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然及环保类(单幅)前门拆迁李锋2006年10月4日,北京前门老城区的拆迁工地上,一位站在墙头指挥的拆迁工头向远处眺望。  相似文献   

2.
秦杰 《北京档案》2008,(12):32-33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对着我的家……”。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老北京,前门就是连接着皇城内外气脉的一层窗户纸,它见证了北京包括全国的许多历史。前门大街最初按照中国古代前朝后市规划而建,并非商业区。明嘉靖年间,经大运河北上的货物到达通州张家湾码头,开始在前门外集散。  相似文献   

3.
最近,某报登了一篇短文。内容是,电视新闻报道了某回顾展中的一幅19年前的照片,引起了被摄进此照片的短文作者的回忆。作者介绍了拍摄此照片的过程。其中一段话颇值得玩味:“来了位摄影师,要拍几张照片。”“先拍巡逻场面。在冰上拍,很滑。我们穿着毛羊皮大氅,戴着貂绒帽,走了几个来回。那位胖胖的摄影师举着一架120相机,拍得很认真,直到满意。接着又叫我跟一位当地青年合拍站岗姿势的照片。……我俩爬上(冰排)去把刺刀打开,在风里站直,目光遥视远方……我记  相似文献   

4.
季增 《档案天地》2007,(2):43-44
我是一位70岁的老摄影工作者了.1956年12月参军入伍,曾在沈阳军区3317部队任摄影员。刚参军时主要负责工程摄影,为日后检查工程质量留存照片档案资料。1960年雷锋入伍后.我除了搞工程摄影外.还为部队搞宣传报道拍摄部队训练、生活的照片。从此便接触到了雷锋同志.也成为雷锋入伍后第一位为他拍照的人。大家熟悉的雷锋练投手榴弹、练双杠、擦汽车、手握钢枪站在毛主席塑像前等照片.都是我为雷锋拍摄的。  相似文献   

5.
"烤食"文明     
“啊!”——一声尖叫。这是我的一位同事把这幅照片拿给他女儿看时得到的反应。要是把照片也像电影一样分级的话,《非洲某部落猎食野生动物》这幅照片,肯定会被判“少儿不宜”。是啊,这样恐怖、血腥的场面,即使我们成年人看了,也会心里发抖。从事新闻摄影多年,我从没见过这样令人心悸的场景,真的不忍卒读。  相似文献   

6.
去年10月间,我地修建了一家灰沙砖厂,生产出一种优质建筑新材料。我认为是条新闻,便去拍了一张新闻照片送到一家报社,一位编辑看了说可以,答应发表,但久不见报。后来,我问到这张照片的命运,编辑说,要这个厂先登广告,再发新闻照片,如果先发了照片,厂  相似文献   

7.
远离"孤独"     
我是偶然读到这组照片的——题为《东京的孤独者》,作者是美联社摄影师戴维·古腾费尔德,获今年"荷赛"日常生活类组照一等奖。这是一组拍摄特殊人群的纪实照片,读了,心里很想说点什么。但是,很长时间,我怔怔地面对它,却哑然无语。我感到照片里的每个主人公都不想与我说话。他们有的把背影给了我(见附图一),有的正离我远去,有的低着头;惟一一位面对着我的,还用耳机塞住了耳、用口罩盖住了嘴(见附图二)……  相似文献   

8.
1979年12月,我搭乘最后一趟“顶替车”,幸运地从江心小岛兴隆沙被招到县财税局工作。前不久,我在整理文件时偶然发现税务系统换装时的一张合影,凝视着这张照片,我细细地寻找自己在照片中所处的位置,一个个识别着每一位同事,一幕幕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9.
每当我走进浙江省档案馆的陈列大厅,就不由自主地被一张照片深深吸引,而几乎每位参观者在经过这张老照片时也都会默默驻足。这是1930年8月摄于浙江陆军监狱的一张难友合影照片。前排5位虽都戴着脚镣,但他们的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一直是世人敬仰和推崇的世纪伟人,新中国成立后,曾有多位国家领导人前往中山陵谒陵,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南京孙中山纪念馆珍藏着一张毛泽东谒陵的照片。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这张照片在我馆新布置的展览大厅首次公开展出。  相似文献   

11.
我曾经问一位朋友:哪些照片曾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乎意料,他提到了这样一幅照片:阿拉法特在保镖的护卫下乘车前行。  相似文献   

12.
我的相册中保留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它摄于60年前的9月2日.乍看这张照片很平常:在一个杂乱的小院中,居于照片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坐在椅子上30多岁脸容消瘦的妇女,她怀中抱着一个1岁多的婴儿,左右两边还站着两个女孩,一个不满10岁,另一个5岁多点.这是一张十分普通的母子合影.可对于我来说,这张照片却是十分珍贵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一位同事拿数码相机的存储卡到冲扩店去冼旅游纪念照,在店中发现浏览卡中的照片时,若干照片出现一些奇怪现象:错位、缺失、换位,最后这些照片未能正常扩印,造成遗憾。因为我是从事计算机维护工作的,他问我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感染病毒了,所以用读卡器把该存储卡连接在电脑上用防病毒软件实施病毒扫描、查杀,果然发现病毒。清除病毒后,照片依然错位,无可奈何只好把存储卡在计算机中格式化,然后再在相机中把存储卡格式化,才彻底解决问题,但照片已无法挽救。不过用PS细心修改后,抢救回少数照片。  相似文献   

14.
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唱红了一首名叫《时间都去哪了》的歌曲.它的细腻歌词让人感叹岁月的流逝,它的悠扬旋律让人回忆起往昔的美好.特别是伴随着歌曲,在舞台中央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位父亲为其女儿拍摄的一些列关于成长的照片,照片记载着时间、记载着岁月,以朴实细腻的真情品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我想,种动人的不是照片,也不是歌曲,而是那内心深处的记忆.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我们虽无法留住时间,但我们可以留住记忆,哪怕一张照片、一篇日记、一首歌曲……  相似文献   

15.
今年某地“两会”期间,当地报纸上的一幅图片新闻吸引了我的眼睛照片上,一位女士正在伏案书写着什么东西。看女士身后的背景,像是在宾馆的房间里。照片的文字说明大意是,“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某某夜深时分还在入住的宾馆房间里写提案。  相似文献   

16.
方君 《湖北档案》2002,(10):22-23
当我端坐在一位八旬老者面前,观看着他五十年代在内务部社会福利司的那张照片,自己那点自鸣不凡一下子崩溃了.  相似文献   

17.
我的照片档案中,珍藏着一本我和我的异国“兄弟”在一起的照片,每每看到这些照片,都不禁让我心情激动,浮想联翩……. 1992年5月16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刚刚退休才一个多月的我,正拿着一把榔头在修整我的小木屋,弄得满身泥土,满脸灰尘.忽然间,听得门外有人用不纯正的中国话打听:“这里,住着一个叫黄德福的没有?”我感到奇怪,哪来的外国人说中国话.刹那间,一道思维的电光穿过我的脑海:莫非是顾二哥回来啦?不!这是不可能的,多次的梦境告诉我,那都是虚幻的空想.我开门一看,一群年轻人簇拥着一位白发苍苍的外国老人向我走来.  相似文献   

18.
我刚刚涉足摄影领域之初,一位摄影界的权威人士在看一幅拍虚了的照片时说:“摄影,第一重要的是拍实!”  相似文献   

19.
三月的一天,电视台的两位年轻记者来到我的办公室.寒暄过后,他们打开了一个普通的白皮信封,从信封里倒出一小堆照片和几张钱币.  相似文献   

20.
无意中,在互联网上发现一组照片:两位电视台记者在做现场采访,而在被采访者面前一米左右(电视镜头不会触及到的地方),有人举着一张大大的白纸,上面用粗笔写着被采访者“该”说的话。 发布这照片的人给它起了个不无讥讽的标题:《“照我写的说”》。网友对此发表了很多评论。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网友的调侃:“怪不得记者不采访我,原来嫌我是近视眼,隔得远看不见那纸上的字”。 看着网友的批判,身为记者的我很为照片上的同行抱不平:记者也是出于善意啊,那不是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