。比较两者的不同,揭示其中深层次的内涵,不仅对理解齐梁文学,且对中国文学发展轨迹的把握,都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史记》、《汉书》从选材、写人、抒情、说理到布局等方面都表现出两书各自的独特风格,而语言特色更是两者不同文风的主要表现与鲜明标志。《史记》奇谲善变的笔法、深情的语调、丰富多彩的语言,与《汉书》严密的布局、细致的描绘、整齐繁富的语言很不一样。文风不同原因是两书思想内容、两书作者写作体裁、两人文学思想、西汉东汉思想文化状况与文学风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