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高贵的生命不在于追求生活条件优越,而在于活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看到一则新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儿时的梦想竟然是要当煤矿工人。"矿工劳动是十分艰辛、繁重又危险的。只有那些勇敢的、强壮的男子汉,才配得上矿工的称号,胆小和孱弱者是不可能在井下工作的。"即便是多年以后已身为总统,他仍对自己儿时的梦想充满敬意。可能是总统的梦想和他的身份落差太大的缘故吧,有的人看到了总统的作秀与炒作,有的人看到了名利的枷锁,有的人看到了观念的嬗变,有的人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我却从中看到了平凡——总统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视卑微为高贵的普通人。亚努科维奇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冶金工人家庭,两岁的时候母亲去世,饱尝了生活的窘  相似文献   

2.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些梦想有的崇高,有的平凡,有的远大,有的具体,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可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梦想,我们都无权去鄙视它.拼搏奋斗才是我们对待梦想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3.
成人教育的“位”与“为”白雨前一个时期,常听人们谈论成人教育的“位”与“为”的问题,受到启发,在此也想谈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有的同志说:“有为才有位。”意思是说,一项事业、一个部门,只有在有了作为之后,才会有你的位子。成人教育也是如此,要想有位子,先...  相似文献   

4.
《好同学》2005,(9)
有一句很经典的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同样,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如果没有梦想,世界将呈现怎样一种景象呢?不敢想。从孩提时代起,每个人都有梦想,有的想当文学家,有的想当歌星,有的想当飞行员,有的想当科学家。梦想没有高下之分,而且有梦的日子是快乐的,所以儿童便是世上最快乐的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子变得越来越实际,有的人要为柴米油盐发愁,有的要为房子票子操心,尤其是生儿育女以后,很多人便像田间的老牛一样被套上了重轭。梦?连想想这个字眼都觉得奢侈。只有个别人在午夜失眠的时候,脑海中可能会闪观出儿时梦想的一些片断,但时过境迁,他们已不再为梦激动,不再为无梦可惜。  相似文献   

5.
现在就做     
"在出发之前,梦想永远只是梦想。只有上了路,梦想才会变成挑战。也只有经过挑战,梦想才会实现。如果说梦想是可贵的,那么不失时机地挑战梦想就更可贵。梦想如鸡蛋,如果不及时孵化,就会腐败变臭。"——安东尼·吉娜日记本扉页赠言  相似文献   

6.
[文题]梦想,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有人说,有了梦想,生活才有诗意,才有激情,才有动力,也才有成功。人,不可没梦想,尤其是年轻的时候。也有人认为,梦想是无法实现的,充其量只是自我安慰的幻象。你是如何看待梦想的?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文题自拟,体裁自定,不少于800字。[典型例文一]红尘有梦秦巴子梦是什么?是生活的延伸和拓展,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量,是人奋进的精神能源,是向往,是自由,是美和飞翔;是超拔于尘世之上、众生之上,又距离肉体最近的神灵。人的生存不止,人的梦想不灭。我们这样一个历来少梦的民族,因为生活的严峻,因…  相似文献   

7.
设梦     
假设有两个工作单位可供选择——养老院和幼儿园,我会选后者。原因只有一个:幼儿园里每天都有梦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心底里偶尔会冒出一些苍老的感觉。这时会发现,思维空间里“成熟”、“现实”密布,而“天真”、“梦想”已无踪影。在四周的人群里,有童心有真趣的人也很难寻觅了。我不敢说社会的前进是由于“梦”的启发,但“幻想”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触媒。学者陈平原先生曾说:“可以说,不会做梦,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明天’。”一个发展中的国度应当是充满梦想的地方。一位女作家曾梦想“减去10岁”。那是对生活和事业…  相似文献   

8.
打扮故事     
张玉仁 《红领巾》2006,(1):16-17
我们只是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我们写出来的故事,也常常和我们一样“小”。有的,可能有两三段;有的,说不定只有短短的一段呢!虽然它看起来是有些简单,但是我们知道,那同样是一种“创作”,也是值得欣赏的“作品”,我们要让所有读它的人觉得有滋有味。故事,一定得有题目。好的题目,就像一个人的眼睛亮亮的。当一段话(或几段话)有了一个题目的时候,一个“故事”也就有了最简单的“样子”。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每个人读故事时,最先看的,往往是故事的题目,如果有一个很响亮的题目,会让人迫不及待地往下看。这时候,那题目实在有些像大餐前的…  相似文献   

9.
谎言三叶草     
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有的人偶尔说谎,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这是一个谎言。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小时候在幼儿园,每天游戏时有一个节目,就是小朋友说自己家里有什么玩具。一个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列玩具火车,像一间房子那样长……”我呆呆地看着那个男孩,前一天我才到他家玩过,绝没有看到那么庞大的火车……我本来是可以拆穿这个谎言的,但是看到大家那么兴奋地注视着说谎者,我不由自主地说“:我们家也有一列玩具…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对于有的人来说,梦想始终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而有些人就能梦想成真。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是一个个梦想,伴随我、吸引我、激励我,使我在不断地追求中丰富着我的教育人生。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梦想很美好,但梦想离我们很远。怎样接近梦想、实现梦想、让美梦成真?应该脚踏实地,应该俯下身子接近土地,甚至有的时候,还必须接受“斯文扫地”的生活历练。请看下文。  相似文献   

12.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大凡一个人无不活在梦想之中。不过,人生有差异,秉性各不同,有的人,偏重于梦想,有的人更看重的,却是现实。梦想犹如艺术作品,它可以照见一个人的灵魂;现实却是一面写实的镜子,它让人看到的,只是自己的一张多变或木讷的脸。展开你的梦想之翅,你就会富于创造力,想像力;而现实会吞食人的自尊、自信,只是让人无奈地活下去。  相似文献   

13.
我的欢乐     
有的人乐在玩中———“闲”;有的人乐在累中———“勤”;有的人乐在学中———“美”;有的人乐在倾诉中———“痛快”;有的人乐在倾听中———“悠长”……欢乐,本身就是一个很常用的词语,可其中的含义却深而广遂。而我,则乐在画中。我的画并不像那些国画,用毛笔丹青浓墨、龙飞凤舞地描绘;也不像那些油画,作画时精中求精追求完美;更不像漫画,仔仔细细、全神贯注、几笔成形。我只是捏着铅笔,随便在本子上涂几下就完成了随心所欲之作。对于画画的人来说,一切事都能办到,只要我能画出来,一切我想实现的愿望都能实现。虽然这只是想象,但我始…  相似文献   

14.
哗啦哗啦你好,最近有没有看新一届的“超级女生”啊?看着那些姐姐们在舞台上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我真是特别特别感动。虽然我还是个小学生,但我也有我的梦想——当一名优秀的歌手——因为我歌唱得不错。可同学们都笑话我,我真的很烦。哗啦哗啦,你说我的梦想会实现吗?需要很多鼓励的小枚小枚你好!梦想无极限,奋斗无极限!哗啦哗啦一听到“梦想”二字就会莫名其妙的激动啊。只是每个人对待梦想的态度不一样,有些人只是想想,而很多人都在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着。为了梦想而努力。这句话听起来实在太酷了,梦想是属于每个人的,无论大人还是孩子,…  相似文献   

15.
梦想是什么?她是我们每一个人对未来美好的期盼。当我们有了梦想,心中就会盈满憧憬,生活就会满怀希望,心中就会充满勇气。在追求美好未来、实现自我突破的道路上,我们才有动力去探索,梦想才有可能变成现实,自我才有机会得到发展。虽然未来是一片未知,虽然梦想还只是一道  相似文献   

16.
我想所谓的“喜欢一个人”,应该不只是只有某一个瞬间觉得“哇,不错”,而是日积月累,才能长长久久,不是吗?在我看来,热衷于某件事情并抱持着梦想,很努力的样子,是最有魅力的,我想身在演艺圈的人对于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最了解的。就像“唱歌”、“跳舞”能够传达表演者的性格和个人的魅力,也许比言语更能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品位。另外,外表虽然说没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对于身高比自己高的女朋友,即便不会那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关爱学生。“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这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但有的老师将关爱的雨露只是慷慨地洒向了班级中娇艳绽放的“红花”,却降临不到因缺少润泽而几近泛黄的“绿叶”上。  相似文献   

18.
近日,班主任在班会上组织学生为父母做件简单的事情,让他们当面对父母说“声谢谢”。并从“说谢谢”开始,培养孩子感恩社会、老师和父母的感情。这个活动意义不同寻常。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付出是相当大的。但有的孩子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连说一声“谢谢”也不肯。有的孩子在校园里大手大脚地挥霍,全然忘记下岗父母的艰辛;有的子女有了工作和收入,却还向父母伸手,常“常啃老”“、吃妈”;有的子女虽然肯给父母钱用,却很少“回家看看”……“感恩教育”真不该缺失,因为只有知道感恩,才可能懂得回报。如果连一句“谢谢”…  相似文献   

19.
我想有个家     
正大家都有梦想,我也一样。但我的梦想是个未知数。有的人说:有信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又有人说: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可对于十二岁的我来说,我该怎么做,才能实现梦想呢?我的梦想虽然渺茫,但我肯定永不放弃。从我懂事那天起,我就不知道我的家到底在哪里,我只知道自己是贵州人,四岁时就随父母离开家乡四处漂泊打工,去过云南,父母帮人采摘运输香蕉,赚点维持  相似文献   

20.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而现在的学习有一种错误的倾向:学习是为了考试。这样的课堂追求出来的“有效”,也只是一种表面的繁华。尤其是一些理科课程。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室,难怪有“钱学森之问”,难怪中国出不了诺贝尔奖。只有与生活紧密结合,知识才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